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绾终究给监国留了颜面,沉声道:胡人豺狼成性,若见大秦示弱,只怕更肆无忌惮!
丞相谬矣。扶苏目光灼灼,若能安稳度冬,胡人又何必动干戈?
老丞相喉头一哽,只觉满心无力。公子仁厚至此,却不知豺狼终是豺狼。
监国!尉缭猛然出列,大秦以铁血立国,岂有强者向弱者低头之理?北境二十万将士若因延误战机枉死,此罪谁担?
说罢重重叩首。
扶苏面色骤沉。
这是胁迫!
本监国宁可担此骂名,也不愿将士白白送命!他望向殿外飞雪,天下苍生,谁不厌战?以粮帛换太平,方为长久之计!
此言一出,武将们眼眶赤红。
泱泱大国,竟要对茹毛饮血的蛮夷纳贡?
臣附议!
周青尘突然高喝,迎着众人惊愕的目光昂首道:监国此策,实乃不战而屈人之兵!
“以仁义感化四方,即便是胡人也该放下兵戈!”
“此言甚妙!”
“以德治国,救济苍生,唯有仁君方能令天下归心!”
周青尘哪会在意什么战事、将士生死或是他人轻视。
他此刻只想着,既然无人支持监国,自己挺身而出,必能赢得监国青睐。
这江山是赢氏的江山!
君便是君!
王翦忍无可忍,几步上前,一拳砸向周青尘。
“砰!”
周青尘还未来得及反应,眼前便闪过一道黑影,剧痛瞬间席卷全身,整个人重重摔在地上。
王翦虽年迈,但对付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儒生,仍是轻而易举。
这一变故,顿时引得周青尘的同党纷纷跳出来指责王翦。
然而王翦毫不在意,转身单膝跪地,抱拳向扶苏进言:
“监国对胡人知之甚少,以为施以恩德便能换其感恩!”
“但臣必须直言,胡人只会愈发贪婪,绝不会知恩图报!”
“请监国明鉴!”
王翦声音嘶哑,他一向稳重,今日却破例在朝堂上动手,只因这些儒生误国误君,令扶苏公子蒙蔽至此!
扶苏沉默不语。
王翦看向陈麟,众臣的目光也随之投去,包括王绾、冯去疾、尉缭等人。
扶苏亦抬眼望来。
“武安君也认为本监国此举荒唐?”
“不。”
“臣以为监国之言,有理。”
陈麟语气平静,却令王绾、王翦等人瞠目结舌。
武安君竟赞同监国之策?
众人一时愕然,原以为陈麟会出言反对,却未料他竟如此回应。
扶苏面露喜色。
以往他的决策屡遭陈麟反对,如今竟得武安君支持,心中顿觉宽慰。
“甚好!”
“既有武安君赞同,来人,速传本监国旨意……”
扶苏正欲下令,却被陈麟打断。
“在监国下旨前,容臣为您算一笔账。”
“嗯?”扶苏疑惑。
陈麟继续道:“五胡之中,匈奴人口约三百万,加上鲜卑、羯族、乌桓、羌族,总计近七八百万。”
“大秦现有人口仅两千余万,且各地灾荒不断,粮仓储备已捉襟见肘。”
“监国开仓赈灾,百姓称颂仁德,想必您比臣更清楚粮仓余量。”
“敢问监国,是否要以数郡百姓的口粮接济胡人?”
“是否愿以数百万秦人性命,换取胡人虚妄的感恩?”
“是否认为五胡集结六十万大军,仅仅是为了一口粮食?”
第159章 天罚
敢问监国救济胡人,胡人却仍举兵南下,届时大秦百万将士断粮,该当如何?
让臣来告诉你!
那时必将山河破碎!
皆因你这妇人之仁!
荒谬!
大秦数百年基业,就要毁于一旦!
...............
一刻钟后。
咸阳宫传出圣旨:
命大秦三大营即刻发兵援北!
武安君亲掌帅印,统领三军!
以王翦为左将军,蒙武为右将军!
六十万大军悉归武安君调遣!
淳府内。
你说什么?武安君不仅未交兵权,反因胡人南下统领六十万大军?淳于越双目圆睁,浑身颤抖,佝偻着身子指向周青尘。
周青尘脸上还留着王翦重拳所致的淤青。那一拳毫不留情,更无人为他主持公道——素来刚正的御史大夫冯劫竟也装聋作哑!
见淳于越追问,周青尘抬头应道:正是!
淳于越右手猛然揪住胸前衣襟,踉跄后退。突然仰头闷哼,喉头滚动——
一口鲜血喷涌而出,整个人如枯木般向后栽倒。
周青尘慌忙伸手,却在距地面一寸处僵住。看着轰然倒地的淳于越,他尴尬地搓了搓手,随即高喊:快传太医!
片刻后。
淳于越在榻上幽幽转醒,隐约听见太医絮叨:此乃急火攻心之症......
大人醒了!周青尘急忙凑近。淳于越见到他,往事涌上心头,顿时剧烈咳嗽起来。太医连声劝慰,却无济于事。
唯有淳于越知道,多年苦心谋划,竟落得这般结局!
都滚出去!他嘶吼着。周青尘如蒙大赦,刚要踏出门槛——
周博士留下!
待众人退尽,淳于越强压怒火,喘息数次才勉强平静。他死死盯着周青尘:从头细说!扶苏公子是何反应?一字不许漏!
“老夫另有一计!”
阴冷的声音令周青尘愈发谨慎。
“大人有何高见?”
“老夫亲自出马!”
淳于越并未多作解释,掀开单薄的被褥,迅速穿好鞋子,低头时忽然倒吸一口凉气,伸手摸向后脑勺。
指尖沾了一丝血迹。
他瞥向周青尘,后者慌忙低头,心跳如擂鼓。
淳于越却无暇顾及,穿好靴子便对外喊道:“备马!”
…………
皇宫内。
“公子!公子!”
“老臣来迟了,让公子受委屈,是老臣之过啊!”
得到通传后,淳于越已调整好神情,跌跌撞撞冲入殿中,声音凄怆。
“淳师!”
扶苏示意寺人,后者连忙奉上坐垫。
“公子!”
“您受苦了!那武安君实在可恨,臣已听闻此事!”
淳于越高声说道。
扶苏摇头,神色复杂。
“是扶苏思虑不周。武安君所言非全无道理,纵有些言论令扶苏难以认同,亦不可一概否定。”
“大秦国库空虚,何来救济之策?”
“扶苏只是认为,战争并非解决之道。若有可能,扶苏绝不选择兵戈相向。”
他轻声叹息。
“公子可是指对胡人之策?”
淳于越深知扶苏性情,寥寥数语便明其意——胡人与秦人的仇怨,不该以战争终结,正如冤冤相报无了时。
扶苏欲化解这场纷争。
在他眼中,胡人亦是苍生,更是苦难之人。
扶苏颔首。
“战事一起,又该有多少生灵涂炭……”
“淳师,您说扶苏这般心性,当真不堪承继大统么?”
此言一出,淳于越脊背发凉。
老天爷啊……
他慌忙劝道:“公子切莫妄自菲薄!”
“历代君主杀伐果决,可结果如何?百姓流离失所,民间怨声载道!”
“这天下——”
“正需公子这般仁德之君,方能扭转乾坤!”
“使万民免于战火,安居乐业!”
淳于越言辞恳切。
“果真如此么?”
扶苏眼中闪过一丝犹疑。
淳于越立刻如捣蒜般连连点头,此刻迟疑半分都是对帝师之名的 ** 。
“公子务必坚定!依老臣之见,公子朝堂所论,臣深以为然!”
“胡秦世仇,非兵戈可解。若持续征伐,仇恨永无消弭之日,多少大秦儿郎将埋骨北疆,再难归乡!”
“战火只会愈演愈烈,公子当坚守本心啊!”
“此战若胜,以武安君秉性,必行灭族之举!”
“此乃天理难容!况胡人擅骑射,岂能赶尽杀绝?徒增血仇而已!”
“昔日大秦遭天谴,降下灾祸,大秦子民再难承受第二次天罚!”
“公子切莫忘了‘亡秦者武’四字!”
…………
第160章 四海八荒
“唯有淳师能懂扶苏……”
扶苏沉默良久,终是摇头轻叹。
淳于越摆手道:“不!”
“公子不知,整个儒家皆拥护公子,若由公子执掌大秦,必成后世称颂的仁君!”
闻言,扶苏浅笑:“扶苏未曾想那般长远,只愿百姓能在大秦疆土上安居乐业,便足矣。”
“然淳师之言,扶苏会斟酌。仇恨绵延不绝,以战止戈,终非良策。”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扶苏深信,终有一日,胡人与大秦百姓定能和睦共处,再无争端!”
扶苏抬首,眸中光彩熠熠,似已望见那一天的景象。
…………
同一时刻。
咸阳嬴政的小院中,周淑怡双颊微红,不由垂首。
“荒谬!”
嬴政怒喝,一掌重击桌案,震得杯盏尽数落地。
门外躬身而立的章邯当即跪伏,神色惶然。他从未见过陛下如此震怒,即便李斯、赵高谋权之时,亦未如此。此刻他将朝堂之事尽数禀报后,陛下面色铁青,空气中压抑的气息令他明白,陛下正强忍怒火。
嬴政深吸一口气。
他知长子仁善,却未料其竟能说出这般言论!
赠粮予胡人?
荒唐至极!
大秦一统天下,威震四海八荒,岂因胡人联盟南下,便献粮求和?
胡人不过蝼蚁,只敢滋扰边境!
且胡人残暴,边民恨之入骨。扶苏久居深宫,未出咸阳,身为人君,竟欲以粮止战,实乃懦弱之举。
如此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