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士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生在龙庭似困笼,亲娘掌印断长虹。

欲扶朝纲难抬手,空有雄心付晚风。

权柄落,性命终,史书一页叹昏庸。

若非牝鸡司晨乱,何至王朝霸业空。

延昌元年(公元512年)的北魏皇宫,比过年还热闹——宣武帝元恪盼了十几年的皇子,终于呱呱落地了。这孩子就是后来的孝明帝元诩,打出生起就自带“国宝级”待遇,毕竟他爹之前生的几个娃要么早夭,要么没撑到成年,元诩的到来,直接给摇摇欲坠的北魏皇室续了口气。

《魏书·孝明帝纪》里写得明白:“延昌元年十月乙亥,生于宣光殿。” 就这么简单一句话,背后是满宫人的狂喜和一个女人的野心膨胀——元诩的亲妈,胡充华。

这胡充华可不是一般的后宫妃嫔,搁现在得算“狠人届”的代表。按北魏老规矩,“子贵母死”,只要儿子当了太子,亲妈就得被赐死,目的是防着外戚干政。可胡充华偏不信这个邪,不仅敢怀龙种,还敢在宣武帝面前放话:“天子岂可无后?若我生的是儿子,就算死也值了!” 这话听得宣武帝心花怒放,再加上胡充华平时嘴甜会来事,硬是让宣武帝破了祖制——不仅没杀她,还封她为充华,后来元诩被立为太子,胡充华更是直接升级成“皇太妃”,离太后之位就差一步。

元诩这时候还是个襁褓里的婴儿,啥也不懂,只知道哭和吃奶。可他不知道,自己从出生那天起,就成了老妈权力游戏里的“王牌”。宣武帝对这个独苗宝贝得不行,《魏书》里说“世宗尤爱之”,连带着对胡充华也格外恩宠。别的不说,就冲破了“子贵母死”的规矩,就能看出宣武帝对这娘俩的特殊。

可这份宠爱,没持续多久。延昌四年(公元515年),宣武帝元恪突然驾崩,年仅33岁。这一下,皇宫里的天直接变了——三岁的元诩被推上龙椅,成了北魏的第九任皇帝,也就是孝明帝。而他的亲妈胡充华,顺理成章地以“皇太后”的身份,开始临朝听政。

一个三岁的娃娃,连字都认不全,哪懂什么治国理政?说白了,元诩从登基那天起,就是个挂名皇帝,真正的权力,全攥在他老妈胡太后手里。这时候的元诩,还不知道自己这辈子的悲剧,从这一刻就已经注定了。

胡太后刚掌权的时候,表现还像那么回事。《魏书·皇后列传》里夸她“亲览万机,手笔断决”,意思是她亲自处理朝政,批阅奏章都自己动手,看着挺能干。而且她还挺懂收买人心,刚上台就下了道命令:“罢诸州镇戍兵,以减其费”,又“诏造申讼车,听讼于路”——简单说就是减少军费开支,还搞了个“流动法庭”,让老百姓能在路上告状,听起来像个为民做主的好太后。

可没撑多久,胡太后的本性就暴露了——贪权、奢靡,还特别能折腾。

先说贪权。胡太后把朝堂当成自己的“后花园”,想提拔谁就提拔谁,想贬谁就贬谁。她的亲戚朋友,不管有没有本事,都跟着沾光。她的弟弟胡僧敬、胡祥,本来就是些没读过几本书的纨绔子弟,硬是被提拔成了大将军、尚书令,手握重权。朝廷里的老臣看不过去,劝她几句,她要么不听,要么就找个理由把人撸下去。有个叫崔光的老臣,是三朝元老,说话还管用点,可崔光知道胡太后不好惹,也只能“唯唯诺诺,不敢违逆”。

再说说奢靡。胡太后花钱的本事,在整个北魏历史上都排得上号。她嫌皇宫不够气派,就下令大修宫殿,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永宁寺”。《洛阳伽蓝记》里专门写过这永宁寺,说寺里的佛塔高九十丈,塔顶的金刹又高十丈,加起来一百丈,站在塔上能看到几十里外的洛阳城。塔上还挂着一百二十个金铃,风吹过的时候,声音能传到十几里地外。寺里的佛像全是用金子和白玉做的,连柱子上都裹着锦缎。为了修这寺庙,胡太后几乎掏空了国库,老百姓的赋税也跟着翻了好几倍。

更离谱的是,胡太后还特别喜欢“作秀”。有一次,她带着文武百官去永宁寺拜佛,突然说要“出家为尼”,吓得大臣们赶紧跪地上求情,求了半天,她才“勉为其难”地留下来,还顺便让大臣们捐了一大笔钱给寺庙。还有一次,她在皇宫里办宴会,让大臣们“掷骰子赌官”,谁赢了就给谁升官。结果一个叫元叉的宗室子弟,凭着运气赢了,直接被提拔成了侍中——相当于皇帝的贴身秘书,权力极大。

这时候的元诩,已经从三岁娃娃长成了十几岁的少年。他虽然没实权,但也慢慢懂事了,看着老妈这么折腾,心里肯定不舒服。《魏书·孝明帝纪》里说他“雅爱文学,每亲览典籍,有疑义,辄召儒者解之”,意思是元诩喜欢读书,遇到不懂的地方还会找儒生请教,看起来是个想有作为的皇帝。可问题是,他老妈根本不给她掌权的机会。

有一次,元诩想提拔一个自己信任的官员,跟胡太后说了,结果胡太后当场就给否决了,还训了他一顿:“朝堂之事,有我在,你安心读书就好。” 元诩碰了一鼻子灰,心里更憋屈了。

这时候,朝廷里的矛盾也越来越深。胡太后的亲信们仗着她的势力,贪污受贿,欺压百姓,而那些反对她的大臣,要么被排挤,要么被陷害。有个叫于忠的大臣,曾经因为反对胡太后的政策,被她贬到外地,后来干脆被赐死了。朝野上下,敢说真话的人越来越少,大家都只能看着胡太后把北魏往火坑里带。

正光元年(公元520年),元诩已经十岁了,虽然还没到亲政的年纪,但心里已经开始盘算着怎么把权力从老妈手里拿回来。而胡太后这边,也感觉到了儿子的“威胁”,对他的控制越来越严——不仅不让他接触朝政,连他身边的太监、宫女,都是胡太后的人,元诩的一举一动,都在胡太后的眼皮子底下。

这时候,有个叫元叉的人,看出了元诩的心思,也想借着元诩的名义,扳倒胡太后,自己掌权。元叉是胡太后的妹夫,本来是胡太后的亲信,可后来因为分赃不均,跟胡太后闹了矛盾,就转过来跟元诩结盟了。

元叉联合了几个对胡太后不满的大臣,还有一个叫刘腾的大太监,一起策划了一场政变。他们趁着胡太后在后宫设宴的机会,带兵控制了皇宫,然后以“太后秽乱宫闱,干预朝政”为由,把胡太后软禁在了北宫,还杀了几个胡太后的亲信。这就是北魏历史上的“元叉、刘腾政变”。

政变成功后,元叉和刘腾成了朝廷的实际掌权者。他们表面上尊元诩为皇帝,实际上跟胡太后没两样,也是贪污受贿,专横跋扈。元诩本来以为自己能借这个机会亲政,结果没想到,刚摆脱老妈的控制,又落入了元叉和刘腾的手里,还是个傀儡。

《魏书·元叉传》里说,元叉掌权后,“常直禁中,明帝不能见左右”,意思是元叉整天待在皇宫里,连元诩想见自己的亲信都不行。刘腾更是过分,他把皇宫的钥匙都攥在自己手里,连胡太后被软禁的北宫,都不让元诩去探望。元诩心里那个气啊,可又没办法,谁让自己手里没兵没权呢?

这种日子过了五年,到了正光五年(公元525年),刘腾病死了。元叉没了帮手,警惕性也放松了。胡太后趁机联系了几个旧部,还有元诩身边的一些太监,策划了一场反击。他们趁着元叉外出打猎的机会,重新控制了皇宫,然后以“元叉谋反”为由,把元叉抓了起来,后来赐死了他。

胡太后重新掌权后,比以前更变本加厉了。她知道元诩曾经跟元叉合作过,对儿子也越来越不信任,甚至觉得元诩是个“隐患”。她不仅继续把持朝政,还变着法地打压元诩身边的人——只要是元诩信任的大臣或太监,要么被调走,要么被害死。

这时候的元诩,已经十八岁了,早就到了亲政的年纪。他看着老妈越来越疯狂,看着北魏的局势越来越糟——外面有六镇起义,内部有贪官污吏,老百姓怨声载道,心里急得像火烧。他知道,再这么下去,北魏就完了。于是,他决定冒险一搏,找外援来帮自己夺权。

找谁呢?元诩想到了镇守晋阳的尔朱荣。尔朱荣是当时北魏最有实力的军阀,手里有一支战斗力极强的骑兵,而且对胡太后的专权也很不满。元诩偷偷给尔朱荣写了一封信,让他带兵进京,逼迫胡太后交权,帮自己亲政。

可元诩千算万算,没算到自己的老妈有多狠。胡太后通过身边的太监,知道了元诩给尔朱荣写信的事。她怕尔朱荣进京后自己会完蛋,竟然动了杀心——她要先下手,除掉自己的亲生儿子。

武泰元年(公元528年)二月,一个看似平常的日子,北魏皇宫里却弥漫着一股不祥的气氛。胡太后先是把元诩身边的几个亲信太监都叫了过去,随便找了个理由就杀了,然后又让人给元诩送去了一碗“汤药”。

元诩那时候已经感觉到不对劲了,可他身边连个能保护他的人都没有。他看着那碗黑漆漆的汤药,心里又怕又恨,可还是被逼着喝了下去。没过多久,元诩就腹痛难忍,口吐鲜血,年仅十九岁就被自己的亲妈毒杀了。

《魏书·孝明帝纪》里对这件事的记载很隐晦,只写了“武泰元年二月癸巳,帝崩于显阳殿,时年十九”,没说怎么死的。但《魏书·皇后列传》里却暗示了真相:“太后乃害帝,立临洮王子钊为主,年三岁。” 意思是胡太后杀了元诩后,为了继续掌权,又立了元诩的侄子元钊为皇帝,这时候的元钊才三岁,还是个不懂事的娃娃。

胡太后以为自己能像以前一样,靠着立幼帝继续把持朝政,可她忘了,尔朱荣已经收到了元诩的信,正在带兵往洛阳赶。尔朱荣听说元诩被毒死了,还立了个三岁的娃娃当皇帝,气得火冒三丈,立刻打着“为孝明帝报仇”的旗号,率领大军向洛阳进发。

胡太后这时候才慌了神,她赶紧召集大臣们商量对策,可那些大臣要么是她的亲信,没什么本事,要么就是早就对她不满,根本不愿意帮她。胡太后没办法,只能派军队去抵挡尔朱荣,可她派出去的军队,早就因为长期的腐败和克扣军饷,没什么战斗力了,刚跟尔朱荣的军队一碰面,就溃不成军。

尔朱荣很快就打到了洛阳城外,胡太后为了活命,竟然把自己的头发剃了,假装成尼姑,躲到了寺庙里。可尔朱荣根本不吃这一套,他进城后,先是找到了元钊,把这个三岁的小皇帝杀了,然后又派人把胡太后从寺庙里抓了出来。

尔朱荣看着胡太后,想起了被她毒杀的元诩,心里的火气就不打一处来。他没跟胡太后废话,直接把她和元钊的尸体一起扔进了黄河里。就这样,曾经权倾朝野的胡太后,最终落了个葬身黄河的下场。

而孝明帝元诩,这个可怜的傀儡皇帝,到死都没能实现自己亲政的愿望。他的一生,就像一场悲剧——出生时被当成权力的筹码,登基后被老妈控制,想反抗却无力回天,最后还被自己的亲妈毒杀,连个像样的葬礼都没有。

元诩死后,北魏的局势更加混乱。尔朱荣掌握了朝政大权,后来又引发了一系列的战乱和政变,北魏的统治也开始土崩瓦解,没过多久就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可以说,元诩的死,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北魏王朝走向灭亡的开始。

参考《魏书·孝明帝纪》《魏书·皇后列传》《魏书·元叉传》

骑士书屋推荐阅读:大隋武神宇文成都九州恃风雷三国:最强谋士大秦之纵横天下柒合我在洪武开商铺我杨家故乡在很远的地方俺老爹是程咬金三国:开局获得绝世武力穿越之从逃婚开始崇祯聊天群文化穿越之旅穿越红楼的戏剧人生重生司马懿,亲身隆中为汉出仕!大明卖罐子,朱元璋上门都穿越了还不兴我和李二对着干?重生后,我成了侯府傻儿子月华长安三国秘事红楼生存录应如妖似魔从一艘战列舰开始打造无敌舰队穿越:废柴作家梦回南宋末年回到大汉打天下帝王之名【完结】废柴夫君很禽兽:强吻午夜情人无双大炎:我打造一个盛世炎朝赵大人停手吧,大清要被你搞亡了晋末多少事大明锦衣卫:我有一枚缉恶令长歌当宋穿越大明,吊打诸国亮剑:我只打硬仗帝梦未央大明1840师姐别想跑,母后赐婚了!大唐:战力无双护国公重生之毒女世子妃木子的北宋生活大秦:开局捡个小媳妇儿北汉风云录唐朝那些事穿越过来是享福的,都是来干活的生在乱世,活在深山大明:我朱祁钰不是代班皇帝!太孙收手吧,您登基一月灭了九国相父安心养老,和约阿斗去签大秦:开局一只马蜂王小明加油,下一个世界等着你!三国:开局天宝将军,举鼎震董爹
骑士书屋搜藏榜:穿越大宋,女侠全是我的!侯爷,夫人她又虐渣了孤岛喋血日不落盛唐农门辣妻巧当家一介布衣农门悍妻:带着萌宝嫁皇帝三国群英传明日传奇大秦:九皇子的全能逆袭夙志寒门小郎君大顺宝藏穿越科举,我驰骋官场我生活在唐朝大秦:我真的不想当太子啊!大明:你这也叫坐牢?老朱羡慕了家里穷得叮当响,爹娘要供读书郎大周残阳清穿守则代夏血狼雇佣兵的古代征战小子,快给爷科考去吾父朱高煦大秦神捕大秦之无敌马车三国开局觉醒无双神力我乱世杀神满朝佞臣,孤要做千古暴君大明成化:开局先干掉亲爹朱叫门赝品太监老师带我回地球半山亭汉武风云之陈府二少爷水浒传之我是林冲大宋:三元及第三国之风起南疆女神有药gl乾元盛世系统大宋:朕的专利战横扫1126盛唐舰载特重兵公牛传人趣味世界简史和亲公主白发皇妃最强吕布之横扫天下山河鉴:隋鼎北宋有坦克大宋水浒武松指点江山天命贵妻,杠上嚣张战王山沟皇帝
骑士书屋最新小说:重生丰饶行者,开局明末救世洛神仙界篇我在大明当销冠神话三国:开局获得神级选择大唐中兴重生水浒:我刘备,再造大汉丐帮神丐汉祚永固:少帝刘辩逆袭录嗨!我是朱祁钰明末!苟在幕阜山脉造反烬余书:寒江洗冤录从少爷到皇帝魏砥针灸鼻祖涪翁传异世谋主:乱世定鼎一个普通农民的奋斗史我在乱世靠积德建帝国躺赢的咸鱼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一家老茶馆,民国三代人楚国一统华夏替兄洞房后,我反手掀了他的江山穿越古史之枫华红楼之百变奇瑛蜀汉:从刘备脚臭开始我在大周是天子三国之:绝不谈恋爱林冲君科举:寒门毒士乱世,我以医术救天下重生成为李承乾河东与河西的故事穿越亮剑:重装独立团横扫日寇浅浅刷下短视频,老祖宗们全麻了三国:西凉狼王综武:江湖枭雄的逐鹿之路大秦:系统给的奖励太夸张我,执玺人,横推五千载穿越国公爷,我在古代杀疯了红楼:我的护卫生涯从黛玉开始穿越明末:我成了海岛奇兵铁马冰河肝胆照白话明太祖实录大周皇商三国:玄行天下大唐修仙:李二求我当太子我在水浒:开局召唤韦一笑水浒新梦神州明夷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