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要塞的气氛如同拉满的弓弦,紧绷到了极致。外部是“几何星渊”若隐若现的窥探与母巢不正常的躁动,内部是紧锣密鼓的战备与绝密进行的“薪火计划”。
“几何星渊对策组”主控室内,雷栋面前的全息星图布满了新的标记。在K-7742浮标事件后,太阳系外围如同被投入石子的湖面,接连不断地泛起诡异的涟漪。
“猎户座-3号报告,在奥尔特云边缘检测到异常引力透镜效应,持续零点八秒后消失,无法追踪。”
“铁壁系统第七扇区,三百个浮标同时监测到微弱的背景辐射红移,模式符合‘几何低语’中描述的超光速粒子减速模型……”
“对方在测绘。”雷栋的声音低沉,带着压抑的怒火,“他们在用我们无法完全理解的技术,一寸寸地扫描我们的防御体系,测试我们的反应边界。这不是入侵,这他妈是……学术研究式的侵犯!”
更令人不安的是,“静默研究区”再次发现了问题。陈守义的团队在解析一段关于“多维空间能量传导”的“几何低语”时,触发了一个极其隐蔽的“逻辑瘟疫”。该模型在数学上完美无瑕,甚至能极大提升能量传输效率,但其底层预设了一个会导致空间结构慢性“脆化”的隐形变量。若非韩冰凭借其对规则层面的敏锐感知,在理论验证阶段就察觉到了那丝不协调的“绝对冰冷”,一旦应用,后果不堪设想。
“他们在‘知识’里埋的地雷,越来越深了。”苏婉看着分析报告,心有余悸,“这已经超越了试探,更像是一种……筛选和淘汰。他们在寻找有资格与他们‘对话’的文明,而筛选的方式,就是看我们能否识破这些陷阱。”
凌风的指令冰冷而果断:“所有来自‘几何星渊’的信息,安全评估等级提升至‘灭绝’级。未经韩冰、苏婉和我三人同时批准,禁止任何形式的深度解析。同时,启动‘镜像’项目。”
“镜像项目”是对“几何星渊”的反向学习。不再被动接收和解析,而是主动分析对方的行为模式、技术偏好和逻辑漏洞。雷栋的安全专家与陈守义的科学家联手,开始尝试构建“几何星渊”的思维模型,试图预判他们的下一步行动,并寻找其技术体系中的潜在弱点。这是一场在认知层面的无声战争。
与此同时,对“寂静深渊”母巢的监控带来了更直接的压力。新型的掠食者不再是无脑的冲锋,它们开始展现出简单的战术配合,甚至能释放出一种干扰能量护盾的奇异波动。
一次小规模的边境冲突中,一支巡逻舰队遭遇了数十只这种新型掠食者。它们佯装分散攻击,实则暗中集结,同时从多个角度释放干扰波,险些撕裂了一艘驱逐舰的护盾。若非魏风及时率领炎龙小队赶到,以狂暴的火焰强行净化了那片空域,后果不堪设想。
“这些东西……学聪明了。”魏风回到要塞,卸下沾染着粘稠血液的动力甲,脸色阴沉,“背后肯定有东西在指挥它们!”
所有的迹象都指向了那个隐藏在幕后的“几何星渊”。他们就像冷漠的实验员,不仅观察着人类,也可能在“调试”着母巢,让这两个潜在的威胁相互厮杀,以此收集数据。
在这内外交困的巨大压力下,“薪火计划”以惊人的效率推进着。在希望要塞最隐秘、防御最森严的船坞深处,一艘造型奇特、线条流畅、通体闪烁着哑光银灰色的飞船已然成型。它被命名为“启明之星”,是人类文明最后的火种。
“生命维持系统循环验证通过。”
“生态穹顶初始物种导入完成。”
“核心数据库备份完毕,包含人类文明有史以来百分之九十九的公开知识及‘星火同盟’全部非敏感科技树。”
“‘蔚蓝之心’秩序之塔提供的次级能量核心运行稳定。”
“隐匿系统最大功率测试通过,可规避目前已知的所有探测手段。”
苏婉和陈守义站在主控室内,进行着最后的启航检查。他们的脸上没有喜悦,只有沉重的责任。这艘船承载着太多的希望,也象征着前方道路的绝望。
凌风、韩冰和魏风通过加密频道接入了“启明之星”的主控室。
“路线已经设定完毕,将前往预设的‘深空庇护所’坐标。”苏婉的声音透过通讯传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我们会进入长期休眠,直到接收到特定的唤醒信号,或者……要塞的最终信号消失。”
陈守义的投影闪烁着:“我们尽可能地将对‘灵曦族’和‘几何星渊’的初步理解,转化为了方舟的生存能力。愿……我们永远不会用到它。”
凌风凝视着屏幕中那艘美丽的飞船,沉默了片刻,缓缓说道:“去吧。无论未来如何,人类的故事,不能在这里终结。”
没有盛大的欢送仪式,没有告别的泪水。在绝对的静默中,“启明之星”的引擎亮起幽蓝色的光芒,它如同一个悄无声息的幽灵,滑出船坞,利用预先计算好的引力弹弓和短途跃迁,迅速地、彻底地消失在了茫茫星海之中。
送走了文明的希望,剩下的,便是毫无退路的坚守。
指挥中心内,只剩下凌风、韩冰、魏风等寥寥数人。气氛凝重得仿佛要凝固。
“现在,我们可以放手一搏了。”凌风转过身,目光扫过他最信赖的战友,眼中燃烧着平静却无比炽烈的火焰,“无论是‘几何星渊’还是母巢,想要毁灭我们,就要做好被崩掉满嘴牙的准备!”
韩冰周身的气息愈发深邃内敛,如同冰封的海面下涌动着无尽的力量。魏风咧嘴一笑,露出森白的牙齿,灼热的战意冲天而起。
希望的方舟已经驶向远方,而钢铁的要塞,即将迎来注定载入史册的血与火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