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城,州牧府邸。
诸葛玄在侍从搀扶下,打量着这座特意为他安排的清幽院落。
亭台水榭,竹影婆娑,一应器物古朴雅致,更难得的是书房内已备好他平日喜读的几卷典籍。
“君侯费心了。”诸葛玄转向刘骏,语气真诚。
一路行来,徐州境内民生安定,生机勃勃,让他对这位年轻州牧的评价又高了几分。
刘骏笑道:“玄公喜欢便好。此处僻静,华先生也会定期来为您诊脉。均弟的入学也已安排妥当,文教司就在左近,偶尔蔡公亦会亲自授课。”
不得不说,这等安排远胜于给诸葛一家置办豪宅美屋。诸葛玄感其诚,躬身作揖:“多谢君侯美意。”
刘骏连忙托扶:“玄公言重了。”
不远处的后院,黄月英安静地站在吕玲绮身侧,目光扫过院角一块平整空地,那里摆放着一些未曾见过的木工器械,显然是特意为她准备的。
吕玲绮顺着她的目光看去,低声道:“妹妹,那是夫君让人特为你打制的,你看看合不合用?”
黄月英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微微颔首:“多谢夫人,费心了。”她没想到刘骏连这种细节都注意到。
就在这时,一名亲卫快步走来,通报后直入书房,在刘骏耳边低语几句,递上一份密封的绢帛。
刘骏展开一看,眉头微挑。绢帛上是潜伏在许都的密探发回的紧急情报,详细记述了曹操的最新动态。
此时,官渡大战将近。
衣带诏事件爆发之后不久,北方的战云终于彻底密布。
正如“历史”所载,衣带诏事件后,袁绍终于找到了“奉诏讨贼”的完美借口,尽起四州兵马,以颜良、文丑为先锋,沮授、田丰、许攸、审配等谋士随军,号称七十万大军,兵分十路,浩浩荡荡,南渡黄河,直扑曹操的北方重镇——官渡!
与此同时,荆州牧刘表,在蒯越、蔡瑁等人的劝说下,也象征性地派出兵力,北上宛城、叶县一带,摆出策应袁绍的态势。
西凉的马腾与韩遂,同样以“奉诏”为名,起骑兵数万,东出潼关,威胁关中。
一时间,曹操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许昌城内,人心惶惶。
这时,曹操展现出了他一代枭雄的果决与魄力。他采纳荀彧、郭嘉等人的建议,判定刘表、马腾等皆不足虑,真正的生死大敌唯有袁绍!
他调动可用之兵,亲自率领,以夏侯惇、曹仁、曹洪、于禁、乐进、李典、徐晃等将为臂助,以荀攸、郭嘉、程昱等为谋主,北上迎击袁绍主力,将决战场选定在官渡。
同时,他分派少量兵力,依托地势,分别抵御刘表和西凉军的骚扰。
战争的巨轮轰然启动,整个北中国的目光都聚焦于官渡这片即将决定天下命运的土地上。
消息传至淮安,州牧府内再次召开紧急会议。就近的文武皆被召回。
“主公,袁曹大战已起,此乃天赐良机!”陈宫率先开口,“曹操主力尽出,许昌空虚,此时出兵直捣许都,迎奉天子,则大事可成!”
赵云、陈到等将领也目光灼灼,显然意动。
贾诩却摇头泼出冷水:“公台此言差矣。曹操虽主力北上,但许昌岂无防备?
荀彧坐镇后方,夏侯渊等皆是能战之将,加之城池坚固。
我军劳师远征,未必能速克。一旦迁延日久,曹操分兵回援,或袁绍趁势南下,我等皆危矣。
况且,刘表、马腾动向不明,岂可尽信?还是依旧计,助曹操败袁绍,从中渔利为佳。”
徐庶也道:“文和所言极是。此时我军最佳策略,仍是坐山观虎斗,并趁此良机,图谋青州。”
刘骏看着地图上标出的各方势力箭头,心中清明。他知道官渡之战的结局,心中早有打算。
“传令张辽,加强寿春防备,严密监视北方曹军动向,没有我的命令,一兵一卒不得擅过淮水!”
“命甘宁,加紧水军操练,多造战船,加强对长江的控制!”
“内部,‘钱帛统筹策’与屯田事宜,乃重中之重,糜竺、陈庸,你二人需全力督办!”
一连串命令发出,明确了广陵集团在此次大战中的立场——坐山观虎斗,从中渔利。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抛开定下的盟约不谈,战火烧到刘骏头上只是时间问题。
官渡战事的消息,扩散至天下各处。一些原本处于观望状态的势力,也开始蠢蠢欲动。
这一日,淮安城来了几位风尘仆仆、衣着与中原迥异的客人。他们手持西凉马腾的信物,求见刘骏。
州牧府内,刘骏接见了这几位西凉使者。
为首一人,名叫马岱,年纪虽轻,却目光沉稳,举止干练,乃是马腾的从子。
“西凉马岱,奉我叔父马寿成(马腾)之命,拜见君侯!”马岱行礼甚恭。
“马将军不必多礼,请坐。”
刘骏心中微动,西凉马家此时派人前来,所为何事?莫非与官渡之战有关?
马岱坐下后,也不拐弯抹角,直接道明来意:“君侯,如今曹贼倒行逆施,弑杀贵妃,人神共愤。
我叔父与韩遂将军已应陛下衣带诏,起兵东向,欲共讨国贼。然曹贼势大,兵力雄厚,仅凭西凉一路,恐难竟全功。”
(他并不知衣带诏,刘骏手中同样有)
他顿了顿,目光恳切地看向刘骏:
“久闻君侯乃汉室宗亲,忠义无双,武勇盖世,雄踞东南。
我叔父特遣岱前来,欲与君侯结为盟好,约定共击曹操。
君侯若出兵北上,牵制曹军侧翼,我西凉铁骑愿与君侯麾下精兵东西夹击,则曹贼可破,汉室可兴!”
原来是为了结盟讨曹而来。
刘骏与下首的贾诩、徐庶交换了一个眼色。
贾诩微微摇头。
刘骏会意,沉吟道:“寿成将军忠勇,骏深感敬佩。曹操暴虐,天下共知。只是……”
他话锋一转,“我军新定淮南、庐江,百废待兴,内部未稳,粮草筹措亦需时日。仓促出兵,恐非良策。
且曹操主力正与袁本初相持于官渡,胜负未分,此时贸然卷入,只怕是为他人作嫁衣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