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普惠的浪潮尚未平息,江辰改革的重锤再次落下,这一次,直指联邦公民最基础的生存需求之一——住房。在星际都市光怪陆离的霓虹之下,高昂的房价和租金,如同无形的壁垒,将无数为联邦运转默默付出的普通劳动者隔绝在“体面生活”之外,成为滋生不满、撕裂社会的又一重要根源。
新希望城、火星奥林帕斯市、乃至一些新兴的轨道居住站,核心区域的住宅价格早已被资本炒至天价,成为了星际巨企高管、成功投机者和少数权贵的专属品。而数量庞大的产业工人、服务人员、基层公务员和技术员,则被迫蜗居在拥挤的卫星城、条件简陋的公共宿舍,或承受着占收入过半的沉重租金。安居,方能乐业。无恒产者,无恒心。江辰深知此理。
《联邦公民住房保障法案》迅速被提交议会并强力推行。其核心目标明确而坚定:在各主要行星及重要空间居住点,大规模推行保障性住房计划,确保“居者有其屋”,稳定民心,筑牢社会根基。
法案规定,由联邦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出资,在距离工作区域通勤合理的地段,大规模兴建、收购或改造一批住宅,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面向符合条件的、在本地稳定工作和居住的中低收入公民出售或长期租赁。申请资格与个人信用、纳税记录、社会贡献度(如志愿服务、兵役记录等)紧密挂钩,严格审核,确保资源流向真正需要的人。
一时间,联邦各地的建筑工地变得空前繁忙。大型工程机械的轰鸣声,在曾经荒芜的土地上响起,一座座设计简洁、布局合理、配套设施完善的保障性住房小区,以惊人的速度拔地而起。这不仅是砖瓦的堆砌,更是联邦对公民承诺的实体化象征。
政策的推出,受到了占据人口绝大多数的中低收入群体的热烈欢迎。申请网站开通的瞬间,访问量激增,几乎瘫痪。无数家庭看到了希望,排队提交申请材料的人群在各个社区中心排起了长龙,他们的眼中闪烁着期盼的光芒。
“终于……终于有可能在这个城市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落了。”一位在自动化工厂工作了十几年的老师傅,拿着厚厚的申请材料,激动地对记者说道,“以前总觉得是给这座城市打工,现在,感觉这里真的要成为家了。”
然而,巨大的利益调整,必然伴随剧烈的反弹。
首先跳出来的是星际房地产巨头和与之捆绑的金融资本。保障性住房的大规模入市,直接冲击了商品房市场,尤其是中低端住宅的价格和租金应声下跌。这些巨头的股价连续下挫,利润大幅缩水。
墨菲斯虽然核心业务不在地产,但其资本网络同样深度参与其中。他冷眼旁观着市场的震荡,并未直接对抗,而是采取了更迂回的策略。
“江辰想用钢筋水泥来收买人心?想法不错,但太天真。”他在私人会议上对盟友说道,“保障房的建设和分配,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这里面,可以做文章的地方太多了。”
他指使关联的媒体,开始集中报道保障房建设中出现的个别问题:某个星域因赶工期出现的建筑材料质量问题、另一个地方分配过程中疑似存在的“关系户”现象、以及关于保障房设计千篇一律、缺乏人性化考虑的批评。他们试图将“保障”与“低质”、“不公”、“缺乏尊严”悄悄画上等号。
同时,他动用资本的影响力,在建材供应链上制造障碍,抬高公共建设项目的成本,试图拖慢建设进度,加剧民众“望梅止渴”的焦虑感。
更大的阻力来自联邦内部。一些来自富裕星域、代表有产者利益的议员,在议会中公开质疑大规模保障房计划“浪费公共资源”、“扭曲市场规律”、“养懒人”,甚至危言耸听地宣称这会“拖垮联邦财政,让我们的星舰变成一堆废铁”。
面对内外夹击,江辰的回应强硬而果断。
他授权廉政总署和审计部门,成立专项小组,对保障房建设的所有环节进行全程监督,对任何贪污腐败、偷工减料、徇私舞弊的行为,一经发现,从严从重处理,数名撞在枪口上的地方官员和承包商被迅速查处,起到了强大的震慑作用。
对于财政压力,他顶住质疑,坚持拨款优先保障民生项目,并再次启动针对高端地产投机和星际资本利得的特别税,明确表示“联邦的财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住房保障,不容打折”。
同时,他指示建设部门,在保证基础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引入优秀设计师,努力提升保障房社区的居住品质和人文关怀,配套建设学校、医疗点、绿地和文化活动中心,旨在打造真正的“家园”,而非简单的“宿舍”。
一场关于“住有所居”的攻坚战,在联邦的各个角落打响。这不仅是砖石水泥的竞赛,更是意志与利益的较量。保障性住房的钥匙,能否顺利交到千万普通公民手中,不仅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更关系到江辰所推动的这场深刻改革,能否赢得最广泛民意的支持,从而拥有无可撼动的合法性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