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内瓦世界传统医药大会的会场,充满了国际化的学术氛围。西装革履的学者、药企高管穿梭其间,各种语言交织。大山药业的展台设计得颇具东方韵味,吸引了不少与会者驻足。李秀云流利的英文讲解和张承志展示的“地涌金莲”全息投影,都让人眼前一亮。
然而,真正的考验在主论坛演讲后的提问环节。
李秀云关于“道地药材标准化”的演讲刚结束,一位头发花白、神色严肃的欧洲学者便举手提问:“李博士,你提到GAp标准和追溯系统,这很好。但我想知道,你们如何量化‘道地性’?除了产地,土壤成分、气候年际变化对药材有效成分的影响,你们有长期、系统性的数据支持吗?还是仅仅依赖于经验?”
问题尖锐且专业,直指中药现代化与国际接轨的核心难点。会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李秀云身上。
李秀云深吸一口气,从容不迫地调出准备好的数据图表:“感谢您的提问。我们建立了连续十年的土壤、气候监测数据库,并与药材有效成分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例如,‘紫丹参’的丹参酮含量与特定微量元素比率和积温呈现显着正相关。这是我们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部分成果,详细论文已提交给大会组委会。”
她的回答有理有据,赢得了不少赞许的点头。但紧接着,一位来自某国际制药巨头研发部门的主管发难:“张先生(转向张承志),你提到的‘地涌金莲’替代抗生素的潜力令人感兴趣。但据我所知,其核心成分的化学结构尚未完全解析,作用机制模糊。没有清晰的分子靶点和严格的临床试验数据,如何让人信服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这是不是传统草药普遍存在的‘黑箱’问题?”
这个问题更具挑战性,触及了中医药理论体系与现代西方药理学之间的根本差异。张承志感到手心有些出汗,他看了一眼父亲和张大山,后者投来鼓励的目光。
张承志稳住心神,上前一步,用清晰的英语回答:“您的问题非常关键。我们承认,对‘地涌金莲’的认识仍在深化。目前,我们通过高通量筛选和网络药理学方法,已初步锁定其可能作用的几个关键炎症通路,并在细胞和动物模型上验证了其抗炎活性。我们正在与国际合作者共同设计更严格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方案。传统经验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而现代科学手段正在帮助我们打开这个‘黑箱’。”
他的回答不卑不亢,既承认了现状的挑战,也展示了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清晰的路径规划,展现了中国年轻一代科研人员的自信与务实。
问答环节在紧张而富有建设性的气氛中结束。虽然挑战重重,但大山药业展现出的扎实工作、开放态度和科学精神,给国际同行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为后续的潜在合作打开了大门。
就在张大山稍感欣慰之时,他接到了周明从国内打来的紧急越洋电话。周明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愤怒和后怕:“大山,省院的检测结果出来了!那病虫害不是天灾,是人为引入的外来物种!病原体样本里发现了实验室常用的基因标记!有人想毁了我们的‘地涌金莲’试验田!”
尽管早有预感,但听到确凿消息,张大山的心还是猛地一沉。果然,“奥丁资本”的黑手,已经伸向了他们最根本的基地!国内的斗争,远比国际舞台上的学术交锋更加残酷。
他强压下怒火,冷静指示:“周明,立刻报警,封锁现场,配合警方调查。所有基地进入最高戒备状态,加强安保和巡查。这件事,先严格保密,等我回来处理。”
挂断电话,张大山站在酒店房间的窗前,望着窗外日内瓦湖的宁静景色,内心却波澜起伏。国际舞台上刚刚经受住考验的荣耀,瞬间被来自家乡的阴险攻击所冲淡。他深知,这场保卫家园和事业的战争,远未结束,而且正变得更加复杂和危险。
他必须尽快回国,迎接新的、更严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