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士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公元前188年 汉后少帝刘弘元年 农历九月

九月的北地,是一年中最富饶、也最繁忙的时节。秋高气爽,天空湛蓝如洗,阳光明媚却不再酷烈。广袤的原野上,粟黍已然成熟,金黄色的穗浪在秋风中起伏,沙沙作响,等待着最后的收割。农人们磨利了镰刀,检修了车辆,脸上洋溢着收获的期盼与辛勤的汗水。湟水两岸,运送新粮的牛车、驴车再次变得络绎不绝,将田野里的丰收源源不断地运往各地的官仓、义仓乃至家家户户的粮囤。狄道城内,市集比往日更加喧闹,新粮入市,货殖流通,呈现出一派太平年景下特有的繁荣景象。然而,这片西北边陲的安宁与富足,与数千里外中原大地的血火交织,形成了刺目的对比。关东传来的消息一个比一个震撼,帝国的政治版图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崩塌与重组。而这一切,都如同远天的闷雷,虽未直接波及北地,却让统治这座边郡的靖王李凌及其核心僚属,必须时刻绷紧神经,在推进内政西进的同时,审慎地调整着对即将诞生的新中央政权的姿态与策略。秋收与赋税的征收,不仅是北地郡一年财政的核心,更是检验李凌“固本培元”方略成效、支撑其“西进经略”雄图的基石。与此同时,世子李玄业在初步涉足商队实务后,被其父有意识地引导至更为核心且复杂的领域——参与秋收赋税的督导与核算工作,让他直面治理一方最根本的钱粮问题,体会“国之大政,在祀与戎”背后,那维系国家机器运转的、琐碎而至关重要的民力与财赋。

九月十五,狄道城外的旷野上,一片热火朝天的收割景象。靖王李凌轻车简从,只带了世子李玄业、长史周勃及少数侍卫,亲自来到田间地头,视察秋收。他身着寻常的锦袍,但气度不凡,所到之处,正在忙碌的农人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恭敬地行礼,目光中充满了感激与敬畏。去岁的战乱与今年的丰稔,让百姓对这位保境安民、劝课农桑的王爷越发爱戴。

李凌俯身捻起一株沉甸甸的粟穗,仔细查看颗粒的饱满程度,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对身旁的农人温和地问道:“老丈,今年收成看来不错,一亩能打几石?”

那老农受宠若惊,连忙答道:“回王爷话,托王爷的福,风调雨顺,官府又组织修了水渠,今年这粟子长得格外好,一亩地打两石五斗没问题!比往年能多出三四斗呢!”

“好,好啊!”李凌欣慰地点点头,“收了粮,好好晾晒入库,今冬明春的口粮就有了着落,还能有些余粮换些油盐布匹。”

“是啊,王爷!都是王爷治理有方,咱们老百姓才有这安生日子过!”老农和其他围过来的乡民纷纷附和。

李凌又询问了粮种、农具、租税等情况,农人们皆据实以告,言语间充满了对眼下生活的满足和对王府的拥护。

离开田间,登上田埂高处,望着眼前一片金黄丰收的景象,李凌对跟在身边的李玄业道:“业儿,你看到了吗?这满野的粟黍,便是北地的根基,是郡府仓廪之源,是军民饱腹之依,更是我父子安身立命之本。为政者,首重农桑。农事兴,则百业可兴;仓廪实,则心中不慌。”

李玄业认真地看着眼前繁忙的景象,深吸一口带着新粮清香的空气,郑重答道:“父王教诲的是。儿臣今日方知,‘民以食为天’绝非虚言。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皆是民力所系,赋税所出。”

“嗯,”李凌颔首,“然,取之于民,需用之于民。赋税之征,关乎国计民生,过重则伤民,过轻则误国。其中分寸,极难把握。稍后回到郡府,勃兄要主持今岁赋税核算,你随同一旁聆听,看看这维系郡国运转的钱粮,是如何收取,又如何支用的。”

“儿臣遵命!”李玄业知道,这将是比管理商队更为深刻的一课。

回到郡府,户曹廨内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各地县、乡的秋收数据、田亩册、户籍册如同雪片般汇集而来。书吏们埋首于成堆的竹简木牍之间,算盘声噼啪作响,核对声、汇报声不绝于耳。长史周勃坐镇中央,不时听取各曹掾史的汇报,做出批示。李凌带着李玄业在一旁设座旁听。

“报长史,狄道县秋粮已入库七成,初步核算,亩产较去岁增半成,预计可超额完成税粮任务。”

“报,安故县呈报,今岁新增垦田八百顷,皆已播种,赋税需重新核计。”

“报,勇士县有乡啬夫上报,今夏有雹灾,损田百顷,请求减免赋税……”

“报,与河西羌胡互市,今岁获利颇丰,盐铁茶丝出超,获胡马千匹,皮毛玉石无算,市税收入大增……”

周勃从容不迫,一一处理。他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或准予褒奖,或下令复核,或酌情减免,或安排抚恤,并将互市所得纳入府库,指令用于军备或民生工程。每一项决策,都基于详实的数据和既定的法规,同时又充满了人性化的变通。

李凌大多时间只是静静听着,偶尔在关键处插言一两句,点明原则。李玄业则全神贯注,努力理解着每一项政务背后的逻辑:为何新增垦田要三年内减税?为何灾荒减免需实地勘察?为何互市利润要专款专用?他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感受到,治理一个郡国,竟是如此千头万绪,却又环环相扣。

周勃抽空向李凌父子解释道:“王爷,世子,今岁北地风调雨顺,加之去岁战后安抚有力,百姓归心,农事兴旺,赋税征收颇为顺利。预计今岁田赋、口赋、算赋、市税等各项收入,可比去岁增加三成。除去官吏俸禄、军饷、工程营造、抚恤赏赐等常规开支,府库结余颇丰,足以支撑西进商队、边境防务及来年各项用度。”

李凌满意道:“勃兄辛苦。赋税之事,关乎民心向背,务必公正持平,绝不可纵容胥吏盘剥,亦不可为求虚名而滥施恩惠。今岁丰稔,乃上天庇佑,亦是军民同心之功。传令下去,今岁税赋,依制收取,不得加征。对确有困难的民户,可酌情缓交或减免。府库盈余,首要用于加固城防、储备军资、兴修水利,余者,亦可适量赏赐将士,抚恤孤寡,以彰仁政。”

“老臣明白,定当秉公办理,不负王爷重托。”周勃肃然领命。

李玄业在一旁暗暗记下:取予有度,藏富于民,固本强兵,方是长治久安之道。

【系统提示:宿主通过有效治理实现财政增收,展现出卓越的内政管理能力,为战略推进提供了坚实物质保障… 宿主状态:于外部剧变中稳守根基,内政井井有条,财政充裕,应对变局的实力与底气进一步增强,继承人于实务中深化对统治本质的理解…】

就在北地郡上下忙于秋收赋税之际,九月二十,一骑快马背负着插有赤色羽毛的紧急军报,直入靖王府,带来了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郡丞公孙阙几乎是小跑着将密报呈给李凌,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震动:“王爷!洛阳……洛阳陷落了!灌婴、齐王联军已于三日前攻破洛阳,守将开城投降!伪帝(指刘弘)与王太后……据闻已弃长安,向西逃窜!”

消息传来,书房内(周勃、李玄业亦在)顿时一片死寂。洛阳陷落,意味着关中之门户已开,长安已成孤城,伪帝朝廷的覆灭只是时间问题。一个旧时代即将终结,一个由齐王刘襄和太尉灌婴主导的新政权,已然呼之欲出。

“消息可确实?”李凌沉声问,尽管他早已预料到此结果,但来得如此之快,仍令人心惊。

“千真万确!”公孙阙肯定道,“我们在洛阳的暗桩亲眼所见。如今联军正整顿兵马,不日即将西进函谷,直逼长安。各地郡守、诸侯王,纷纷上表归顺齐王。天下大势,已定!”

周勃长叹一声:“洛阳乃东都,天下之中。其陷落,象征意义极大。王太后……气数已尽了。”

李凌沉默片刻,目光扫过案头那卷刚刚呈上的、记载着北地丰硕秋收和充盈府库的简报,又望向窗外秋高气爽的天空,缓缓道:“洛阳陷落,旧朝将终。然,新朝初立,百废待兴,关东联军内部,亦非铁板一块。齐王与灌婴,能否同心?利益如何分配?皆是未知之数。”

他转向公孙阙:“子通,加派人手,严密监控长安动向,尤其是伪帝与王太后的去向。同时,密切关注齐王与灌婴入主长安后的所作所为,其对各地诸侯、边将的态度和政策。”

“臣遵命!”

李凌又对周勃道:“勃兄,以本王名义,草拟一份奏表。”

周勃和李玄业皆是一怔,此时上表?

李凌解释道:“非是向伪帝,亦非急於向齐王称臣。此表,名为《陈情表》,奏报我北地郡去岁力挫朔方入侵、今岁劝课农桑、安抚流民、稳固西陲之功,并言明郡内仓廪充实、军备修整、边境安宁之现状。表中措辞,需极尽恭顺,表达对‘社稷倾覆、君上蒙尘’的痛心,以及对‘宗室重振、江山一统’的殷切期盼。但,绝口不提明确拥立何人,只强调北地军民谨守臣节,保境安民,静待天命所归。”

周勃略一思索,便明白了李凌的深意:“王爷此策甚妙!此表不卑不亢,既展示了北地的实力与忠诚,又避免了在局势未明时过早选边站队,乃‘静观其变’之最佳注解。无论将来谁入主长安,见此表,皆知我北地乃一股必须争取、而非轻易开罪的力量。”

“正是此意。”李凌点头,“表成之后,暂压数日,待长安确讯传来,再择机发出。”

“老臣明白,这就去草拟!”周勃领命而去。

李凌又看向李玄业:“业儿,可知为父为何此时上此《陈情表》,却又按下不发?”

李玄业思索道:“父王,此表如同下棋中的‘试应手’。既让新朝知晓我北地的存在与分量,使其不敢小觑,又留有余地,可根据其后续政策再作反应。按下不发,则是要等长安尘埃落定,看最终掌权者是谁,其施政方略如何,再决定以何种姿态、向何人上表。如此,可进可退,游刃有余。”

“善!”李凌眼中露出赞赏之色,“业儿已渐通权变之道。然,需记住,一切外交辞令与权谋机变,背后支撑的,皆是实力。若无去岁血战之功,无今岁丰稔之实,无眼下兵精粮足之势,纵有千般妙计,亦是无根之木。这《陈情表》能否起到作用,关键不在表文本身,而在表文所代表的、我北地实实在在的力量!”

“儿臣谨记!实力乃根本!”李玄业凛然应答。

九月的北地,在丰收的喜悦与赋税征收的忙碌中,平静地接收了东方帝都陷落的惊天消息。百姓们依旧关心着自家的粮囤能否过冬,市井商贾依旧盘算着今岁的盈亏,但统治阶层的心中,已清晰无误地感知到,一个时代即将结束,另一个充满未知的时代即将开启。靖王李凌以其深厚的定力与精准的预判,稳坐西北,一边继续夯实内政,推进西进,一边冷静地注视着中原权力格局的最终定型,为北地郡在新朝的棋局中,谋取一个最有利的位置。而年轻的世子,则在秋收的田野与赋税的算盘声中,在惊天的变局与父亲沉稳的应对里,飞速地汲取着关乎国运兴衰的宝贵经验。狄道城头的“靖”字王旗,在秋风中飘扬得愈发沉稳而坚定。

【史料记载】

* 官方史·汉书·后少帝纪:“(后少帝)元年九月,齐王襄、太尉灌婴克洛阳。”

* 家族史·始祖本纪:“后少帝元年九月,北地秋收丰稔,赋税顺利。适时,洛阳陷落,伪朝廷崩解在即。凌公镇定,督税安民,并预拟《陈情表》以观新朝之变。世子玄业观政赋税,益知民本。北地根基愈固,静待天命。”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东都倾覆,上帝稳坐西陲,仓廪实而知礼节,圣嗣晓赋税之重。”

* 北地秘录·凌公应对洛阳陷落:“洛阳失守,天下易主在即,李凌内修政理,外备文书,静观其变,世子历事愈深,北地晏然。”

(第三百五十三章 完)

骑士书屋推荐阅读:大隋武神宇文成都九州恃风雷三国:最强谋士大秦之纵横天下柒合我在洪武开商铺我杨家故乡在很远的地方俺老爹是程咬金三国:开局获得绝世武力穿越之从逃婚开始崇祯聊天群文化穿越之旅穿越红楼的戏剧人生重生司马懿,亲身隆中为汉出仕!大明卖罐子,朱元璋上门都穿越了还不兴我和李二对着干?重生后,我成了侯府傻儿子月华长安三国秘事红楼生存录应如妖似魔从一艘战列舰开始打造无敌舰队穿越:废柴作家梦回南宋末年回到大汉打天下帝王之名【完结】废柴夫君很禽兽:强吻午夜情人无双大炎:我打造一个盛世炎朝赵大人停手吧,大清要被你搞亡了晋末多少事大明锦衣卫:我有一枚缉恶令长歌当宋穿越大明,吊打诸国亮剑:我只打硬仗帝梦未央大明1840师姐别想跑,母后赐婚了!大唐:战力无双护国公重生之毒女世子妃木子的北宋生活大秦:开局捡个小媳妇儿北汉风云录唐朝那些事穿越过来是享福的,都是来干活的生在乱世,活在深山大明:我朱祁钰不是代班皇帝!太孙收手吧,您登基一月灭了九国相父安心养老,和约阿斗去签大秦:开局一只马蜂王小明加油,下一个世界等着你!三国:开局天宝将军,举鼎震董爹
骑士书屋搜藏榜:穿越大宋,女侠全是我的!侯爷,夫人她又虐渣了孤岛喋血日不落盛唐农门辣妻巧当家一介布衣农门悍妻:带着萌宝嫁皇帝三国群英传明日传奇大秦:九皇子的全能逆袭夙志寒门小郎君大顺宝藏穿越科举,我驰骋官场我生活在唐朝大秦:我真的不想当太子啊!大明:你这也叫坐牢?老朱羡慕了家里穷得叮当响,爹娘要供读书郎大周残阳清穿守则代夏血狼雇佣兵的古代征战小子,快给爷科考去吾父朱高煦大秦神捕大秦之无敌马车三国开局觉醒无双神力我乱世杀神满朝佞臣,孤要做千古暴君大明成化:开局先干掉亲爹朱叫门赝品太监老师带我回地球半山亭汉武风云之陈府二少爷水浒传之我是林冲大宋:三元及第三国之风起南疆女神有药gl乾元盛世系统大宋:朕的专利战横扫1126盛唐舰载特重兵公牛传人趣味世界简史和亲公主白发皇妃最强吕布之横扫天下山河鉴:隋鼎北宋有坦克大宋水浒武松指点江山天命贵妻,杠上嚣张战王山沟皇帝
骑士书屋最新小说:蓝月闪烁之时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穿越大清,皇帝居然带头剪辫?千秋一烬谁说神罗不算罗多子多福,开局就送绝美老婆退隐江湖那些年开局天幕曝光:我未来统一全球跛王爷青铜账簿与铁王座开局反杀捉刀人,我成了大乾凶徒晚清三杰恩仇录天启:朕登基后,东林党麻了解差传红楼:父不争气,我亲自上阵荣国府,抱歉,不稀罕大明:最强兵王从边关开始重生红楼的香艳人生科举逆袭:从农家子到一品阁老穿成太子,本想摆烂,却被人陷了魂穿大唐:开局便被长乐赖上了救女主?问题不大,看我爆兵百万在造大明灵异中篇小说选大明养生小帝姬大明老六寒门书生开局死谏朱元璋宸晏匠梦:林衍的火器传奇开局砍树,我砍出个五代盛世医女楚汉行明末狠人:苟在辽东开荒建后宫神幻宇宙梦王橹窗着魂穿水浒:我竟成了童贯义子赵大:我的水浒我的国大秦:开局人屠,杀敌就变强我靠九阳神功横推武当大楚最惨驸马,开局遭背叛明末:坐拥十万死士,你让我低调时空基石我竟然穿越到了sprunki不是哥们,你收集古人啊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逃荒是不可能的大明太监秘史大明:开局要被诛满门?我人麻了穿越古代,我竟然成了武圣重生三国之公子刘琦水浒:爆杀宋江,再造梁山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三国:开局结拜关羽,专刀天选者祖宗们,时代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