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市场的危机解除,大山药业如同久旱逢甘霖,迅速恢复了生机。生产线重新轰鸣,仓库里的积压产品被一扫而空,新的订单纷至沓来。王斌带领销售团队,一边安抚回归的渠道商,一边趁机优化渠道结构,剔除了一些信誉不佳、唯利是图的合作伙伴,进一步巩固了基本盘。
张大山并没有被眼前的复苏冲昏头脑。他深知,华康药业的倒下只是暂时扫清了一个障碍,市场竞争的本质没有改变。他要求李秀云团队加快新一代“紫丹参”浓缩片的工艺优化和产能提升,确保产品优势能够持续。同时,他指示周明,借着这次危机后的整顿,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将“质量是生命线”的理念彻底融入每一个生产环节。
“我们不能总是在危机中成长,”张大山在管理层会议上强调,“要建立常态化的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把应对危机的能力,变成我们日常运营的一部分。”
就在大山药业国内形势一片向好之际,梁致远从香港发来了加密预警。
“张总,‘奥丁资本’在资本市场的活动变得更加隐蔽和复杂。”梁致远的语气带着一丝困惑和担忧,“他们似乎放弃了直接大规模吸筹的策略,转而通过数十个关联度极低的离岸账户,进行分散、小额的持续性买入。更奇怪的是,他们同时在买入我们几家主要竞争对手的股票,包括陷入困境的华康药业。这种行为逻辑,让人费解。”
张大山听到这个消息,眉头紧锁。这确实不符合常规的恶意收购逻辑。如果意在控制大山药业,为何还要分散投资竞争对手?这更像是一种……对整个中药板块的布局?或者说,是在制造某种混乱的烟幕?
“还有一种可能,”梁致远补充道,“他们在进行‘风险对冲’或者准备某种‘组合策略’。比如,通过做多或做空整个板块,来掩盖对大山药业的真实意图,或者准备在适当时机制造板块震荡,从中牟利并打击我们。”
张大山的直觉告诉他,事情绝不会这么简单。“奥丁资本”像一条潜伏在深潭的巨鳄,绝不会满足于简单的财务投资。这种反常举动背后,一定隐藏着更深的图谋。
“继续密切监控,不要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张大山指示道,“另外,想办法查一下,‘奥丁资本’近期在生物科技领域,特别是与中药相关的基因技术、合成生物学方面,有没有新的投资或合作动向。”
他怀疑,“奥丁资本”的终极目标,可能不仅仅是控制一两家企业,而是试图从技术源头和行业标准上,掌控未来中药产业的发展方向。如果真是这样,那大山药业面临的,将是一场维度更高、更加残酷的战争。
与此同时,在马来西亚,张承志和哈菲兹博士精心筹备的“GAp标准热带适应性论证会”终于如期举行。他们邀请了当地农业部门官员、大学学者、行业协会代表和部分种植园主前来参观示范园。
论证会当天,示范园被打理得井井有条。张承志用流利的英语,结合详实的数据和图表,向与会者系统地介绍了GAp标准的核心理念、在热带地区的适应性调整方案以及示范园取得的初步成果。哈菲兹博士则从本土专家的角度,阐述了引进先进标准对提升马来西亚草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意义。
论证会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功。与会者亲眼看到了规范化管理带来的药材品质提升,对大山药业的技术实力和合作诚意留下了深刻印象。当地农业部门的一位官员甚至公开表示,会考虑将示范园作为本地区草药种植的参考样板。
消息传回国内,张大山倍感欣慰。儿子的努力没有白费,海外拓展终于看到了实质性的进展。然而,喜悦之余,梁致远关于“奥丁资本”反常动向的预警,像一片阴云,始终笼罩在他的心头。
他知道,表面的平静之下,深潭之中,暗涌正在积聚力量。下一波风浪,或许很快就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