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上空笼罩的恐惧,如同粘稠的墨汁,浸染着每一寸空气。灰白领域的存在,像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于所有人头顶,使得往日的权力倾轧、党争谋算,都显得渺小而又不合时宜。然而,就在这末世般的恐慌中,总有人能从那绝望的缝隙里,嗅到属于自己的一线“生机”。
秦府,那间曾弥漫着焦虑与恐慌的书房,此刻却透出一种异样的、近乎狂热的压抑气氛。厚重的窗帘依旧紧闭,兽头灯盏吐出的光芒,将秦桧那张沟壑纵横的老脸映照得明暗不定。与几日前那如坐针毡的困兽姿态不同,此刻的他,端坐在紫檀木太师椅上,背脊挺得笔直,枯瘦的手指间不再捻动念珠,而是轻轻敲击着光滑的扶手,眼中燃烧着一种混合了恐惧、贪婪与孤注一掷的幽光。
他面前的周通判、贾宜民等核心党羽,脸上的惊惶也未尽褪,但更多的,是一种被新指引点燃的、扭曲的兴奋。
“太师,您是说……那‘灰白领域’,并非灾厄,而是……天启?”周通判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变调,肥硕的身体前倾,眼睛瞪得溜圆。
秦桧没有直接回答,他微微阖上眼,仿佛在回味着什么,声音低沉而带着一种刻意营造的神秘感:“万物停滞,色彩尽失,行为固化……尔等不觉得,这正是一种……极致的‘秩序’吗?”
他缓缓睁开眼,目光扫过众人:“没有纷争,没有变动,没有那些不可控的‘意外’和‘变量’。一切,都归于绝对的、永恒的平静。这,岂非正是吾辈读书人,孜孜以求的‘天下大同’之最高境界?”
这番颠倒黑白、将毁灭美化为理想的言论,让在场几人先是愕然,随即,一种扭曲的“领悟”渐渐在他们眼中升起。
贾宜民反应最快,他抚掌低叹,眼中精光闪烁:“太师高见!下官愚钝!如今想来,那霍云、李文渊之流,行事乖张,不循常理,屡屡以诡谲手段扰乱朝纲,正是这世间最大的‘混乱之源’!而此番天降异象,或许正是上天……不,是那冥冥中的‘秩序之主’,无法再容忍此等‘混沌’肆虐,故降下神域,涤荡污秽!”
他将“主神系统”的力量,巧妙地解释为某种“秩序之主”对“混沌”的清洗,瞬间为这无法理解的恐怖事件,找到了一个符合他们利益和认知的解释框架。
“正是此理!”周通判猛地一拍大腿,脸上的肥肉因兴奋而抖动,“那霍云仗着军功和妖法,气焰嚣张,连陛下都……都不得不暂避其锋。还有那昏迷的李文渊,更是妖孽根源!如今‘秩序之主’显圣,正是我等拨乱反正、铲除奸佞的千载良机!”
恐惧被巧妙地转化为了动力。他们无法理解“主神系统”,但他们本能地意识到,这股毁灭性的力量,似乎站在了“秩序”一边,而他们将霍云、李文渊定义为“混沌”,那么自然而然地,他们自己就成了维护“秩序”的“正义之士”。
秦桧满意地看着手下们被煽动起来的情绪,他知道,在这人人自危的关头,提供一个看似合理的解释和一个明确的敌人,是多么的有效。他需要借助这股无法抗拒的“势”,来挽回自己岌岌可危的权位,甚至……更上一层楼。
“然则,‘秩序之主’之力,浩瀚无边,非凡俗所能揣度。”秦桧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凝重,“我等虽明其意,却该如何借力?又如何让陛下,让满朝文武,相信我等才是‘秩序’的代言人?”
贾宜民阴冷一笑:“太师,此事易尔。那灰白领域,便是最好的‘神迹’证明。我等只需上奏,言明此乃上天警示,皆因朝中‘混沌’未清,妖氛弥漫所致。请求陛下顺应天意,彻查与霍云、李文渊关联密切之人,肃清朝纲,以安‘秩序之主’之心!”
“光靠奏章还不够。”周通判补充道,眼中闪过一丝狠辣,“需得有些‘实证’。比如……某些与霍云过往甚密、或者曾得益于李文渊‘妖法’的官员或商贾,突然之间,行为变得……‘有序’起来,或者,其府邸周边,出现一些小的、类似的‘神迹’征兆?”他意味深长地看向秦桧。
秦桧微微颔首,这便是要伪造证据,甚至不惜动用一些非常手段,制造恐慌,将祸水引向霍云派系。
“还有舆论。”秦桧缓缓道,“要让京城百姓都知道,这‘灰白神域’的出现,是因为霍云、李文渊这些‘混沌妖人’触怒了上天。唯有清除他们,京城才能恢复安宁。”
一条条毒计,在这密闭的书房内迅速酝酿成型。他们要将这灭世的危机,包装成一场针对政敌的“天启”,借助那毁灭性的“秩序”力量,完成自己的政治清洗。
次日,朝会之上。
气氛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凝重和诡异。官员们列班站立,目光却不由自主地飘向殿外,仿佛能穿透宫墙,看到那片令人心悸的灰白。
秦桧一改往日低调,率先出列,手持玉笏,声音沉痛而激昂:“陛下!昨日城西异象,万物失彩,行为固化,此乃亘古未有之奇变!臣夜观天象,细思其理,此绝非寻常灾异,实乃上天警示!”
他成功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连龙椅上神色疲惫的皇帝,也抬起了眼皮。
“警示何在?”皇帝的声音听不出喜怒。
“警示在于‘秩序’崩坏,‘混沌’横行!”秦桧猛地提高声音,伸手指向殿外霍云的方向(虽未直言,但意图明显),“自北境以来,朝中多有行事乖张、不循法理之事,以诡奇之术乱朝纲,以妖惑之言动民心!此等行径,正是搅乱天地秩序之‘混沌’!如今上天降下‘秩序神域’,便是要我等幡然醒悟,涤荡妖氛,还天地以清明,复朝纲以井然!”
他一番话,直接将天象异变与政治斗争挂钩,将霍云和李文渊钉在了“混沌妖人”的耻辱柱上。
贾宜民、周通判等人立刻纷纷出列附和,引经据典(自然是断章取义),言之凿凿地将灰白领域解释为“秩序”的象征,将当前的危机归咎于“混沌”未清。
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有本就忌惮霍云的官员暗自点头,有心存疑虑者不敢作声,也有少数耿直之臣出言反驳,认为此乃牵强附会,当务之急是弄清异象根源,而非借此党同伐异。
霍云立于武将首位,面容冷峻,一言不发。他看着秦桧等人上蹿下跳,看着皇帝那深沉难测的目光,心中冷笑。这些蠢货,根本不知道他们在玩弄怎样的力量。他们以为可以借势,却不知自己正在试图驱策一头能吞噬一切的洪荒巨兽。
然而,他也不能直接点破“主神系统”的真相,那只会引起更大的恐慌和不可控的后果。
就在朝堂上争论不休之际,殿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喧哗。
一名皇城司统领仓惶入内,跪地急奏:“陛下!不好了!京兆尹陈大人……陈大人府邸周边,突然出现小片区域色彩黯淡,府中仆役行动似有迟滞之感!陈……陈大人昨日曾当众质疑秦太师关于‘混沌’之说!”
消息传来,满殿皆惊!
质疑者,立刻便遭“神谴”?
虽然范围很小,效果远不如城西那片领域,但这“巧合”,足以让许多人心中巨震!
秦桧垂下的眼帘中,闪过一丝得逞的阴笑。这自然是周通判派人做的手脚,用了些迷药和特殊颜料制造的效果,但在这种恐慌氛围下,足以以假乱真。
皇帝的脸色彻底阴沉下来,他看向秦桧的目光,多了几分深深的忌惮,而看向霍云的目光,则更加复杂。
秦桧趁机再次躬身,语气恳切甚至带着一丝悲悯:“陛下!天意昭昭,不可违逆啊!为江山社稷,为天下苍生,请陛下顺应天时,清除‘混沌’,以安‘秩序之主’!”
一时间,朝堂之上,附议之声竟压过了反对之声。
秦桧一党,借助对这毁灭性“秩序”力量的曲解和利用,在这末世恐慌中,竟然真的成功地扭转了局势,重新站上了权力的潮头,并将霍云及其关联者,逼到了风口浪尖。
霍云能感觉到,无数道或明或暗、带着恐惧、怀疑甚至敌意的目光,落在了自己身上。
他知道,与“主神系统”的战争尚未正式开始,在这人间的战场上,一场借着“秩序”之名的狂风暴雨,已经率先向他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