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血沃横山
杨延训率领的两千“掠火骑”精锐,如同一股钢铁洪流,卷起漫天烟尘,星夜兼程,直扑西方。他们避开了宋夏双方主力对峙的正面战场,凭借出色的机动性和王贵“锐士营”提供的情报支持,如同狡猾的草原狼,从侧翼悄然绕过了野利遇乞的大军,如同一把淬毒的匕首,狠狠插向了西夏看似稳固的后方。
他们的第一个目标,是位于西夏境内百余里,负责为前线夏军转运粮草的重要据点——“骆驼驿”。这里囤积着大量从兴庆府方向运来的粮秣和箭矢,守军约千人,自恃身处后方,戒备并不森严。
黎明前的黑暗中,“掠火骑”如同鬼魅般出现在驿站外围。没有战鼓,没有号角,只有战马压抑的响鼻和铠甲摩擦的细微声响。杨延训一马当先,手中长刀在微熹的晨光中划出一道冷冽的弧线。
“杀!”
伴随着一声炸雷般的怒吼,两千铁骑如同决堤的洪水,汹涌灌入骆驼驿。仓促迎战的西夏守军,在这股突如其来的毁灭性力量面前,显得如此不堪一击。“掠火骑”将士马术精湛,配合默契,三人一组,五人为队,马刀翻飞,箭无虚发,将混乱的西夏守军分割、包围、歼灭。
战斗几乎在半个时辰内就结束了。驿站内火光冲天,囤积的粮草被尽数点燃,浓烟滚滚,直冲云霄。缴获的箭矢等军械,能带走的带走,带不走的连同营寨一起付之一炬。
杨延训毫不停留,留下满地狼藉和夏军尸骸,带着部队迅速撤离,消失在茫茫戈壁之中。
骆驼驿被袭,粮草被焚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传开。不仅前线野利遇乞大军军心震动,更在西夏后方引起了不小的恐慌。然而,这仅仅是开始。
接下来的数日,“掠火骑”化身戈壁风暴,在西夏边境地区神出鬼没。他们时而集结,强攻某个防守空虚的小型军州或部落聚居地;时而分散,专门袭击往来的辎重车队,捕杀西夏的通信斥候。他们行动如风,下手狠辣,绝不恋战,一击即走,将游击战术发挥到了极致。
杨延训甚至胆大包天地带着数百精骑,逼近到西夏重镇盐州城下,耀武扬威,射杀守城士卒,将写有“杨”字的战书射入城中,极大地挑衅了西夏的尊严。
后方频频告急,粮道受到严重威胁,野利遇乞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军中断粮的谣言开始蔓延,士卒士气受到严重影响。他不得不分出一支五千人的骑兵部队,回师追剿这支如同附骨之疽的宋军铁骑。然而,在广袤的戈壁和复杂山地中,想要捕捉到一心避战、机动性极强的“掠火骑”,无异于大海捞针。杨延训充分利用地形,牵着这支西夏追兵的鼻子走,将其拖得疲惫不堪。
就在杨延训大闹西夏后方的同时,西线正面的战局也发生了关键性的变化。
得到杨延昭严令的石普和李士彬,调整了策略。石普亲率主力,稳扎稳打,牢牢缠住野利遇乞的主力,使其无法全力回援或猛攻定戎寨。而李士彬则挑选了五千悍勇士卒,多为原金明寨旧部,携带大量强弩和守城器械,不顾侧翼威胁,强行军驰援定戎寨。
此时的定戎寨,已然到了最危急的关头。寨墙多处坍塌,守军伤亡过半,箭矢滚木即将用尽。西夏的“铁鹞子”重骑已经开始集结,准备发起最后的冲锋。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李士彬的援军如同神兵天降,从侧翼猛然突入西夏攻城的部队之中!这支生力军的到来,极大地鼓舞了守军的士气。李士彬独臂挥舞战刀,身先士卒,如同疯虎般冲入敌阵,所向披靡。援军带来的强弩更是发挥了巨大作用,密集的弩箭如同飞蝗,将正在集结的“铁鹞子”重骑射得人仰马翻,冲锋阵型大乱。
野利遇乞见援军已至,后方不稳,正面又难以迅速击溃石普,知道事不可为,只得咬牙下令退兵。西夏军如同潮水般退去,留下了满地的尸骸和破损的攻城器械。
定戎寨,守住了!
消息传回,西线宋军欢声雷动。此战,不仅保住了这颗嵌入横山的钉子,更重创了西夏军的士气,粉碎了李元昊企图一举夺取横山主动权的图谋。
而当野利遇乞灰头土脸地率军撤回,并得知后方被杨延训搅得天翻地覆,追剿部队无功而返时,更是气得暴跳如雷,却无可奈何。
经此一役,宋军在横山地区站稳了脚跟。石普和李士彬趁势推进,又接连拔除了西夏几个前哨据点,并将定戎寨进一步加固,使其成为宋军在横山地区一个坚固的前进堡垒。亲宋的蕃部更加坚定,摇摆者纷纷倒向宋朝,横山地区的战略天平,开始明显向宋朝倾斜。
捷报传至定州,杨延昭终于露出了些许轻松的神色。西线的危局,被他以一手精妙的“围魏救赵”和西军将士的浴血奋战成功化解。
“太师,西线大局已定,是否召杨延训将军回师?”杨延光问道。
杨延昭摇了摇头:“让三哥再在西夏境内活动一段时间,不必过于深入,但要保持压力,让李元昊不敢轻易再向横山增兵。同时,命令石普、李士彬,巩固现有成果,消化新控制区域,暂缓大规模进攻,以稳为主。”
他深知,过犹不及。目前取得的战果已经足够,需要时间消化巩固,逼得太紧,反而可能让李元昊狗急跳墙。
处理完西线军务,杨延昭的目光再次投向北方。耶律隆庆在他西调“掠火骑”期间,竟然异常安静,除了加强侦察,并未有任何实质性动作。这反常的平静,反而让杨延昭心中隐隐有些不安。
“耶律隆庆……你究竟在等什么?”杨延昭凝视着地图上辽国的广袤疆域,眉头微蹙。他绝不相信这位老对手会坐视自己在西线取得优势。这种沉默,往往意味着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
血沃横山,宋军以一场艰难的胜利,暂时稳定了两线。但杨延昭清楚,这长河之中的浪涌,从未停歇。来自北方的威胁,依旧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他必须时刻警惕,等待着那可能来自任何方向的、下一波更大的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