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整合之势
顾魁的倒台,如同在杭州商界这片刚刚经历风灾的泥沼中,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的不仅是浑浊的浪花,更是格局的彻底重塑。
昔日依附于顾氏的商业网络瞬间崩塌,大量的商铺、货栈、船队乃至熟练的伙计、管事,都成了无主之物,或是惶惶不可终日,或是急切地寻找新的依靠。巨大的市场空白赤裸裸地呈现在所有人面前,诱惑着幸存者的野心。
然而,在这场权力的饕餮盛宴中,最大的赢家,并非那些蠢蠢欲动的老牌商号,而是以惊人速度崛起、并在此次风灾和构陷风波中展现了强大韧性与凝聚力的“钱塘商盟”。
沈墨轩并未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慕容惊鸿关于雷彪与倭寇的警告,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让他深知,商盟必须更快地壮大,拥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整合顾魁留下的遗产,是当下最快、也是最必然的选择。
他没有采取顾魁那般巧取豪夺、强行吞并的手段,而是以其一贯的沉稳和远见,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
首先,是“吸纳”而非“吞并”。对于那些在顾魁体系中本就受到压榨、且信誉尚可的中小商人,钱塘商盟敞开大门,以相对公平的条件邀请其加入。沈墨轩亲自出面,与这些商人洽谈,承诺共享商盟的渠道、信息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尊重其原有的经营自主权。此举迅速赢得了大批中小商人的归心,他们带着自己的店铺、客户和部分资源,纷纷投靠,使得商盟的体量和覆盖面在短时间内急剧膨胀。
其次,是“消化”与“整合”。沈墨轩深知,盲目扩张只会导致内部混乱。他与周掌柜、李掌柜等核心成员日夜筹划,将新加入的成员按其经营品类、地域进行梳理,划分出丝绸、瓷器、茶叶、药材等若干个行业分会,由富有经验的成员担任理事,既提高了专业效率,也便于管理。同时,商盟开始统一采购、运输的部分环节,以规模优势降低成本,并建立了初步的内部仲裁机制,解决成员间的纠纷。
最后,是“立信”与“立威”。对于顾魁麾下那些劣迹斑斑、为虎作伥的管事和打手,商盟坚决摒弃,甚至配合官府清理了一些涉及不法行为的残余势力。而对于顾家那些因主人倒台而陷入困境、本身并无大恶的普通伙计、船工,商盟则酌情吸纳安置,给予活路。这一手“雷霆与雨露”,既树立了商盟的正气形象,也安抚了底层人心,确保了整合过程的相对平稳。
短短月余,钱塘商盟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从一个主要由中小商人组成的联盟,蜕变成了一个结构严密、覆盖多个重要行业、在杭州商界举足轻重的庞大商业组织。其总部也从那家残破的客栈,迁入了原属顾魁、位置更佳的一处大宅院。虽然建筑在风灾中有所损毁,但正在加紧修缮,气象已然不同。
这一日,沈墨轩应召来到杭州市舶司衙门。
市舶司,掌管海外贸易、征收关税,是东南沿海最重要的官方商业机构之一。其态度,往往能决定一个商家的兴衰。
端坐于上位的市舶司提举是一位面容清癯、目光精明的中年官员,他仔细打量着眼前这位近来声名鹊起的年轻举人。沈墨轩不卑不亢,执礼甚恭,言谈举止间既有读书人的儒雅,又不失商人的干练。
“沈举人,”提举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审视,“钱塘商盟近来发展迅猛,整合了不少顾魁遗留的摊子,倒也算是一桩稳定市场的好事。如今杭州百废待兴,海外贸易更是复苏之关键,需要尔等商贾同心协力。”
“大人所言极是,商盟定当恪守律法,诚信经营,为杭州商贸复苏尽心竭力。”沈墨轩沉稳应答。
提举点了点头,似乎对沈墨轩的态度颇为满意。他取过一份盖有市舶司大印的文书,递了过来:“经本司核查,钱塘商盟运作有序,成员众多,于稳定市面确有助益。特此,认可钱塘商盟为本司辖下具管理职能之商会组织之一。日后商盟成员涉及海外贸易之货物报关、引票申领等事宜,可由商盟初步核验,统一呈报,以提效率。”
沈墨轩心中一震,双手接过文书。这看似简单的一份认可,意义却非同小可!这意味着商盟从纯粹的民间组织,获得了一定的半官方色彩,拥有了部分行业管理职能!这不仅极大提升了商盟的权威和公信力,更在实务上带来了巨大的便利,相当于掌握了部分通往海外贸易的“钥匙”!
“学生代钱塘商盟,拜谢提举大人信任!定不负所托!”沈墨轩深深一揖,心中明白,这既是市舶司对商盟实力的认可,恐怕也与之前王通判扳倒赵德明,以及商盟在灾后表现出的秩序与潜力有关。
“嗯,”提举捋了捋胡须,语气随意了些,仿佛闲谈般说道,“沈举人是读书人,见识想必不凡。近来朝堂之上,对于开拓海疆、充实边备,颇有议论。听说,朝廷有意在几个沿海要地试行‘商屯’之策,或涉及海外垦殖、拓商保安等事……杭州,或许也在考量之列。尔等既有此平台,或可早做思量。”
商榷!海外垦殖!
这几个字如同惊雷,在沈墨轩脑海中炸响!
他瞬间联想到了慕容惊鸿的警告——“东南海疆,不久恐有大乱”!
朝廷试行“商屯”,鼓励商人参与海外拓殖,这绝非无的放矢!这分明是在为可能到来的海上冲突,或者说,为了应对某种迫近的海疆危机,做未雨绸缪的准备!以商养战,以屯固边!
“多谢大人提点!”沈墨轩强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再次郑重道谢。这位提举看似随意的透露,其背后蕴含的信息和机遇,堪称巨大。
走出市舶司衙门,看着手中那份沉甸甸的认可文书,再回想提举那句意味深长的话,沈墨轩站在熙攘的街头,却感觉仿佛看到了更遥远的波涛。
顾魁的倒台,只是清除了眼前的障碍。商盟的整合壮大,也只是积累了初步的资本。
而真正的舞台,或许远比这杭州城更加广阔,也更加凶险。
东南海疆的大乱将至,朝廷的“商屯”政策若隐若现……这既是巨大的危机,也蕴藏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他的钱塘商盟,下一步,该走向何方?
朝廷有意实行的“商屯”政策具体内容是什么?海外垦殖又会涉及哪些地方?这与慕容惊鸿警告的“东南海疆大乱”有何内在联系?沈墨轩和他的商盟,将如何应对这即将到来的国策级变动?是积极参与其中,抢占先机,还是谨慎观望?这“商屯”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风险与收益?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了那片充满未知与机遇的广阔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