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深秋,南州市公安局大院里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崭新的三层小楼前,“南州市公安局刑侦技术实验室”的鎏金牌匾熠熠生辉,阳光下,林砚身着笔挺的警服,胸前的警徽与肩上的一杠三星(一级警司)格外醒目。他站在人群前列,看着局长亲自为实验室揭牌,耳边是同事们的欢呼与掌声,心中却翻涌着复杂的情绪。
五年了。
从1985年那个懵懂又震惊的清晨,到如今成为刑侦大队的掌舵人,他在这个缺医少药、技术落后的年代,硬生生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将现代刑侦理念一点点扎根、发芽。眼前这座实验室,虽比不上他穿越前警校里的万分之一先进,却凝聚着他和整个刑侦队五年的心血——里面有他提议引进的简易指纹比对仪,有苏晓主导搭建的法医物证存储柜,还有他亲手绘制的犯罪现场勘查流程示意图。
“林队,恭喜啊!”李建国拍了拍他的肩膀,曾经紧锁的眉头如今舒展开来,眼角的皱纹里满是欣慰,“想当年你刚来的时候,拿着个放大镜在菜窖里扒泥土,我还觉得你这小子异想天开,没想到啊……”
林砚转过身,握住老队长的手,眼眶微热:“李队,没有您当初的包容,就没有今天的我。这实验室,也有您的一份功劳。”
苏晓站在一旁,穿着白大褂,脸上带着温柔的笑意。她的左臂上,一道浅浅的疤痕若隐若现——那是三年前“虎哥”团伙案中,为了保护他而留下的。四目相对,无需多言,彼此眼中的默契与深情早已流淌。
揭牌仪式结束后,同事们陆续走进实验室参观,林砚却独自走到了办公楼后的档案室。他推开那扇积满灰尘的木门,在一排排老旧的档案柜前停下,指尖划过冰冷的金属柜面,最终停留在标有“1982年 未破”的抽屉上。
里面躺着一份尘封八年的案卷——“南州市红星仓库纵火案”,也是他父亲林卫东生前最后办理的案件。
1982年冬,南州市红星仓库突发大火,烧毁了大量国家物资,时任刑侦队副队长的林卫东在带队灭火和勘查现场时,不幸被坍塌的横梁砸中,壮烈牺牲。由于现场被大火严重破坏,加上当时技术有限,案件最终成了悬案,甚至有流言说,是林卫东在勘查时操作不当才引发了二次坍塌。
这五年来,林砚一边破获各类大案要案,一边默默收集着与父亲案件相关的线索。如今,刑侦技术实验室落成,他终于有了为父亲正名的底气。
林砚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取出案卷。泛黄的纸页上,记录着当年的案情:1982年12月15日凌晨3点,红星仓库起火,过火面积达200平方米,烧毁布匹、棉花等物资价值十余万元,现场未发现明显纵火痕迹,初步判断为意外失火……
“意外失火?”林砚冷笑一声,指尖划过案卷中父亲手绘的现场草图。草图上,仓库西北角的火势标注得格外密集,这与意外失火的蔓延规律不符。
他将案卷带回新落成的实验室,苏晓见状,主动走了过来:“是为了林叔的案子?”
林砚点点头,将案卷摊在桌面上:“当年现场被大火破坏严重,加上没有专业的物证提取设备,才让真凶逍遥法外。现在,该让真相大白了。”
苏晓会意,立刻取出工具箱:“我帮你。”
两人分工合作,林砚负责梳理案卷中的证人证言,苏晓则对当年现场提取的少量残留物进行重新检验。这些残留物被装在密封的玻璃瓶里,八年来一直存放在档案室,虽已氧化,但仍能提取到关键信息。
“当年的检验报告说,残留物中只有棉花和布匹的成分,没有助燃剂。”苏晓一边操作着仪器,一边说道,“但以现在的技术,我们可以检测出更微量的成分。”
林砚则在翻阅证人证言时,发现了一个被忽略的细节:仓库管理员张大海在证词中提到,火灾发生前一周,曾有一个名叫王富贵的商人多次来仓库考察,想要承包仓库,但被上级拒绝了。
“王富贵……”林砚眉头紧锁,这个名字他似乎在哪里听过。他立刻查阅了公安局的户籍档案,发现王富贵是南州市本地人,80年代初靠倒买倒卖发家,如今已是南州市有名的企业家。更重要的是,1982年仓库纵火案后不久,他就低价收购了仓库周边的土地,建起了工厂。
“有问题。”林砚立刻将这一发现告诉苏晓,“当年的调查人员显然没有深入追查这条线索。”
就在这时,苏晓的检验有了结果:“林砚,你看!残留物中检测出了微量的煤油成分!这说明当年的火灾绝对不是意外,而是人为纵火!”
林砚眼中闪过一丝厉色:“煤油是助燃剂,王富贵有重大作案嫌疑!”
他立刻召集刑侦队的队员开会,部署调查任务。队员们得知林队要重启老队长的悬案,都格外积极——这些年来,他们早已被林砚的能力和人品折服,更对牺牲的老队长充满敬意。
“立刻调查王富贵在1982年12月15日前后的活动轨迹,调取他的银行流水,看看他是否有异常的资金往来。”林砚沉声说道,“另外,排查当年仓库周边的居民,看看有没有人记得王富贵在火灾发生前的行踪。”
调查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三天后,队员们带来了关键线索:当年仓库附近的一位老居民回忆,火灾发生前一天晚上,他看到一个身影鬼鬼祟祟地从仓库后门进入,身形与王富贵十分相似;银行流水显示,火灾发生后,王富贵曾向一个名叫刘三的人转账5000元,而刘三正是当年仓库的看守员,现已失踪多年。
“看来,王富贵是买通了刘三,让他在仓库里放了火。”林砚分析道,“他的目的就是为了低价收购仓库周边的土地,牟取暴利。”
掌握了关键证据后,林砚立刻下令抓捕王富贵。当民警们出现在王富贵的办公室时,他还在悠闲地喝茶,看到民警,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审讯室里,王富贵起初还拒不承认,但当林砚拿出煤油检测报告、银行流水和证人证言时,他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罪行。
1982年,王富贵想要承包红星仓库,但遭到了林卫东的坚决反对——林卫东发现他有倒卖国家物资的嫌疑,正在暗中调查他。为了掩盖罪行,同时达到收购土地的目的,王富贵买通了仓库看守员刘三,让他在仓库里泼洒煤油,纵火焚烧。火灾发生后,刘三拿着钱逃到了外地,而王富贵则凭借低价收购的土地发家致富。
“林卫东……他是个好警察,我对不起他……”王富贵瘫坐在椅子上,泪流满面。
案件告破的那天,南州市公安局的上空阳光明媚。林砚拿着结案报告,走到了父亲的墓碑前。
“爸,您看,案子破了,真凶伏法了,您可以安息了。”他将结案报告轻轻放在墓碑前,声音哽咽,“我没有给您丢脸,我在这个年代,守护着您曾经守护的城市。”
苏晓站在他身后,轻轻握住他的手,给予他温暖的力量。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墓碑上,“林卫东 烈士之墓”几个大字熠熠生辉。林砚转过身,望向远处的刑侦技术实验室,眼中充满了坚定。
他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作为一名刑警,守护正义的道路永无止境。无论在哪个年代,只要有罪恶存在,他就会挺身而出,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守护一方安宁。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林砚快步跑过去接起电话,电话那头传来急促的声音:“林队,不好了!郊区发现一具无名女尸,现场情况十分诡异!”
林砚眼神一凛,沉声说道:“收到!我们马上到!”
他挂掉电话,对苏晓和队员们说道:“出发!”
警笛声划破夜空,朝着郊区的方向疾驰而去。林砚坐在警车里,看着窗外飞逝的夜景,心中默念:父亲,您放心,我会继续沿着您的足迹,守护好这座城市,让正义永不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