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刚说完,老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哎呀!捌陆军同志啊,求你们救救绿都城的老百姓吧!替大伙讨个公道啊!”
“快起来!这是做什么!”
两人连忙扶起他,语气坚定。
“你放心,只要是百姓的事,就是我们的事。
疏散群众,本就是计划的一环。”
“只有让乡亲们都安全转移出去,我们才能放开手脚,跟敌人正面交锋。”李清河沉声说道。
“老板你只管安心,一切有我们担着。
那我们先走了。”
老板站在门口,望着两人的背影渐渐隐入街角,久久未动。
天色不知不觉滑向午后。
“对了,政委什么时候能到?”李清河忽然问道。
“快了,估计就在这两天,靠暗号接头。”李云龙答道。
接下来的时间里,两人在城中四处探查,装作寻常过客,实则步步留心。
夜幕降临后,他们并未投宿,而是悄然游走在阅读城的巷道之间,耐心等待刘玉祥政委的信号。
“今晚必须等到政委的暗号。
只要确认他们在城外埋伏到位,等百姓一撤,我们就立刻动手攻城。”李清河低声说。
两人藏身于一条僻静胡同,守候良久。
街上的行人逐渐稀少,四下归于寂静,可那关键的信号迟迟未至。
就在他们困意渐浓、几乎要合眼之际,外面忽然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
李云龙猛地睁眼,嘴角一扬:“嘿嘿,来了!”
“这是政委的暗号?”李清河轻声问。
“正是。
过去我们在野外联络,常用鸟叫、虫鸣这类声音打暗语,不容易被察觉。”
“我们要不要回应?”
“不必。
一出声反而暴露位置。
政委只是告诉我们:人已到位,随时可以行动。”
“妙啊!你们这些老侦察兵,脑瓜子就是灵光。”李清河忍不住笑了。
“行了,这下踏实了。
外头全是自己人,咱们也能睡个安稳觉,养足精神,准备明儿的仗。”
两人这才寻了间不起眼的小旅店歇下,早早闭眼休息。
而此时,刘玉祥政委正率部队潜伏在绿都城外,静待时机。
“政委,咱们啥时候动手?”一名战士压低声音问道。
“什么时候打?这问题问得好。”刘玉祥转过身,目光落在那年轻战士脸上,“你说呢,你觉得啥时候最合适?”
“我觉得现在最好——曰军多半已经睡熟,咱正好摸进去,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刘玉祥政委听完这位战士的判断后,轻轻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唉,平时还是得多读点书、多想想啊!”
“眼下恰恰是最不适合动手的时候。”
“我来给你讲讲原因。”
“第一点,你得清楚,李连长和李参谋现在都还在城里,这是不能忽视的事实。”
“第二,曰本人既然要让绿都城的老百姓撤离,那咱们就必须等所有人平安离开之后,才能采取行动,这才是最稳妥的做法。”
“你现在要是贸然出击,惊动了他们,难保他们不会随便抓个老百姓当挡箭牌。
到时候局面一乱,救人就更难了。”
刘玉祥政委耐心地为这名战士剖析眼前的局势。
“明白了吗?”
“是,政委!我懂了,谢谢您指点!”战士敬了个礼,神情认真了许多。
随后他重新回到岗位,继续盯紧绿都城的动静。
刘玉祥站在远处凝望着那座城池,眉头微微蹙起。
“明天,一定要确保所有百姓都安全转移……”他在心里默默念叨。
第二天清晨,两名曰军军官带着一队士兵进了绿都城。
他们径直走向一处集市摊位前。
“给你们十分钟,立刻收拾东西,离开这座城。”
一名曰军军官冷声宣布。
“什么?让我们走?凭什么?这可是我们祖祖辈辈住的地方!你们总得给个说法吧!”一位菜贩激动地站起身。
“理由很简单,”那人冷冷回应,“从今天起,这里就是我们的地盘,我们要在这里建立据点。”
“那我们走了,去哪儿活命?”
“那是你们的事,不归我管。”
话音未落,那名军官便转身准备前往下一家。
就在这时,一个中年汉子忽然开口:“我要是就不走呢?”
曰军军官闻言停下脚步,缓缓转过身,眼神阴沉。
“十分钟内若不离开,格杀勿论。”
男子顿时脸色发白,瘫坐在地。
那军官见状嘴角一扬,露出一丝讥讽的笑容,随即带队离去。
紧接着,命令被层层传达,全城百姓陆续得知了驱逐令。
城外,刘玉祥政委带领的队伍也目睹了这一幕。
“政委,您看,鬼子开始清城了!”一名侦察兵低声报告。
刘玉祥拿起望远镜,仔细观察着城内的动向。
“别急,原地待命。
必须等所有百姓都撤出来,我们才能行动。”
“别忘了,两位连长还被困在里面。”
说罢,他又将目光投向绿都城,神情凝重。
而城内,消息传开后,街头瞬间涌满了人群。
百姓们愤怒不已,纷纷围堵在街道上,抗议曰军的强行驱赶。
此时,李清河与刘云龙正住在一家小旅店里,被外面嘈杂的人声惊醒。
“外头怎么回事?”李清河揉了揉眼睛,低声自语。
刘云龙也翻起身来:“怎么这么吵?”
“不知道,我去看看。”李清河迅速穿好衣服,悄悄推开窗户一条缝,朝外望去。
只见街上挤满了人,哭喊声、叫骂声此起彼伏,还有不少曰本兵持枪巡逻。
“不好,他们动作比预想快多了,赶紧走,情况不对!”他回头对刘云龙低声道。
刘云龙立刻翻身下床,两人迅速整理行装,离开了房间。
“到底出什么事了?”走出门后,刘云龙压低声音问。
“曰本人已经开始逼老百姓搬离绿都城,街上全是人,估计是要闹事。”李清河边走边答。
“那咱们得抓紧时间,下一步去哪儿?”
“先去药铺找老板接头。”
两人加快脚步,不多时便抵达了约定地点。
“老板,现在什么情况?”李清河一进门就问。
药铺老板早已等候多时,神色凝重。
“正如你们所见,鬼子贴出告示,强制所有人限时撤离。
大伙儿不肯走,现在满街都是抗议的百姓。”
正说着,突然“砰”的一声枪响划破长空。
李清河猛地一惊,立刻冲出门外。
只见一名曰军军官举着手枪,枪口还冒着缕缕青烟,正对着天空开了一枪。
刘云龙和药铺老板也急忙跟了出来。
“谁开的枪?!”李清河低声怒问。
“没事,情况还好,是他们先动手的,刚才朝天放了一枪,没伤着人。”
李清河沉声说道。
“他娘的!要是再敢这么猖狂,我立马一枪毙了他!”
李云龙怒火中烧,攥紧了手中的枪。
“那咱们也别耽搁了,今儿个就靠咱们三个带头,能不能把乡亲们安全带出去,全看这一回了。”
李清河语气坚定。
话音刚落,三人便快步向人群方向奔去。
刚才曰军士官那一声枪响,像块石头砸进了水面,惊得百姓们噤若寒蝉,谁也不敢高声说话,只在底下低声议论、交头接耳。
过了片刻,药店老板和另一位村民才从人堆里挤了出来,脸色凝重地站到了前方。
三人站定后,李清河深吸一口气,大声喊道:
“乡亲们,请听我说几句!”
原本嘈杂的人群顿时安静下来,上百双眼睛齐刷刷地望向他。
这突如其来的注视让他心头一紧,手心也渗出了汗。
“不能慌……现在不是胆怯的时候,命都悬着呢,哪容得我退缩?”
他在心里默默告诫自己。
定了定神,他又提高了声音:
“大家能听我讲两句吗?”
见无人回应,他继续说道:
“曰本人让我们撤离,必然有他们的原因。
既然给了活路,咱们就得抓住。
难道真要等到枪口顶到脑门上才后悔?命没了,家又在哪?”
“说得好听,离开这儿容易吗?祖辈扎根在这绿都城多少年,一砖一瓦都有情分,说走就走?”人群中有人反驳。
李清河眉头紧锁,心中焦急万分——拖得越久,危险越大,万一曰军突然翻脸,后果不堪设想。
就在这僵持之际,药店老板缓缓走出人群,站到了众人面前。
“你们不信他,总该信我吧?”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沉甸甸的分量。
人们的目光随之转向了这位平日里为人厚道、治病救人的老掌柜。
“我告诉大伙实话,曰本人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看中了咱们绿都城的地势和资源,想占为己用。”
“可话说回来,他们真要杀人,早就动手了。
刚才那一枪,不过是吓唬人罢了。”
药店老板神情严肃,语气平稳却不容置疑。
不远处的曰军士官听见这话,嘴角微扬,轻轻点了点头,露出一丝满意之色。
“你们想想,是活着走出去,还是死守在这等死?”
“只要人活着,就有希望重建家园,就有机会东山再起!”
“这些年咱们困在这城里,日复一日,何曾见过外面天地?如今正好借这个机会走出去,看看世界到底有多大!”
一番话如春风化雨,不少人脸上露出了动摇的神色。
药店老板眼角一瞥,悄悄给李云龙递了个眼神。
李云龙立刻会意,猛地跨前一步,吼道:
“想活的,跟我走!不怕死的,留下等子弹!”
说完,他转身大步朝城门外走去,背影决绝。
起初没人动,几息之后,一个、两个……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迈开脚步,跟了上去。
李清河和药店老板看着这一幕,心中激荡难平。
“成了……所有人都能撤出去了!”
“等百姓一走,就是我们反击的时候!”李清河暗自握拳。
城外,刘玉祥政委带领的队伍正远远观察着局势。
“政委您快看!他们真的把人带出来了!”战士们激动得几乎跳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