三日后。
龙首原。
今天的龙首原上,旌旗招展,甲士林立。
皇帝李世民身着十二章纹衮冕,太子李恪亦是一身庄重冕服。
率领着文武百官、勋贵公卿,抵达龙首原,举行军校动工的奠基仪式。
建造军校的工地中央,早已设好香案祭坛。
祭坛之上,陈列着太牢(牛、羊、猪三牲)祭品,谷物醴酒,香烛缭绕。
祭坛之前。
放置着一块巨大的、打磨光滑的青色奠基石。
奠基石旁边放置着一柄装饰着红绸的金铲。
吉时已到!
礼部尚书孔颖达作为司仪,高声唱喏:“大唐皇家军校奠基仪式,启——”
霎时间。
钟鼓齐鸣。
庄严肃穆的礼乐奏响,回荡在原野之上。
仪式第一项:祭天告地,祀奉先贤。
李世民来到香案前,亲手点燃三炷高香,面对苍天厚土,肃然三鞠躬。
随后将香插入巨大的青铜香炉之中。
李恪上前,紧随李二之后,焚香行礼。
接着。
孔颖达展开一卷明黄祭文,运足中气,以悠长肃穆的声调高声宣读:
“维,贞观五年七十八日,大唐皇帝世民,谨以明德,昭告于皇天上帝、后土神只,暨兵家先圣孙武、吴起诸贤:
承天之序,立国维疆。戡乱以武,守成以文。
然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亦需慎之、善之、导之。
今……朕感念将士忠勇,亦忧武备弛懈。
为求国之干城永固,为谋兵之锐气长存,特于兹龙首之原,肇基‘大唐皇家军校’!
聚天下英才而教之,授以忠君爱国之节,传以行军布阵之法,演以格物强械之技。熔铸铁血,陶冶将魂。
伏惟,天佑地载,神鬼共鉴。佑我军校,顺遂建成;佑我学子,尽成栋梁;佑我大唐,武运昌隆!
尚飨!”
祭文内容恳切,既表达了建设军校的初衷,也祈求天地先贤的庇佑。
仪式第二项:君臣培土,共奠基石。
随着祭文宣读完毕,礼乐再变,更为雄壮。
李世民从内侍王德手中接过那柄金铲,来到奠基石旁,李恪紧随其后。
父子二人同时将金铲插入旁边的五色土(象征天下),铲起满满的泥土,将其培在奠基石的基础上。
这一幕象征着皇帝与储君同心协力,为大唐的强军之路,亲手奠定基石!
“陛下万岁!”
“太子殿下千岁!”
群臣与在场军士齐声高呼,声震四野,气势如虹。
仪式第三项:敕令开工,赏赐三军。
李世民放下金铲,目光扫过在场所有人,声若洪钟,下达了最终敕令:
“朕今宣布……大唐皇家军校,动……工……”
“谨遵圣谕!”
工部尚书段纶立刻出列,高声领命。
……
仪式结束后,李世民与李恪在工部官员的引导下,简单视察了工地。
至此。
这场隆重的奠基仪式,圆满落下了帷幕!
銮驾开始返回。
然而心情畅快的李世民,老毛病又犯了:
不想就这么回去!
他大手一挥,对身后庞大的仪仗与群臣道:
“诸卿且先行回城!”
“朕与太子、玄龄、克明、玄成、胤胄等,于原上随意走走,观览野趣。”
群臣只得领命,大队人马浩浩荡荡折返长安。
李世民带着李恪、房玄龄、杜如晦、戴胄、魏征等十数位心腹重臣。
换上轻便常服,各自策马,如老爷公子出游,在龙首原上漫行起来。
今日风和日丽,原上草木葱茏,鸟语花香。
脱离了朝堂的肃穆,众人心情都为之一松,谈笑风生,心情极为愉悦。
不知不觉间。
一行人马绕过一片缓坡,眼前景象豁然一变。
只见前方一大片田地,种植着一种藤蔓状的作物,生得极为茂盛!
墨绿色的藤叶肥厚油亮,密密麻麻铺满地面,几乎看不到一点泥土。
藤蔓相互缠绕,生机勃勃,在阳光下泛着健康的光泽,长势无比旺盛。
“咦?此乃何物?生长竟如此猖獗!”房玄龄首先忍不住惊疑出声。
他博览群书,却也未曾见过这般模样的作物。
杜如晦亦是捻须细看,眼中露出思索之色:
“观其藤蔓走势,似是块茎之类,却不知根茎何在,产量几何?”
李世民也被吸引了目光,勒住马缰,饶有兴致地指着那片绿海问道:
“恪儿,此所种何物?朕观其长势,竟有股子……龙精虎猛之气!”
李恪微微一笑,策马趋前几步,笑道:“父皇您忘了?此乃红薯啊!”
“哦?红薯?这就是红薯?居然这么茂盛?”
李世民兴趣更浓,翻身下马,走到田边,蹲下身来,仔细端详起来。
他当然知道红薯!
上次去美洲,专程带着2000老农采摘红薯种藤。
但美洲的红薯,往往是这一棵,那一棵,稀稀拉拉,看着并不茂盛。
与眼前这片密密麻麻的茂盛景象,截然不同。
所以乍一看,李世民竟一时间有些没认出来。
李恪淡然一笑,也不多言,对着田垄中一株格外茂盛的红薯藤,隔空一抓!
一股无形的力量,瞬间包裹住那株红薯的根部,轻轻向上一提。
哗啦!
整株红薯连带着藤蔓,从肥沃的土壤中,被拔了出来,泥土簌簌落下。
顿时。
隐藏在泥土下的硕果,展现在众人眼前!
只见那粗壮的根须下方,赫然悬挂着七八个纺锤形的红薯块茎。
它们大小不一。
大的足有成人拳头般大小,色泽红润,表皮光滑,看着就觉沉甸甸的。
小的也有手指粗细,簇拥在一起,格外饱满。
“嚯!”
“果真是红薯!与去岁在美洲所见,一般无二!”
“这……这一株竟结了这许多?看这分量,怕是比土豆结得还要多些!”
李世民、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立刻围了上来。
就像看稀世珍宝,仔细端详,口中啧啧称奇。
“就是不知,此物滋味究竟如何?与去年收获的土豆,味道哪个更好?”
魏征盯着那沾着新鲜泥土的红薯,问出了所有人都关心的问题。
去年种的土豆,基本都留种了,但在场都是大唐权贵,自然尝过味道。
对于美味的土豆,在场诸人都是念念不忘。
李恪微微一笑,几颗大小适中的红薯,从根须上脱落,悬于掌心之上。
下一刻,李恪掌心腾起一团橘红色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