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铤制作成“低配版青霉素”之后便在刘巴的带领下赶到了安置黄叙的府邸之中,张机正好为黄叙调理完出来便见到此时“衣衫不整”的林铤。
张机道:“林郡守,你这是………………?”
林铤这时才发现自己得知黄叙等人抵达郴县着急前来探望,却未曾更衣,先前忙于制作青霉素而没日没夜的埋首于偏房的“实验室”之中。现在一副“衣衫不整”的形象颇有些失礼于人前,于是尴尬的道:“先前忙于制作治疗黄叙之病症的药物,废寝忘食埋首制作,闻听诸位到来光顾着赶来相见,倒是忘了沐浴更衣一番,倒是让仲景先生看了笑话,失礼!失礼!”
张机闻言倒是不觉得失礼,只是被林铤所言的治疗药物之言所吸引道:“不知治疗叙儿病症的药物………………………………………可曾制作成功否?”
林铤闻言也是笑着答道:“幸不辱命!此药名曰「青霉素」。”
“青霉素?”张机疑惑怎么这药物的名字竟如此奇怪。
“正是,我先去看看黄叙的状况,稍后再与仲景先生细谈。另外,关于治疗黄叙肺痨之症还需仲景先生一同施救方才有治愈之希望。”说完林铤对张机一拱手便先行向黄叙所居住的房中走去。
张机也是在原地驻足等待林铤,不一会儿林铤看完黄叙的情况便离开黄叙所居住的房间。
张机看见林铤眉头都皱成一个“川”字也是问道:“林郡守,叙儿如今的状况你觉得如何?”
林铤一脸愁容道:“黄叙现在的情况不容乐观,比原先在攸县时更加严重了。按照我的理解就是肺痨加上肺部感染了。”
“肺部感染?”张机对这个“新词”甚是不解。
林铤才反应过来自己用的是现代的说法,这个时期的人没有肺部感染的概念,于是解释道:“就是类似于肺热病的症状,但却区别于肺热病。”
张机闻言有些似懂非懂。
“仲基先生可否移步此地正厅处?我想与先生一同商议如何治疗黄叙之病症。”林铤邀请道。
张机听闻也是道:“故所愿也,不敢请耳。”
于是二人便一同向正厅走去,之前离开一小会儿的刘巴返回时未见到张机和林铤二人,料想应当是去了正厅,于是便也随后赶往安置黄叙府邸的正厅之中。
待刘巴赶到之时,正厅之中气氛略显压抑。只见林铤与张机二人皆是愁眉不展,刘巴上前道:“主公,何故愁眉不展?”
“唉……………………………………………子初勿忧,只是黄叙的情况每况愈下,我与仲景先生在此商议治疗之事。”林铤叹了口气回道。
“主公之前不是研制新药成功了吗?即便如此也没有把握治愈黄叙吗?”刘巴问道。
“非是新药无法治愈,只是黄叙病症过于复杂,需多管齐下,我方才与仲景先生商议一番皆无十足把握。”林铤此时面上愁容更甚。
这时一旁的张机也开口道:“不如请黄夫人前来做决定如何?”
林铤闻言再叹一口气道:“唉……………也只能如此了,子初劳烦你跑一趟去请黄夫人前来商议。”
刘巴闻言拱手一礼道:“属下遵命!”
说罢便连忙向厅外而去。
趁着刘巴去请黄忠夫人的间隙张机向林铤问道:“林郡守,先前我用麻黄、石膏、杏仁、炙甘草所熬制而成的麻杏石甘汤,给叙儿服用曾一度好转。此方宣肺解表、清热化痰,可用于因肺痨而起的咳嗽、胸闷等病症。为何现在却效果平平?可是因为郡守大人先前所言之肺部感染?”
张机不愧是医圣,一下子便发现了黄叙病症现下的关键所在。毕竟麻杏石甘汤只能治疗一般的肺痨(肺结核),对于肺部感染的肺痨(肺结核)肯定是要先消除感染的病灶再辅以麻杏石甘汤才能达到治愈的效果。
林铤也是点了点头道:“不知仲景先生先前是打算如何治疗黄叙的?”
张机闻言也是回道:“我新研制一药方针对叙儿之病症,名曰’百合固金汤?’。百合固金汤?以百合(养阴润肺)、生地黄(清热凉血)、熟地黄(滋阴补肾)为主药;辅以麦冬(润肺生津)、玄参(滋阴降火)、当归(养血润燥)、白芍(柔肝敛阴)、贝母(化痰止咳)、桔梗(宣肺利咽)、甘草(调和诸药)。以滋阴为主,兼顾清热、润燥、止咳,适用于阴液不足、虚火上炎之症。”
林铤听完张机的讲述便知道这是历史上张仲景在东汉成功治疗过肺痨(肺结核)之症的那个药方,根据文献记载这个药方的治愈率有效率为百分之八十九。
林铤随后又问道:“仲景先生可曾听过泽漆汤??”
张机回答道:“未曾听闻此方。”
林铤闻言心中了然,知晓张仲景此时尚未研究出泽漆汤这一药方。考虑到泽漆汤对于肺结节的效果更好,但需要配合后世的抗结核西药使用效果最佳。而黄叙的是肺结核并且已经产生了肺部感染,用青霉素加上百合固金汤是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案。
张机又问道:“这泽漆汤有何妙用呢?”
“泽漆汤,由半夏半升,紫参五两,泽漆三斤,以东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生姜五两,白前五两,甘草、黄芩、人参、桂枝各三两组成。此方宣肺,涤痰,主治水饮内停,咳而脉沉者。”林铤娓娓道来。
张机听完后稍加思索一番,随即双目圆睁道:“妙!妙!妙啊!此方甚妙,一解在下心中多年的难题!不知林郡守是如何想到此方的?”
林铤老脸一红,心道:“这可是你张仲景之后自己研究出来的方子。当着正主的面前剽窃对方的成果,也真是够“刺激”的。”
于是便连忙转移话题道:“仲景先生,我们先决定治疗黄叙的方法,之后你我二人再行探讨医道之事如何?”
张机闻言也是点了点头。
正在这时黄忠的夫人也与刘巴一同来到正厅之中,简单的见礼之后林铤率先开口道:“黄夫人,我与仲景先生一同商量了如何黄叙,但在我等权衡之下觉得还需要夫人前来拿个主意。”
黄忠的夫人问道:“可是治疗叙儿之病症会有很大的风险?”
林铤闻言回道:“非也,只是以目前黄叙的病情恶化情况来看,治疗之事刻不容缓。新的药物名为“青霉素”,已经制作成功,需结合仲景先生之药方一同用药,双管齐下。只是……………………………………………”
见林铤欲言又止,黄忠的夫人便说道:“林郡守但说无妨,无论最终能否成功治愈叙儿的病,我与外子皆会感念林郡守之大恩大德。”
林铤见此便也直说:“我与仲景先生虽已决定治疗之法,但并无万全之把握。故而,还请黄夫人一同决定是否愿意尝试治疗?毕竟现在黄叙的情况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
黄忠的夫人听完林铤的话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旋即回答:今番救治之事,事关重大,我觉得也要问一下叙儿自己的意思。毕竟其中的利害………………………………………也需叙儿自己心中有些计较。”
林铤与张机二人闻言后相互对视了一眼,随后点了点头。
旋即黄忠的夫人便和林铤、张机二人一同进入黄叙的房间。
黄忠的夫人将咳嗽不止躺在床榻之上的黄叙扶起坐于床榻之上,林铤便将准备明日开始与张机一同携手治疗黄叙病症及治疗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甚至是如果“低配版青霉素”结晶无法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最后依旧会危及性命的情况一一说予黄叙知晓。
黄叙自从卧病在床之后就变得沉默寡言,林铤印象中就基本没怎么听过黄叙说话。
黄叙在听完林铤讲述的所有情况之后并没有马上回答,此时房间之内只有黄叙的咳嗽声。
只有咳嗽声的沉默并没有持续太久,只见黄叙似乎有所缓解一般说道:“我愿意冒险一试,咳………………咳咳……………………还请郡守大人全力……咳……………………施为。”
“叙儿…………………”黄忠的夫人焦急的开口道。
黄叙眼中泛着泪花道:“我知晓自己这副残躯…咳…………咳咳……………………让您和父亲劳心费神…咳…………咳………………若不是为了给我治病,父亲也不会放弃仕途,放弃去往襄阳的机会…咳……咳………咳咳………若非如此,以父亲中郎将之职位,家中也断不能如此清贫拮据…咳………咳………咳咳……这一切都是因为孩儿的病情所致!所以,这次无论如何孩儿都想一试!还请母亲成全。”
黄忠的夫人闻听黄叙此言泪水也是止不住的夺眶而出。
林铤见屋内“母慈子孝”的场景也是微微叹了口气道:“二位切莫如此悲观,虽然有一定的风险。但是如今有了新制的药物,黄叙的病还是有很大的机会可以痊愈的。”
林铤此言一出黄忠的夫人与黄叙都停止了哭泣,黄叙在床榻之上对着林铤拱手一礼道:“一切全听郡守大人的安排,有劳郡守大人费心为黄叙治疗。”
林铤道:“你且安心休息,明日开始治疗,治疗之前的一个时辰至一个半时辰不要进食任何东西。切记!这一点很重要。”
黄叙和黄夫人闻言也是点了点头表示知晓,林铤见二人应当是知晓其中厉害便也不再多言。
于是便转头看向张机,张机似乎读懂了林铤眼神之中的意思,默默的跟随在林铤的身后一同退出了黄叙所在的房间,房中独留黄忠的夫人与黄叙母子二人。
【东汉末年(约公元200年前后),中医将肺部炎症称为?肺热病?。这一名称源于当时医疗体系对发热、咳嗽等急性炎症症状的概括性描述,强调热邪侵袭肺部的病理机制。 ?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将这类疾病统称为“伤寒”或“热病”,并依据症状分为“太阳病”“少阴病”等类别。其中涉及肺部的急性炎症(如肺炎)被归入“太阳病”范畴,治疗时常用麻杏石甘汤等方剂清肺热、止喘咳】
【泽漆汤,中医方剂名。出自《金匮要略》卷上。具有宣肺,涤痰之功效。主治水饮内停,咳而脉沉者。症见咳嗽喘促,身体浮肿,二便不利,脉象沉伏。讨论临床常用于治疗饮热迫肺,病位偏里之症。由半夏半升,紫参(一作紫菀)五两,泽漆(以东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三斤,生姜五两,白前五两,甘草、黄芩、人参、桂枝各三两组成。功用:宣肺,涤痰。主治:水饮内停,咳而脉沉者。方义:脉沉为水,以泽漆为君者,因其功专于消痰行水也。水性阴寒,桂枝行阳气以导之。然所以停水者,以脾土衰不能制水,肺气逆不能通调水道,故用人参、紫苏、白前、甘草补脾顺肺,同为制水利水之方也。黄芩苦以泄之,半夏、生姜辛以散之也。方中泽漆逐水,消痰之力为猛;桂枝通阳,温化水气;紫菀、白前温肺,止咳平喘;生姜、半夏健胃涤痰、散饮;黄芩清肺,除水饮郁生之热;人参、甘草扶正健脾,运化水湿。本方先煎泽漆,汤成之后入诸药,取其逐饮为先,领诸药而治咳逆之气。配伍特点:血结则痰气必为外裹,故用泽漆之破血为君,加入开痰下气、清热和荣诸药,俾坚叠一空,元气不损,制方之意若此。泽漆汤以泽漆为主,而以白前、黄芩、半夏佐之,则下趋之力较猛;虽生姜、桂枝之辛,亦只为下气降逆之用而已,不能发表也。仲景之意,盖以咳皆肺邪,而脉浮者,气多居表,故驱之使从外出为易,脉沉者,气多居里,故驱之使从下出为易,亦因势利导之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