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士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太和三年秋,洛阳。

阮籍站在叔父阮武的书房里,手中捧着刚刚送达的征辟诏书。窗外梧桐叶落,一如他飘摇的心绪。

“尚书郎……”阮武捻须沉吟,“曹爽大将军亲自征辟,这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殊荣。”

二十岁的阮籍面容清癯,目光越过诏书,望向壁上父亲的遗像——阮瑀在《咏史诗》中描绘的盛汉气象早已烟消云散,如今的洛阳城,曹氏与司马氏的权力博弈正如暗流汹涌。

“叔父可知,这诏书上的墨迹未干,血腥味却已扑面而来。”阮籍的声音平静得可怕。

阮武神色一凛。他当然明白侄儿所指——去岁明帝曹叡刚刚平定庐江太守的叛乱,今年开春又诛杀妖言惑众的方士,这位年轻的皇帝正用铁腕巩固着摇摇欲坠的皇权。

“你父亲若在,定会教你‘达则兼济天下’。”阮武叹息。

阮籍走到焦尾琴前——这是阮瑀留下的唯一完整遗物。他轻拨琴弦,奏出《龟虽寿》的曲调,却在中途转为《黍离》之悲。

“父亲若在,”阮籍住手,“定会先问:今日之天下,尚可济否?”

洛阳宫城,尚书台。

阮籍第一次穿上官服,青色的绢帛裹着他清瘦的身躯,宛如翠竹被迫栽入金盆。

尚书令卢毓是个严谨的老臣,他指着堆积如山的竹简:“阮郎中新至,先校核太和元年以来的田亩册吧。”

这是一项枯燥的工作,却暗藏玄机。自曹操实行屯田制以来,田亩数据直接关系到各大世族的利益。阮籍很快在账目中发现了问题:河内温县司马氏的封地,三年来上报的垦田数纹丝不动,这在天灾频仍的太和年间几乎不可能。

“司马仲达……”阮籍在竹简的缝隙间写下这个名字,又迅速抹去。

午休时分,同僚们聚在庭院下棋。有人故意将棋局摆成“二士争桃”的阵势——这是当时洛阳朝堂心照不宣的隐喻:大将军曹爽与太尉司马懿正如黑白二子,争夺着帝国的权柄。

“阮郎中不来一局?”有人招呼。

阮籍摆手:“观棋不语真君子。”

他转身走向书阁,却在拐角听见窃窃私语:

“听说此子曾在蒋济太尉府前写下‘籍无邹卜之德’……”

“故作清高罢了,最后不还是来了?”

《晋书》记载:“太尉蒋济闻其有隽才而辟之,籍诣都亭奏记曰:‘籍无邹卜之德,而有其陋,猥见采择,何以当之?’”

确实是在家族的期望下,十八岁的阮籍曾出仕担任太尉蒋济掾属,本是个令人艳羡的职位,但阮籍很快发现自己与官场格格不入。

某次议事,蒋济要求众僚属对一项明显不公的政令表示支持。众人纷纷附和,唯独阮籍沉默不语。蒋济点名问他意见,他抬起头,目光清澈:

“明公若以仁义治天下,何须问籍?”

举座皆惊。蒋济强压怒火,会后单独留下阮籍:“嗣宗年轻气盛,不知世事险恶啊。”

阮籍躬身一礼:“籍之所学,唯求真而已。”

这次不愉快的经历,让阮籍对仕途产生了深深的厌倦。不久后,他便以病为由辞官归家。此后数年,他屡次被征召,却总是任职不久便辞官而去。

青龙元年冬,一场大雪覆盖了洛阳。

阮籍被调任为曹爽大将军府的参军。这看似升迁,实则是把他推向了风暴中心。

曹爽的府邸极尽奢华,暖阁里地龙烧得滚烫,熏香中混杂着酒气。这位靠着父亲曹真余荫上位的权贵,正与何晏、邓飏等心腹讨论着如何削减司马懿在军中的势力。

“阮参军来得正好,”曹爽醉眼朦胧,“听说你精通《易》学,且为本将军卜一卦,看何时宜出兵征蜀?”

阮籍垂首:“《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卜。”

满座皆惊。

何晏冷笑:“阮郎中是说我等为小人?”

阮籍抬头,目光如雪:“《易》曰:‘君子以俭德辟难’。当此雪灾之年,大将军若能与民同忧,便是上上吉卦。而我作为一个小人物不配用易经卜卦”

曹爽拂袖大怒,那夜阮籍被罚在院中跪雪,直到拂晓时分,老仆偷偷送来一件裘衣。

“郎君何必如此?”老仆哽咽。

阮籍望着雪地上清晰的脚印:“你看这雪,看似洁白,终究要化成污泥。不如趁还干净时,留下些印记。”

阮籍开始称病不朝。

他在洛阳郊外的竹林里搭建草庐,那里已经聚集了几个同样不得志的知己:嵇康、山涛、向秀。

“叔夜可知,”阮籍卸下官服,换上粗布衣衫,“今日朝堂上又在争论‘肉刑当复否’?”

嵇康正在打铁,锤声铿锵:“礼法之士,自己食不厌精,却要讨论对百姓施以刖刑。”

向秀注《庄子》至《养生主》篇,忽然拍案:“原来如此!庖丁解牛,‘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正是教我辈如何在乱世中保全天性。”

阮籍取出竹笛。这一次,他吹奏的不再是忧伤的曲调,而是充满抗争的旋律。笛声在竹林中回荡,惊起寒鸦片片。

山涛默默温酒。他比阮籍年长十余岁,看得更透:“嗣宗,你辞蒋济、讽曹爽,朝中已树敌太多。不如效仿你叔父,外放为官,暂避锋芒。”

阮籍笛声骤停:“巨源兄,避得了一时,避得了一世么?这天下,早已没有干净的竹林。”

《世说新语》载:“阮籍嫂尝还家,籍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辈设也?’”

青龙二年春,阮籍做了一个震惊朝野的决定:称病辞官。

辞表送上尚书台的那天,曹爽正为伐蜀之事与司马懿争得面红耳赤。看到阮籍的奏疏,他冷笑道:“又一个畏难而退的儒生!”

而太尉府中的司马懿,却将这份辞表反复看了三遍。

“阮嗣宗……”司马懿对长子司马师说,“此子见识,远超前朝。他这是看出大将军必败啊。”

阮籍离京那日,只有一架牛车、一箱书籍、一张焦尾琴。当他行至洛阳城外第一处驿亭时,发现嵇康、山涛早已备酒等候。

“可知你这一走,错过了什么?”山涛斟酒,“大将军许你东阁祭酒之职。”

阮籍饮尽杯中酒:“错过了一场大火。”

嵇康抚琴而歌:“风驰电逝,蹑景追飞……凌厉中原,顾盼生姿。”这是他的《四言诗》,却像是为阮籍写照。

三年后,曹爽集团在“高平陵之变”中被司马懿诛杀全族,时人方知阮籍辞官的先见之明。《晋书》明确记载:“及曹爽辅政,召为参军。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岁余而爽诛,时人服其远识。”

辞官后的阮籍,登上了荥阳的广武山。

这里曾是楚汉相争的古战场,山风过处,犹闻万马嘶鸣。

他站在刘邦、项羽对峙的旧址,俯瞰中原大地。黄河如带,炊烟如缕,而这宁静的表象下,正在酝酿又一场权力的更迭。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这句穿越千年的叹息,第一次从阮籍口中迸发。他既是在笑刘邦、项羽,更是在讽谏当代——曹爽非英雄,司马懿亦非英雄,他们争夺的,不过是历史轮回中的一粒尘埃。

下山时,阮籍在岩缝间采得一株灵芝。他想起父亲阮瑀在《咏史诗》中写过的四皓采芝,那是秦末乱世中另一种生存智慧。

“父亲,”他在心中默语,“儿子不愿做殉道的贤臣,也不愿做弄权的奸佞。我要在这二者之间,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暮色渐合,他的身影消失在苍茫山道中。属于阮籍的仕途刚刚落幕,而属于“竹林七贤”的时代,正随着这声广武叹息,缓缓拉开序幕。

骑士书屋推荐阅读:大隋武神宇文成都九州恃风雷三国:最强谋士大秦之纵横天下柒合我在洪武开商铺我杨家故乡在很远的地方俺老爹是程咬金三国:开局获得绝世武力穿越之从逃婚开始崇祯聊天群文化穿越之旅穿越红楼的戏剧人生重生司马懿,亲身隆中为汉出仕!大明卖罐子,朱元璋上门都穿越了还不兴我和李二对着干?重生后,我成了侯府傻儿子月华长安三国秘事红楼生存录应如妖似魔从一艘战列舰开始打造无敌舰队穿越:废柴作家梦回南宋末年回到大汉打天下帝王之名【完结】废柴夫君很禽兽:强吻午夜情人无双大炎:我打造一个盛世炎朝赵大人停手吧,大清要被你搞亡了晋末多少事大明锦衣卫:我有一枚缉恶令长歌当宋穿越大明,吊打诸国亮剑:我只打硬仗帝梦未央大明1840师姐别想跑,母后赐婚了!大唐:战力无双护国公重生之毒女世子妃木子的北宋生活大秦:开局捡个小媳妇儿北汉风云录唐朝那些事穿越过来是享福的,都是来干活的生在乱世,活在深山大明:我朱祁钰不是代班皇帝!太孙收手吧,您登基一月灭了九国相父安心养老,和约阿斗去签大秦:开局一只马蜂王小明加油,下一个世界等着你!三国:开局天宝将军,举鼎震董爹
骑士书屋搜藏榜:穿越大宋,女侠全是我的!侯爷,夫人她又虐渣了孤岛喋血日不落盛唐农门辣妻巧当家一介布衣农门悍妻:带着萌宝嫁皇帝三国群英传明日传奇大秦:九皇子的全能逆袭夙志寒门小郎君大顺宝藏穿越科举,我驰骋官场我生活在唐朝大秦:我真的不想当太子啊!大明:你这也叫坐牢?老朱羡慕了家里穷得叮当响,爹娘要供读书郎大周残阳清穿守则代夏血狼雇佣兵的古代征战小子,快给爷科考去吾父朱高煦大秦神捕大秦之无敌马车三国开局觉醒无双神力我乱世杀神满朝佞臣,孤要做千古暴君大明成化:开局先干掉亲爹朱叫门赝品太监老师带我回地球半山亭汉武风云之陈府二少爷水浒传之我是林冲大宋:三元及第三国之风起南疆女神有药gl乾元盛世系统大宋:朕的专利战横扫1126盛唐舰载特重兵公牛传人趣味世界简史和亲公主白发皇妃最强吕布之横扫天下山河鉴:隋鼎北宋有坦克大宋水浒武松指点江山天命贵妻,杠上嚣张战王山沟皇帝
骑士书屋最新小说:风起荆南三国:棺中修炼三百年三国:我截胡刘备成大哥大秦:九皇子生崽成瘾,赵姬乐了明末:兵王太子的铁血中兴这些列强,欺朕太甚长安新火穿越大明,让大明屹立山巅无限兵源:古代战场的绝对掌控者历史奇人传铁血新华夏:龙腾寰宇一品悍臣轮回井:渣男劫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多尔衮重生之铁血宫阙录三国之青龙镇世未知天命身陷天牢:我的弟弟们是千古一帝再续蜀汉的浪漫铁血西域:开局结果了噶尔丹乱匪开局,看我如何倒反天罡!沈少卿探案智霸大夏:从地主傻儿到开国大帝我只做风流皇帝,天下美人皆归朕宋骑天下一人修真传带着八位嫂嫂流放本想混口饭,科举连中六元惊陛下八百铁骑,镇万界奇葩皇帝合集全家天生神力,我靠脑子科举铁骑朔风:我在汉匈当战神穿成农夫,从神箭手到大楚国公敕封一品公侯诗仙,神医,商圣,镇国公!原始:驯服母虎,走婚诸部山河鉴:隋鼎中国古代奇闻录白话文讲资治通鉴天幕:对!我爹洪武三十五年传位红楼:开局听劝系统,贾颜逆袭综武:我的弟子不知低调为何物元末:红旗漫卷,替天行道考古学家在秦朝顶级杀手穿越古代,开局杀疯了宋韵流年李狗蛋异界升官记两宋风云之中兴四将带着DeepSeek闯大明资治通鉴白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