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起父亲手札中那些痛苦的文字,想起母亲被迫逃离的绝望,想起这些所谓的亲人曾经如何逼迫他至亲之人。
谈话间,一个小厮进来添炭火。
沈昭注意到炎承带来的一个随从状似无意地挪动了位置,恰好能看清门外走廊的情况——他们也在警惕太子的眼线。
果然,寒暄过后,炎承话锋一转:“听说你现在在朝为官,仕途也需打点。舅舅别的不敢说,这些年来经商倒是积攒了些许资财。”
他笑容慈爱,仿佛真心实意为外甥着想,“你年轻有为,将来必定前途无量。若有什么需要打点之处,尽管开口。”
经商积攒了些许资财?
沈昭不置可否。
明明是宝藏打开了吧?
如果宝藏打开了也好,他的女儿就安全了。
“舅父,这使不得,您这些钱想来都是走南闯北赚来的,不容易,还是留给表兄妹他们吧。”
沈昭谦逊地推辞了几句,心中却明镜似的:他们果然想借资助之名,行操控之实。既要在太子眼皮底下与他建立联系,又要用金钱为饵,将他一步步拉入他们的阵营。
厢房内,小女娃仰着小脸,小声问:“姨姨,爹爹呢?”
将离低头看了看小女孩天真无邪的眼睛,轻声道:“朝颜乖,我们睡觉觉,姨姨给你讲故事。”
小朝颜开心地点头,全然不知厅内正在上演怎样一场暗流汹涌的戏码。
厅中,沈昭端起茶杯,借着氤氲的热气掩饰眼中的冷光,他看着眼前这位“亲舅父”慈爱的面容,心中冷笑:戏演得真好,可惜,他早已看透了这场亲情面具下的阴谋。
既然他们送上门,沈昭也乐得陪他们演。
......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也不知过了多久,沈昭和炎承等人的交谈结束。此时,夜色已深沉,万籁俱寂。
沈昭却满是歉意对炎承道:“实在不好意思,外甥院小,实在无法好好招待各位了。”
他的语气中透露出一丝歉意与不好意思。
炎承等人似乎也并没有打算留下来过夜,他们纷纷站起身来,与沈昭道别。
沈昭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他庆幸自己当初在购置宅子时,为了节省开支,只买了一个两进的院落。再加上家中的仆人们,多出来的客房就只剩下一间了。
这样一来,他便有了一个合理的借口来婉拒炎承等人留宿。
当神焰族人的身影逐渐消失在夜色之中时,沈昭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他没丝毫犹豫,立刻转身朝着女儿的房间走去。
一推开门,沈昭就看到将离正轻轻地拍着孩子的背,哄她入睡,动作轻柔而娴熟。
看到沈昭进来,将离面无表情点了点头,示意孩子已经睡着了。
沈昭和将离对视一眼,彼此都心领神会。他们默契地开始用手写的方式进行交流。
在与炎承的交谈中,沈昭发现神焰族现在似乎财力雄厚,这让他不禁猜测,他们肯定是已开启了宝藏。
问题是,既已打开了宝藏,为何之前有人来取走朝颜的血?
是没彻底打开?还是又藏了部分,留给以后的子孙?
从谈话中,沈昭感觉到,炎承等人一直在试探他,是否从父母那里知道什么秘密,沈昭都表现得一概不知。
沈烨故意叫他少主,又说他属于圣女那一脉,让他回去继承属于母亲的东西,其实都是想骗沈昭与他们建立起关系,利益绑到一起罢了。
沈昭与将离商量对策,最后决定将计就计,顺势而为,同时借此机会收集好神焰族谋反的证据,时刻准备上报。
......
元日。
邺京沉浸在一场细雪初霁后的澄澈天光里。
皇城飞檐斗拱覆着薄薄银装,朱红宫墙下,冰棱如水晶垂剑,在微阳里折出碎金般的光点。
宣德楼前旌旗猎猎,禁军金甲映着雪色,森严仪仗自大庆殿直排出数里,文武百官的车马在积雪清扫一净的御街排成长龙。
钟鼓司九通钟鸣响彻云霄,太子妃崔姮端坐于翟车之中,侧耳听着车轮碾过碎冰的细响。
她身着深青袆衣,织金云龙纹在袖间流转,九龙四凤花钗冠垂下的珠旒在她额前微微晃动,映得那双沉静眼眸愈发深邃。
前方太子南宫铭的銮驾仪仗已至大庆门,礼乐声如潮水般漫过三重汉白玉阶。
“臣等恭祝陛下元日嘉祥,圣寿无疆——”
山呼海啸般的朝贺声自殿内涌出,崔姮随着太子的步伐迈入大庆殿时,只觉得满目璀璨。
殿顶藻井蟠龙衔着的夜明珠辉光流转,三十六盏缠枝牡丹琉璃灯同时燃着烛火,将御座前金唾壶、香鼎映得晃人眼目。
百官着绛纱袍、戴进贤冠,依品阶分列两侧,象笏如林,组绶似云。
官家端坐九龙金漆御座,五十来岁天子面庞被冕旒垂下的十二白玉珠遮去大半,只瞧得见含笑的唇角。
然而崔姮的目光却凝在御座之侧——皇后凤座旁竟添了张同样的金交椅,庞贵妃穿着真红大袖衣,金绣孔雀纹的霞帔压过皇后翟鸟的黯淡光彩,云鬓间朝阳五凤挂珠钗的南珠,每颗都有拇指大小。
“妾备下吴山新采的龙团胜雪,”庞贵妃的声音清越如碎玉,亲手将茶盏捧至御前,“水是腊日收的梅花雪,望陛下品鉴。”
皇帝就着她手饮了半盏,竟当众拍了拍她手背:“爱妃总是最知朕意。”
崔姮看见皇后刘氏指节在袖中掐得发白,面上却弯出恰到好处的弧度,连凤钗垂珠都未曾颤动分毫,此刻像一尊用尽力气维持光鲜的薄胎瓷。
崔姮暗忖:皇后娘娘,你也有今日,当初不是很怕儿子耽溺于儿媳的温柔乡吗?如今见庞贵妃受宠,自己却受不了了。
太子率宗室行三跪九叩大礼时,崔姮的蹙金绣履在鸾鸟纹地砖上稳稳跪拜。
起身时她瞥见几位皇子的神情:二皇子献上东海珊瑚树时笑容孺慕;三皇子呈的《万里江山图》笔法精绝;就连八岁的四皇子捧着玉雕瑞鹤。
皇帝见一群半大的儿女们给自己送贺礼,非常愉悦,哈哈大笑了几声,眼底都是欣慰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