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修造厂的厂区内,张晓明早已带着人清出了三大片厂房。这位“启明集团”驻胜利修造厂办事处主任——外表看起来和普通青年没两样的高级人工智能仿真型机器人,正拿着图纸站在厂房中央,镜片后的眼神锐利如鹰。
“底盘生产线的设备卸到3号厂房,按编号排列。”
“驾驶室生产线的模具送到2号厂房,注意保护冲压面,冲压机也送到2号厂房。”
“总装线的传送轨先卸在车间门口等地面找平再组装。
张晓明的指令清晰而简洁,工人们虽然对这些精密设备还很陌生,但在他有条不紊的指挥下,很快便进入状态。
刘工蹲在地上给设备编号,并拿着笔记本记录着进场的设备,指挥工人按照顺序将设备在场外排列。
张建国则盯着自己车间的设备编号,并告知工人进场顺序和摆放的位置。
要说最忙的当属王铁柱,驾驶室的生产线设备繁忙,重型设备多,他按照设备布局图严格的检查入场的各种设备,指挥将每台设备精准的放在指定位置,避免重复劳动。
张晓明看着眼前忙碌的景象,微微颔首。虽然这些工人的知识储备远不及他的预期,但学习的劲头还算可观。他抬手看了看腕表,指尖在虚拟面板上快速划过:“预计三日内完成生产线安装调试,第四日可启动试生产。”
厂房外,阳光正烈。尤启明站在树荫下,望着厂区里热火朝天的景象,嘴角扬起一抹笑意。从马里亚纳海沟的深海,到60年代的工厂跨越的不仅是空间,更是时代。而他正带着系统赋予的力量,在这片土地上悄悄埋下改变的种子。
董省长要求的15天拿出第1台拖拉机样品,看来有戏。
下午的胜利修造厂厂区里,机器装卸的“咣当”声此起彼伏。尤启明正帮着张晓明核对总装线的零件清单,忽然一拍脑门——差点忘了,今晚要去黄厂长家拜见那位军部老首长。
“晓明,这边你盯着,我有点急事要办。”他跟张晓明打了招呼,转身快步离开厂区。
回到自己的小院,他去卫生间冲了个澡,换上一只身干净的、的确凉衬衫和西裤,对着镜子理了理衣领。
他开始为今晚准备礼物,两包真空包装的熏鲅鱼油光增亮,酱肉切成了规整的方块,虾干透着诱人的橙红色。他从系统空间里取了一只长条泡沫箱,又从系统的活物空间中挑出几条一米多长的银光闪闪的大带鱼,这些鱼还是活的,他特意又取了一些冰块镇在鱼上,然后将箱盖用胶带封好。想了一下,他又拿出了一个方形的泡沫箱,从储物空间中取出了几条鲜活的大黄鱼,又取了一点海水放入箱中,封好盖。他能保证这些鱼在两小时之内还是鲜活的。
当他赶回修造厂时,黄厂长和黄承军已在门口等着。
黄承军穿着崭新的工装,自从当上了总装线的副主任后,他脸上总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这几日跟着张晓明学技术,他对拖拉机渐渐入了一点门,劲头更是十足。
“启明,你可算来了,我还以为你忘记了。”黄厂长他俩推着自行车,脸上还带着一点焦急,“我爸这一下午都打了几遍电话,说倒要见见能造出省油拖拉机的年轻人。”
尤启明笑了笑,“黄厂长,这么重要的事,我怎么可能忘呢?你们俩把自行车放厂里吧,坐我的车去。”
三人坐上车,尤启明按照黄厂长的指引,将车驶进了临江市一处僻静的胡同,尽头是一座四合院,门楣上隐约能看到褪了色的光荣家庭的痕迹。
三人一进门,就见一位老爷子正坐在葡萄架下的藤椅上喝茶。虽穿着便装,腰杆却挺得笔直,他肩膀宽阔,手上布满老茧,眼神锐利如鹰,一看便知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
“爸,这就是尤启明。”黄厂长赶紧介绍道。
“老爷子好!”尤启明上前恭敬的鞠了一躬。
“尤小子,你好!早就听说你这个小同志是个大才!今日一见,果然不凡。”
黄老将军目光落在了黄厂长手里的竹篮上,当他看着尤启明手里提着一个长条泡沫箱时,有些愣神,他从没见过泡沫箱,倒像是一支装枪的箱子,便好奇的问道:“ 这个箱子里装的是什么?”
尤启明将泡沫箱放在石桌上,打开了封盖。
当看到那几条1米多长的带鱼时,这位见惯了大场面的老首长也忍不住“哟”了一声:“带鱼我是吃过的,但从未见过这么大个的带鱼,你看这带鱼的腮还在动。”
老将军 哈哈大笑!他怎么也想不出,这个小家伙用什么方法能让带鱼活着。
尤启明又打开了方形泡沫箱,里边的大黄鱼居然也活着,令他百思不得其解。以他的经验,除非这两种鱼是刚从海里捞出来,否则绝对做不到。
这时,黄承军又打开了竹篮,当老将军看到真空包装的熏鲅鱼、酱肉和虾干时,他眉毛微挑,眼神里多了几分探究——这年头肉蛋金贵,这年轻人一出手就是这么多稀罕物,不简单。
“老爷子,这熏鱼和酱肉都是我自己做的,只要不打开这个包装,和罐头一样能储存很长时间。”尤启明笑着解释道,“运生产线的船在海上碰到了带鱼群和黄鱼群,顺手捞了几网,养在了船舱里,我就给您带了几条尝尝鲜。
黄老将军哈哈大笑:“好小子,实在!快进屋里坐!”他冲着屋里喊道,“老婆子,焖米饭,把这大带鱼炖上,再切盘酱肉!”
等待开饭的功夫,老爷子拉着尤启明在葡萄架下坐下,直奔主题:“小子,听说你们造的拖拉机,油耗比国际大牌省一半?真有这么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