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及第将地图切换至北方战场,语气轻松地说道:老铁们,咱们换个角度想想。就在北方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对南明来说,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碳水教父一边吃着泡面一边接话:对啊,要是没有清军牵制,李自成那几十万大军早就南下找南明麻烦了。
我的理想是星辰大海点头分析:从战略上看,清军和大顺军的死磕,确实给了南明宝贵的喘息时间。要是这时候李自成全力南下,以弘光朝廷那混乱的局势,恐怕撑不了多久。
朱及第话锋一转:不过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当年大明定都北京时,讲究的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可现在国门都丢了,这套准则还适用吗?
叶赫那拉大贝勒立即接话:当然要变通!现在南明偏安江南,首要任务是生存。历史上凡是退守江南的王朝,几乎都选择与北方强敌议和,先解决内部威胁。
这时弹幕开始活跃:
网友【熬夜冠军】:识时务者为俊杰,这时候还死要面子就是蠢了。
网友【一颗仙人掌】: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先稳住再说。
网友【午后红茶】:看来南明这点倒是想明白了。
朱及第调出一份史料:最让人意外的是,南明朝廷居然对吴三桂大加封赏。不仅封他为蓟国公,还送去了五万两白银、十万石漕米。
我的理想是星辰大海解释道:在南明看来,吴三桂借清兵打败李自成,算是为崇祯皇帝报了仇。所以他们宁愿相信吴三桂所谓的借虏平寇的说法。
叶赫那拉大贝勒补充道:即便吴三桂已经投降清朝,南明还是对他抱有幻想,希望他能回头是岸。
奉天殿内,朱元璋听着天幕的讲述,缓缓点头:这个弘光小子,这事做得倒不算错。
徐达躬身道:上位英明。用兵之道,贵在审时度势。此时与清军虚与委蛇,先除内患,确是明智之举。
李善长也赞同:当年陛下也曾向小明王称臣,这都是为了大局着想。
朱标若有所思:如此说来,南明封赏吴三桂,也是想借力打力?
正是。朱元璋赞许地看了儿子一眼,打仗不是逞强斗狠,该低头时就得低头。只要记住这只是权宜之计就好。
朱棣在一旁默默记下,这些政治智慧对他日后影响深远。
直播间里,观众们讨论得热火朝天:
网友【发呆中】:这操作可以啊,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网友【风继续吹】:可惜吴三桂早就铁了心跟清朝了。
网友【熬夜看书】:南明这是在下一盘大棋啊,虽然最后输了。
朱及第总结道:老铁们,从南明的这些举措可以看出,他们在努力寻找生存之道。虽然最后失败了,但这些政治决策本身是有其合理性的。
我的理想是星辰大海最后补充:作为一个弱势政权,南明试图在夹缝中求生存。这种借虏平寇的策略,虽然现在看来有些天真,但在当时确实是无奈之举,也体现了一定的政治智慧。
画面渐渐暗去,南明这个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政权,正在艰难地寻找着自己的出路。而在历史的洪流中,每一个选择都关系着这个政权的生死存亡。
朱及第调整了一下镜头,语气轻松地说:老铁们,说起来也挺有意思。南明这边,北方的清军忙着打李自成,暂时没空搭理他们,按理说该抓紧时间整顿内部才对。可你猜怎么着?他们倒好,自己人先斗起来了。
碳水教父一边啃着鸡腿一边插话:这不就是典型的外部压力一小,内部就作妖
我的理想是星辰大海推了推眼镜:其实这很正常。历史上每个南迁的王朝,从东晋到南宋,都面临同样的困境——权力重新洗牌带来的内部争斗。
朱及第开始讲述具体经过:要说这场内斗,得从组建新政府说起。当时史可法召集南京官员讨论内阁人选,最后他和高弘图、姜曰广这几个东林党人成功入阁。
有意思的是,朱及第笑着说,诚意伯刘孔昭也想进内阁,结果被史可法用勋臣不得入阁的祖制给怼回去了。你们猜刘孔昭怎么办?他转头就推荐了马士英,还说我不行,马士英总可以吧?
弹幕顿时热闹起来:
网友【熬夜冠军】:这操作溜啊,自己进不去也要塞个人进去。
网友【一颗仙人掌】:看来这刘孔昭跟马士英关系不一般啊。
网友【午后红茶】:史可法这波有点亏,光顾着防刘孔昭,没防住马士英。
朱及第继续讲述:更精彩的在后面。当时要设立江北四镇,需要个总指挥。马士英本来就是凤阳总督,从军事角度看最合适。可人家已经入阁了,哪能随便去前线?
于是马士英就玩了一手以退为进,朱及第模仿着马士英的语气,他跟史可法说:我带兵不行,还老扰民,之前在凤阳打仗累得够呛。您在淮河一带威名赫赫,士兵怕您,百姓敬您,您去最合适。
叶赫那拉大贝勒插话:这话说得漂亮,实际上是把史可法挤出了权力中心。马士英在朝中有皇帝支持,在外有江北四镇的武力,史可法要是不去,反而显得不顾大局。
奉天殿内,朱元璋听得直摇头:这个史可法,太过耿直了。
徐达点头道:上位说得是。用兵之道,讲究虚实结合。史可法这般直来直去,确实容易吃亏。
李善长补充说:马士英这一手确实高明。既保住了内阁位置,又把政敌支出了南京,可谓一举两得。
朱标若有所思:如此说来,史可法这一走,南京朝堂岂不是马士英一家独大?
朱棣在一旁默默记下:政治斗争,有时候比战场厮杀还要凶险。
朱及第接着讲:更麻烦的是,当年被崇祯处置的魏忠贤余党,这时候也开始蠢蠢欲动了。这些人离开官场十多年,现在看到机会,都想重新出山。
我的理想是星辰大海解释道:东林党当然不干,拼命阻止。可这些阉党余孽势力还在,通过各种手段慢慢恢复了影响力。结果两边越斗越凶,比嘉靖、万历时候的党争还要厉害。
弹幕又热闹起来:
网友【发呆中】:都什么时候了还内斗,真是服了。
网友【风继续吹】:感觉南明要完,这内斗程度堪比晚唐了。
网友【熬夜看书】:所以说啊,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
这时天幕中插入了一段网名叫“万历皇帝”的网友的独白:党争?这才到哪儿!东晋王敦都打到建康城了,最后不还得认司马睿这个皇帝?南宋更是连高宗唯一的儿子都死在兵变里。有点争执很正常,争一争反而能把问题都暴露出来。
朱及第看到这里,总结道:老铁们,看来这个叫万历皇帝的网友对党争看得很开啊。不过话说回来,南明现在的局面确实比当年的东晋、南宋要好些,至少没被敌军追着跑。要是能把握好这个机会,说不定真能重整旗鼓。
直播最后,朱及第留下悬念:那么,这个深陷党争漩涡的南明政权,到底能不能把握住这个难得的喘息之机呢?咱们继续往下聊。
画面渐渐暗去,只留下南京城的轮廓在暮色中若隐若现。这个内忧外患的政权,正在历史的十字路口艰难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