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天教授团队的调研报告最终形成,其中对青溪“软环境”建设的建议被路远和金茹高度重视,迅速提上议事日程。县委县政府联合出台了《青溪县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引进与服务的若干措施》(简称“人才新政”),在安家补贴、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拿出真金白银,并规划建设人才公寓和创新社区,力度空前。
就在“人才新政”引发热议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再一次袭击了青溪。连日降雨导致部分乡镇出现内涝和山体滑坡险情。路远和金茹立刻分头带队,深入一线指挥防汛救灾。
路远负责的是情况较为复杂的北部山区。他在黑石乡一处出现滑坡隐患的村庄,冒着大雨组织群众转移,协调抢险物资,一连两天几乎没合眼。雨水浸透了他的雨衣,泥浆沾满了裤腿,但他指挥若定的身影,却让受灾群众和基层干部感到无比安心。
第二天深夜,雨势稍歇,路远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乡政府临时安置点。他刚想泡碗面凑合一下,房间门被敲响了。
门外站着的是苏晚晴。她也没睡,身上同样带着雨水的痕迹,手里还提着一个保温桶。
“路书记,我看您这边灯还亮着。这是我跟乡政府食堂要的姜汤,驱驱寒。”苏晚晴将保温桶递过来,眼神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今天跟着抢险队跑了一天,你们太不容易了。”
路远有些意外,连忙接过:“谢谢苏记者,这么晚了你也没休息?采访还顺利吗?”
“素材拍得差不多了,主要是被你们一线干部的精神感动了。”苏晚晴没有离开的意思,反而倚在门框上,“说实话,来之前,我以为‘优秀县委书记’更多是宣传出来的。但这几天,尤其是今晚看到您这样子,我有点明白了。”
雨水顺着她的发梢滴落,昏黄的灯光下,她卸下了平时作为记者的干练外壳,显得有几分柔和与感性。
路远笑了笑,打开保温桶,一股姜糖水的热气扑面而来,温暖了他冰冷的双手:“在其位,谋其政而已。换了任何一位书记,都会这么做的。”
“不一样。”苏晚晴摇摇头,目光直视着路远,“那种发自内心的责任感和对百姓的牵挂,装是装不出来的。我父亲……也常这么说。”
她再次提到了父亲,虽然依旧没有点明,但那个称呼已然呼之欲出。在这个暴雨之夜,在远离喧嚣的山区小镇,两人之间的那层身份隔膜似乎变得模糊起来。
路远的心跳漏了一拍,他低下头喝了一口姜汤,掩饰着内心的波动:“苏记者过奖了。倒是你,一个女孩子,跟着我们跑前跑后,也很辛苦。”
“我没事。”苏晚晴笑了笑,“比起你们,我这算什么。路书记,您快趁热喝吧,我不打扰您休息了。”她说完,转身离开了,背影消失在走廊的黑暗中。
路远关上门,靠在门后,手中的保温桶还残留着温度。苏晚晴那双在雨夜中显得格外明亮的眼睛,和她那句“我父亲也常这么说”,在他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他知道,这位背景特殊的女记者,正在以一种微妙的方式,试图靠近他,而他自己,似乎也并不像想象中那样能够完全心如止水。
与此同时,县城里,金茹也在防汛指挥部彻夜未眠。
她刚处理完一起险情汇报,手机收到了一条来自陌生号码的信息,内容却让她瞬间僵住:
“金县长,别来无恙?听说你现在风光无限,不知是否还记得故人?贾市长虽然倒了,但有些旧账,未必就没人记得了。”
信息没有署名,但“贾市长”三个字,像一根毒刺,瞬间刺中了金茹内心最隐秘的伤疤。她的脸色变得苍白,手指微微颤抖。贾谭正的余孽?还是单纯的敲诈勒索?平静了一年多,那场噩梦的阴影,难道又要卷土重来?
她强压下心中的惊惧,没有回复,立刻将信息截图发给了赵铁柱,要求他秘密调查信息来源。她告诉自己必须冷静,不能自乱阵脚,更不能在这个时候给路远添麻烦。但那种如影随形的恐惧感,还是让她感到一阵寒意。
而在省城的校园里,朱红正在图书馆熬夜准备一篇论文。
电脑屏幕上,是青溪县最新发布的“人才新政”新闻。看着报道中路远沉稳自信的照片,她的心情复杂难言。离开青溪,选择学业,是她深思熟虑后的决定,本以为可以就此放下。但每次听到青溪的消息,看到那个男人的身影,心底总会泛起一丝涟漪。
尤其这次随导师调研,近距离看到他在工作中的魅力,听到他对未来发展的清晰构想,那种成熟男人的担当和智慧,让她沉寂的心湖再次被搅动。她知道这不应该,也告诫自己要保持距离,但情感有时并不受理智控制。她鬼使神差地保存了那张新闻图片,设置成了仅自己可见的桌面。
林静在家中,照顾着已经睡熟的小雨。
她收到了路远报平安的短信,只有简短的“一切安好,勿念”。她回复了“注意安全”,便放下了手机。丈夫的事业越做越大,声望越来越高,她为他感到骄傲。但作为女人,她的直觉告诉她,围绕在路远身边的优秀女性越来越多,那个叫苏晚晴的记者,看路远的眼神似乎有些不一般。虽然路远信守承诺,尽可能多地陪伴家庭,但林静内心深处的那份不安,并未完全消除。她只能告诉自己,要更加大度,要相信丈夫,维护好这个来之不易的家。
雨还在下,冲刷着青溪的土地,也搅动着不同人心中的波澜。路远的征程上,事业的挑战与情感的暗流,正交织成一幅更加复杂的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