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郊,太仓。
清晨的薄雾尚未完全散去,巨大的仓城轮廓在曦光中显得格外雄伟。这里已非昔日前朝那般仅靠地窖存粮,而是发展成了集巨型仓窖、高大仓廪、严密守卫于一体的国家级粮储中心。车马粼粼,人声鼎沸,却非逃难时的慌乱,而是一种有序的繁忙。
来自潼关方向的漕船队,在渭水码头依次停靠。巨大的吊杆吱呀作响,将一袋袋来自河北、中原的粟米、麦子卸下船,随即被苦力们扛上早已等候的牛车。车队排成长龙,蜿蜒驶入巨大的仓门。
太仓令穿着青色官袍,手持账册,亲自站在仓门口监督入库。他脸上带着一种踏实的喜悦,指着那几乎望不到头的粮车队伍,对身旁的户部巡官感慨道:“大人您看,今日又是三万石!自漕运畅通,这太仓就没闲过。如今关中仓、洛阳含嘉仓皆已满溢,正在扩建新仓廪。陛下与崔公当年力排众议,疏通运河,真是功在千秋啊!”
巡官抚须微笑:“是啊,去岁关中大旱蝗,若无这些存粮,后果不堪设想。如今灾荒已过,赋税渐增,这太仓怕是很快要‘陈粮未去,新粮又来’了。真是甜蜜的烦恼。”
仓廪之内,更是令人震撼。巨大的仓窖深不见底,里面堆满了金黄的谷物,散发着干燥温暖的香气。新建的仓廪中,粮袋垒砌成一座座小山,一眼望不到头。胥吏们拿着长杆,四处巡查,防止霉变虫蛀。计算粮秣的算盘声噼啪作响,不绝于耳。
“仓廪实,天下安。”太仓令喃喃自语,眼中充满了成就感。这充盈的粮仓,便是新朝稳定最坚实的基石,是应对一切天灾人祸的底气,更是未来可能进行大规模军事行动的可靠保障。
与此同时,长安东西两市,迎来了开市以来最繁盛的时节。
阳光普照,市旗招展。宽阔的街道两旁,店铺鳞次栉比,旌旗招展。贩夫走卒的吆喝声、顾客的讨价还价声、铁匠铺的叮当声、酒肆伙计的招徕声,交织成一曲充满生机的都市交响乐。
米行粮店前,价格牌上的数字平稳甚至略有下降。主妇们挎着篮子,从容地挑选着米面,不再有往年那种囤积抢购的恐慌。得益于充足的官仓储备和漕运供给,长安粮价被牢牢稳住,人心安定。
布帛行里,色彩斑斓的丝绸、细麻、棉布吸引着顾客。不仅有来自中原的传统产品,还有通过丝绸之路重新涌入的西域毛毯、波斯锦缎。一些衣着明显改善的普通市民,也开始舍得扯上几尺新布给家人做衣裳。
牲畜市上,牛马嘶鸣。得益于官营牧场的推广和边境互市的繁荣,牲畜的数量和品质都明显提升。农民们围着健壮的耕牛评头论足,计算着自家田地是否需要添置畜力。
最热闹的当属酒肆食铺。新酿的浊酒、来自南方的清茗香气四溢。不仅士人商贾在此聚会,就连一些寻常的工匠、农户,在劳作之余,也偶尔能进来要一碟茴香豆,喝一碗廉价的酒酿,享受片刻闲暇。脸上不再是菜色和愁苦,多了几分红润和舒展。
在东市的一个角落,甚至出现了几家书肆。虽然顾客多是文人学子,但也能看到一些好奇的市民驻足翻阅那些印刷粗糙但价格相对低廉的启蒙读本和话本小说。文化的种子,随着物质的丰裕,开始悄然向更广泛的阶层播撒。
王老汉,那个经历了旱蝗之灾、依靠朝廷救济才活下来的泾阳老农,今日也赶着牛车来到了西市。他车上拉着自家产的几筐蔬果和几只肥鸡。灾年后,朝廷免了赋税,还贷给了种子农具,他精心伺候着分到的田地,今年终于有了不错的收成。
他的蔬果很快便售卖一空,换回了一小串沉甸甸的铜钱。王老汉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在市集上逛了逛。他给老伴买了一支廉价的木簪,给孙子买了几块麦芽糖,最后还咬牙割了一小条肥猪肉,准备回去包顿饺子解馋。
看着周围熙熙攘攘、安居乐业的人群,听着那充满活力的市井之声,王老汉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真切的笑容。他想起几年前颠沛流离、食不果腹的日子,恍如隔世。
“还是如今这世道好啊……”他喃喃自语,小心地将铜钱揣进怀里,“皇帝是真心疼咱们老百姓的。有地种,有粮吃,有太平日子过……这就够啦!”
这种朴素的满足感和认同感,并非王老汉独有。它弥漫在长安的市井街巷,弥漫在北方逐渐恢复生机的乡村田野。均田制让农民有了恒产,平稳的物价让市民生活无忧,强有力的救灾体系让他们面对天灾时不再绝望。
物质的充盈,开始催生精神层面的变化。街市上的争执似乎变少了,人们的神情更为从容。官府组织的修桥铺路、兴修水利等徭役,应者也变得更为踊跃,因为人们知道,这最终受益的是自己。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有所提高,哪怕只是送去蒙学认几个字。
太学、国子监内的书生们,讨论经世济民之道时,也多了几分底气。一个仓廪充实、百姓安乐的国家,才值得他们去效忠,去为之奋斗。
皇宫之内,皇帝陈衍与崔浩站在高台之上,远眺着长安城的万家灯火和炊烟袅袅。
“陛下,看来这几年,休养生息的路子是对了。”崔浩轻声道。
陈衍目光深邃:“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古人之言,诚不我欺。然,此仅初步之象,距真正的太平盛世,犹有千里之遥。南方未平,北狄环伺,内政亦有隐忧,不可有丝毫懈怠。”
“陛下圣明。”崔浩躬身,“然民心已附,国本渐固,此乃未来一切宏图之基。”
陈衍微微颔首。是的,这初步的繁荣与安定,如同冬日过后大地回春的第一抹新绿,虽然稚嫩,却蕴含着无限的生机与希望。它证明了新朝国策的正确,凝聚了万千民心,也为这个王朝接下来的征程,积累了最宝贵的资本。
长安城的繁华灯火,映照着这座古老而新生的帝都,一个属于大秦的时代,正在这逐渐殷实的仓廪和渐起的礼乐声中,缓缓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