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集市热闹非凡,苏锦带着刘德二和秦五郎穿梭在各个摊位间。
“小姐,咱们这是要干什么?”刘德二一脸困惑,手里拎着个大布袋。
“调研啊,”苏锦神秘兮兮地说,“要和沈放对赌,首先得摸清楚市面上的货色。今天咱们分头行动,盲测各家的物料质量。”
秦五郎挠挠头:“盲测是什么意思?”
“就是不告诉商家我们的身份,装作普通买家,看看他们的真实水平。”苏锦分配任务,“德二哥负责油料,五郎负责布匹,我负责粮食。记住,每样都要多买几家的,回去对比。”
三人分头行动。苏锦来到第一个粮食摊位,装作家中管事的模样:“老板,这大米怎么卖?”
“上等好米,二十文一斤。”摊主热情介绍。
苏锦抓起一把米粒仔细观察,颗粒饱满,色泽均匀,确实不错。她又去了几家,发现同样标着“上等”的大米,质量却参差不齐。
另一边,刘德二正在油坊里“表演”。
“这油啊,得这样验,”刘德二煞有介事地舀起一勺油,先闻了闻,然后竟然伸出舌头轻轻一舔。
油坊老板看得目瞪口呆:“这位爷,您这是...”
“江湖验货口诀,”刘德二一本正经地说,“闻香识品质,舌尖辨真假。这油嘛...”他砸吧砸吧嘴,“七分火候,三分原料,算是中上之选。”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都被刘德二这套“专业”操作给震住了。
“大师,您再给看看我家这桶?”另一个油商赶紧凑过来。
刘德二心里暗笑,表面却保持高深莫测的样子,继续他的“舌尖验油大法”。
秦五郎那边相对简单,他本来就懂布匹,很快就摸清了各家的底细。
中午时分,三人在茶馆汇合。
“怎么样?”苏锦问。
刘德二一脸得意:“小姐,我这招'舌尖验油'可厉害了,那些油商都把我当神仙看。不过说正事,我试了十二家,质量确实差别很大。”
“我这边也是,”秦五郎点头,“同样说是上等布,有的柔软如丝,有的粗糙得扎手。”
苏锦拿出纸笔:“看来问题就在这里。市面上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商家各说各话,买家根本分不清好坏。”
她开始在纸上画表格:“我们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分级体系。以大米为例,A档要求颗粒饱满、色泽均匀、无杂质、水分含量在14%以下;b档允许少量不饱满颗粒,杂质不超过1%;c档就是一般货色。”
“那油料呢?”刘德二问,“我刚才那套'舌尖验油'...”
苏锦忍不住笑:“德二哥,你那套确实有用,但咱们得更科学一些。油料的A档标准:色泽清亮、无沉淀、酸价低于2、过氧化值符合标准。”
“布匹也一样,”秦五郎补充,“A档要求纹理清晰、手感柔软、无破损、色彩均匀。”
苏锦越写越兴奋:“有了这套标准,我们就能建立长期合作的议价基础。A档货给A档价,b档货给b档价,童叟无欺。”
“可是小姐,”刘德二担心,“那些商家会同意吗?”
“这就是关键所在,”苏锦眼中闪着光芒,“我们不是要压低他们的利润,而是要帮他们提升品质。A档货的价格比现在的'上等货'还要高,但标准更严格。”
“这样一来,”秦五郎恍然大悟,“有能力的商家会努力提升到A档,赚更多钱;能力不足的就做b档或c档,各得其所。”
“没错!”苏锦拍手,“而且我们还要建立长期合作机制。连续三个月提供A档货的商家,可以签订年度合同,价格还有优惠。”
刘德二挠头:“小姐,您这一套下来,那些商家不得抢破头?”
“那当然,”苏锦得意地说,“质量好的商家有稳定订单,质量差的商家有改进目标,我们有可靠供应,三方共赢。”
“那我那套'舌尖验油'还有用吗?”刘德二有些不舍。
苏锦笑道:“当然有用!以后你就是我们的首席品鉴师,专门负责油料的感官评测。不过得配合科学检测,不能光靠舌头。”
“首席品鉴师?”刘德二眼睛一亮,“听起来就威风!”
秦五郎也兴奋起来:“那我是不是布匹首席评估师?”
“都有,都有,”苏锦大手一挥,“回去就制作正式的分级标准手册,明天开始实施。”
三人满载而归,不仅买了一堆样品,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质量分级体系。
回到府中,苏锦立即开始制作标准手册。萧廷看着她忙碌的身影,忍不住问:“锦儿,这套标准真的能行?”
“将军放心,”苏锦头也不抬,“有了标准,就有了谈判的底气。沈放想要挑战,就得按我们的规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