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义符对玩乐的痴迷,在登基后愈发变本加厉。他觉得后宫的嬉闹、城外的打猎都不够尽兴,竟生出一个荒唐念头 —— 将整座皇宫,变成自己专属的游乐场。而这游乐场的核心,便是一座耗费无数人力物力搭建起来的戏台。
那戏台选在皇宫的核心区域 —— 太极殿旁的广场上,原本是百官朝会结束后休憩的地方,如今却被刘义符下令彻底改造。工匠们连夜赶工,砍伐了城外最粗壮的楠木做梁柱,铺上光滑的紫檀木板当台面,戏台的四角还雕刻着精致的龙凤图案,刷上金粉,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戏台两侧的看台,也被装饰得极为奢华,铺上厚厚的锦缎软垫,摆放着精致的果盘与酒壶,专供刘义符和他的亲信享用。为了让音效更好,工匠们还在戏台地下埋了数十个空瓮,确保戏子的唱腔、乐师的演奏能传遍皇宫的各个角落。
戏台搭建好的那日,刘义符亲自前来查看,见戏台如此气派,笑得合不拢嘴,当即下旨:“传朕的命令,召集全国各州府有名的戏子、乐师,三日内务必赶到建康,若有违抗,以抗旨论处!” 旨意一出,各州府官员不敢怠慢,纷纷四处搜寻技艺精湛的戏子与乐师,用最快的速度送往京城。短短三日,数百名戏子、乐师便齐聚皇宫,他们中有擅长唱南戏的,有精通弹奏琵琶、古筝的,还有擅长舞剑、杂耍的,一时间,皇宫内人才济济,却无一人是为朝政而来。
从那以后,皇宫便彻底变了模样。每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戏台旁便响起了乐师调试乐器的声音,琵琶、古筝、笛子的旋律交织在一起,打破了皇宫往日的宁静。到了上午,刘义符便会身着华丽的便服,带着宫中的嫔妃、宦官来到看台,下令让戏子们开始表演。他看得兴致勃勃,时而为戏子的精彩唱腔鼓掌叫好,时而拿起桌上的酒壶一饮而尽,全然不顾一旁侍立的大臣们焦急的目光。
更荒唐的是,刘义符常常不满足于只做观众,他会亲自下场,穿上戏子们的服装,与他们一起演唱、嬉戏。有一次,戏班表演《霸王别姬》,刘义符见扮演项羽的戏子威风凛凛,便心血来潮,让人将那戏子的铠甲脱下来给自己穿上。可那铠甲本是按照戏子的身形制作,刘义符穿上后既不合身,又十分沉重,走起路来跌跌撞撞,引得嫔妃与宦官们哈哈大笑。他却毫不在意,手持一把木质长剑,模仿项羽的模样在戏台上踱步,还扯着嗓子唱道:“力拔山兮气盖世……” 唱到兴起时,他甚至一把拉过扮演虞姬的戏子,与自己一同起舞,完全忘记了自己是一国之君,将帝王的尊严抛到了九霄云外。
戏子们起初还对这位帝王心存敬畏,不敢与他过于亲近,可久而久之,见刘义符毫无架子,也渐渐放开了胆子。他们会与刘义符开玩笑,教他唱一些通俗的民间小调,甚至在表演时故意捉弄他,而刘义符不仅不生气,反而觉得十分有趣。皇宫内的笙歌,从清晨一直持续到深夜,有时甚至会通宵达旦。戏台旁的火把烧得通红,照亮了半边夜空,乐声、歌声、笑声传遍了整个建康城,百姓们听到皇宫内如此热闹,纷纷议论:“新帝登基后,整日只知玩乐,这江山怕是要完了。”
与此同时,朝堂之上却一片冷清。太极殿内的奏折堆积如山,无人处理;地方官员上报的灾情、军情,迟迟得不到批复;百姓的诉求,更是无人理会。几位辅政大臣多次想入宫劝谏,却都被守门的宦官拦下,理由是 “陛下正在看戏,不准任何人打扰”。徐羡之曾试图绕过侍卫,强行入宫,却在戏台旁被刘义符撞见。当时刘义符正穿着戏服,脸上还画着戏妆,见徐羡之前来,不耐烦地挥挥手:“徐大人不在朝堂处理政务,来这里做什么?没看见朕正忙着吗?” 徐羡之看着眼前这副荒唐景象,气得浑身发抖,却又无可奈何,只能长叹一声,转身离去。
皇宫内的热闹与朝堂的荒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刘义符沉浸在自己的游乐世界里,对宫外的民生疾苦、朝堂的危机浑然不觉。他不知道,那些日夜陪伴他的戏子,不过是贪图富贵;那些看似顺从的宦官,早已在暗中盘算;而四位辅政大臣心中的不满,也在日复一日的荒唐中,渐渐积累成了一场即将爆发的风暴。这座被改造成游乐场的皇宫,看似欢乐无限,实则早已成为埋葬他帝王生涯的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