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打谷场就热闹了起来。金黄的稻穗堆成了小山,孩子们在谷堆间追逐嬉闹,大人们则挥舞着连枷,“啪嗒啪嗒”的声响混着蝉鸣,在秋日的晴空下荡开。林辰背着药箱从镇上回来,刚走到场边,就被李婶拉住了胳膊。
“林先生,快来帮我看看虎子!”李婶脸上急出了汗,指着躺在谷堆旁的虎子,“这孩子贪凉,在谷堆后睡着了,醒了就说头疼,还一个劲地打喷嚏。”
林辰放下药箱,蹲下身摸了摸虎子的额头,果然有些发烫。他翻开虎子的眼皮看了看,又捏了捏他的后颈:“是着了凉,不算大碍。青禾药铺里有新配的‘荆防败毒散’,你去拿一包,用生姜三片煮水送服,发点汗就好了。”
“哎,好嘞!”李婶应声要走,又被林辰叫住。“让他多喝热水,别再往阴凉地钻。对了,把这包薄荷糖给他,发完汗含一块,能清头目。”林辰从药箱里拿出个油纸包,里面是青禾新做的薄荷糖,用紫苏叶包着,透着淡淡的清香。
阿木扛着谷耙从场那头过来,见林辰回来了,笑着喊:“林辰大哥,刚打下来的新米,李婶让留了一斗,说是给你熬粥喝。”他擦了擦额角的汗,指了指场边的牛车,“苏先生说,县太爷派人送了封信来,在药铺桌上呢。”
林辰跟着阿木往药铺走,路上遇见张婆婆背着半篓子紫苏叶,叶片上还沾着露水。“林先生,这是刚摘的紫苏,你看看够不够用。”张婆婆笑得满脸皱纹,“青禾说你新配的‘紫苏盐’很受欢迎,县城药铺又来要货了。”
“够了够了,谢谢您老。”林辰接过紫苏叶,叶片肥厚,紫得发亮,“这紫苏长得好,用来做‘紫苏盐’正合适。等会儿我教你家老头子怎么炒,让他也多赚点零花钱。”
张婆婆笑得更欢了:“那敢情好!他天天念叨着你这‘紫苏盐’比镇上的酱菜还下饭呢。”
药铺里,青禾正坐在柜台后整理药方,见林辰进来,举起手里的信:“县太爷说,邻县闹了场小瘟疫,症状是发热、腹泻,想让咱们送些‘清瘟散’过去,还问有没有预防的方子。”
林辰接过信,快速浏览一遍,眉头微蹙:“‘清瘟散’咱们备得足,只是预防方子……我想想。”他走到书架前,翻出苏文轩批注的《肘后备急方》,指着其中一页,“你看这个‘苍术防疫方’,苍术、白芷、丁香这些药材咱们药圃里都有,磨成粉做成香囊,戴在身上能避秽气。”
青禾眼睛一亮:“这个好!简单方便,百姓也容易接受。我这就去药圃采摘,让阿木找些布袋子来。”
正说着,苏文轩背着药篓回来了,篓子里装着刚采的蒲公英和马齿苋。“刚去后山采了些野菜,给你们加个菜。”他放下药篓,看到桌上的信,“邻县的瘟疫我听说了,是湿热引起的,除了香囊,还得让他们多喝些‘三豆汤’——绿豆、赤小豆、黑豆,煮水当茶喝,能清热利湿。”
林辰点头:“先生说得是。我这就写个方子,让县太爷派人抄录下去。另外,‘清瘟散’得尽快送去,阿木,你套上牛车,咱们现在就装货。”
阿木应了声,转身去后院牵牛。青禾则拉着几个媳妇去药圃采摘药材,大家说说笑笑,手里的活计却不慢,很快就采够了做香囊的药材。
装“清瘟散”的时候,林辰特意多装了两箱。“这两箱给周大夫送去,让他分发给镇上的药铺。”他对阿木说,“路上小心,别让药材受潮。”
阿木赶着牛车走了,林辰和青禾、苏文轩则在药铺里制作香囊。把苍术、白芷、丁香、薄荷等药材混合在一起,用石碾子碾成细粉,再装进棉布袋子里,扎紧袋口,一个个小巧的香囊就做好了,透着浓郁的药香。
“这香囊不仅能防疫,还能驱虫呢。”青禾拿起一个香囊闻了闻,“挂在屋里,夏天都不用怕蚊子了。”
苏文轩捋着胡须笑道:“这就是‘药食同源’的道理,寻常草木,用对了就是良药。”他看着林辰,“你这‘紫苏盐’也是个好主意,把药材和调料结合,既实用又方便,百姓也乐于接受。”
林辰笑了笑:“还是受了青禾的启发。她去年用紫苏叶腌菜,我就想着,能不能把盐和药材结合起来,没想到还真成了。”
傍晚时分,阿木从县城回来了,带来了好消息:“县太爷说,咱们的‘清瘟散’很管用,邻县的大夫都夸好呢。他还说,要把咱们的‘苍术防疫方’和‘三豆汤’刻在石碑上,立在县城门口,让百姓都能看见。”
大家听了都很高兴,李婶端着刚蒸好的新米糕过来,笑着说:“咱们村的药材能帮到别的县,真是长脸!我这米糕里掺了点茯苓粉,林先生你尝尝。”
林辰接过米糕,咬了一口,软糯香甜,茯苓的清香在舌尖散开。他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打谷场的连枷声已经停了,取而代之的是家家户户的炊烟和饭菜香。
“对了,”林辰想起一事,对青禾说,“晚晴来信说,苏州府的药铺想跟咱们长期合作,订购‘紫苏盐’和‘清瘟散’,还说要派几个学徒来学习种植药材的技术。”
青禾眼睛一亮:“那太好了!咱们的药材能卖到苏州府,说明咱们种的确实好。我这就去收拾西厢房,给学徒们住。”
苏文轩也道:“可以让他们跟着阿木学种地,跟着你学炮制,再跟着林辰学配方,这样回去就能把技术传开了。”
正说着,张婆婆的老头子拿着一串刚编好的竹风铃过来,挂在药铺的屋檐下。“这是用剩下的竹篾编的,风吹着响,能给药铺添点热闹。”他憨厚地笑着,“刚才听虎子说,你们的方子要刻在县城门口,真是了不起啊。”
林辰看着竹风铃在晚风中轻轻摇晃,发出清脆的响声,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他想起刚回村时,只是想安安稳稳地种药材、制盐,没想到能做这么多事——不仅守护了村里人的健康,还能把药方传到更远的地方,帮助更多的人。
夜色渐浓,药铺的灯亮了起来。林辰、青禾、苏文轩围坐在灯下,整理着明天要送的药材和药方。油灯的光晕里,药香混着新米的清香,在屋里弥漫。
林辰知道,他们做的事或许平凡,但就像这打谷场的新米,能填饱肚子;像这药圃的药材,能治愈疾病;像这简单的药方,能守护健康。而这些平凡的事,汇聚在一起,就是最踏实的日子,最动人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