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杨志才睡了个自然醒,等吃过三嫂留的早饭,已经10点了。
想到下周初,就可以结束本次的交易,心情还是比较放松。
从皮箱里拿出小本,又看了里面记录的,各种标的股票,下一次的操作计划,就被他很快计划出来了。
吃过午饭,休息了下,正准备练习下毛笔字。
传呼留言:林姐请你回电话。
赶紧下楼,用公用电话打过去。
林姐说让他去,上次一块吃饭的“丰满楼”,梁哥找他有事谈。
位置在三楼茶室“888”房间。
杨志才想了想,梁哥找他,肯定是件不小的事。
于是赶紧出门打车,直奔“丰满楼”而去。
在侍者的引导下,他顺利地来到了888房间。
进到门里,除了梁哥、林姐夫妻,还有一位气度不凡的中年人,40多岁,坐在正中位置。
热情、恭敬地叫了声“梁哥、林姐好!”
然后把目光移向陌生的中年人。
你就叫“张哥”吧!梁哥介绍道。
杨志才刚要开口,中年人说,“你才多大,我儿子都20多了,得叫叔。”
杨志才只得改口“张叔,您好!”
张叔高兴地笑了“小杨吧?快坐。”
然后手指向他旁边的位置,示意杨志才坐那儿。
照例要了杯绿茶,就坐等说事儿。
“小杨啊,听你林姐说,这次你们的收益很不错,是吧?”梁哥首先开口。
“还算不错吧,下周二左右出来就知道了,争取能翻倍。”杨志才轻声地回答。
“多长时间的事?”张叔问。
“就这个月”,林姐答道。
“喔哟,收益很不错啊!”张叔惊叹不已。
“就是消息准,算不得什么。”杨志才谦虚的说。
谈了几句,接下来就没继续,花式吹捧这个话题。
喝了几口茶,张叔又问到,“小杨是哪个学校毕业的呀?”
“中川财大,会计系,张叔”杨志才回答。
“不错,我是电子科大毕业的,我们挨的不远。”张叔说。
“是吗?!张叔,93年辩论赛我在川大决赛,对上的就是电子科大队。”
杨志才略显激动的说。
“你看”,张叔对着梁哥和林姐,“这不是缘分,是什么?”
“我看小杨面熟,当年看电视直播时,对你影响很深。”
张叔遗憾的说,“可惜我们校队输了。”
“还有这样的事情”,梁哥问道。
杨志才这才把辩论大赛的事,大致给他俩夫妇讲了下。
当然,为了张叔的面子,特地把电子科大队实力很强,他们只是险胜的话说了出来。
张叔印证了他的说法,表示当时直播双方发挥得很好,比赛很精彩的。
通过这个小插曲 ,大家的隔阂一下就小多了。
梁哥兴致也高,居然主动聊起天来。他讲的话题居然是“人”字。
他讲到,“人,简单地一撇一捺,个人觉得是很不一般,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顶天立地,说的是人本来应该有的状态;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呢?”
“动乱年代,王朝更迭,还要考验忠心和气节等,我暂且不讲,就以和平年代为例吧。”
“我个人认为,人字两条腿,要想站得住脚。”
梁哥顿了顿,“一条腿是财路,一条腿应该就是官路;简单地说,就是钱和权。”
“没钱没权的人,腰只能弯着。”
“单有钱或权,那么这个人走路是不稳的,容易摔跟头。”
“所以发展到一定阶段,钱和权就得找平衡,相互手拉手,自然就会结合起来。”
“强调一点,钱的多少,得和权地位匹配。出现德不配位,一样会出问题,需要量力而行。”
梁哥说完,一眼深意的看着杨志才。
杨志才知道,梁哥是隐晦地提点自己,以后发展起来,要学会同权力相交,这样才会平稳。
甚至于,两条腿站得越稳,那么头,就会伸得很高,无限的可能。
站起来,给梁哥鞠了一躬。
“谢谢梁哥指点,听了您的话,收获很多。”
梁哥回了个孺子可教的眼神; 张叔看着杨志才,也露出了欣赏的目光。
过了会儿,林姐借口有事,出去下。
张叔才说,“5.1后我有事,可能会找你帮忙,不要拒绝哦?小杨。”
杨志才不明所以,疑惑地看着他。
梁哥接话道,“你张叔有只股票要卖,到时找你帮忙,明白吗?”
杨志才反应过来,“没问题,张叔,到时你直接到证券公司就行。”
梁哥又严肃地说,“情况有点特殊,要注意保密,明白吗?这也是张叔托我找你的原因。”
杨志才前世经历 比较多,当然明白。“张叔,梁哥您们放心,我心里有数的。”
话聊到这,就算事情结了。
晚上,让一楼直接端菜上来,大家愉快地吃了顿饭,还好,没有喝酒。
等杨志才告辞,回想起梁哥的话,他前世早有领悟。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里,主角方鸿渐的境遇被人分成三种状态,也是人们需要经历的。
一,城里的人想冲出去,城外的人想挤进来。
二,城里、城外的人混的很好,前者不想出去,后者不愿进来。.
三,城里城外的人,都可以自由进出,最理想状态。
第一的状态,杨志才用“画地为牢”来形容,世间绝大部分朋友因家庭、工作、生意等不得不被限定在一处。
这种处境像牢笼,可能终身不破。
大多数人们,在这种环境待久了,想改变现状。
一些人缺乏勇气“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些人有勇气试图冲破藩篱,绝大多数人,最终只能无功而返。
第二种他用“呆若木鸡”指代,达到一定高度后,成为某领域的能人强者,当然可以傲世生活,不会挪窝 。
这种人已经算人中龙凤,自由得多。
想想也是,在一些领域已经取得了某些成就。
他们已经算是打破规则,或者说已经掌握了制定规则的主动权。
待在自己生活的“舒适圈”,是不愿意再去,涉入自己不熟悉的行业的。
第三则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描绘。
这是理想的生活状态,至少得达到财务自由的条件,才该有的境界。
已经是德高望重的精英了,世间太少太少。
杨志才认为,能达到这种层次的人,万中无一。
他们甚至已经游离在规则之外,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社会与生活,自然是如鱼得水,来去自如。
叔本华说:
“人像寒冬里的刺猬,互相靠得太近会刺痛;离得太远会寒冷。”
他把作为群居动物的人类,描述得非常形象具体。
不同的层次,有着不同的人生。
有的人过得如履薄冰,有的人仍在踽踽独行,还有的人则在享受生活。
目前,按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来定的话,层级太低。
杨志才知道,自己还得更加努力。
不能怨老天的不公。毕竟,人家现在,就给了他一次重新开始的机会,已经算非常幸运了。
所以告诉自己:
不管处在那个阶段,不要急,只需稳稳走下去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