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苗计划”如同一剂强心针,不仅驱散了内部阴霾,更意外地催生了创新的火花。几位年轻研发人员提交的关于利用制药废渣开发生物肥料和饲料添加剂的方案,经过评审脱颖而出,获得了种子基金的支持。这个小项目不仅变废为宝,降低了成本,还为公司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也就在此时,梁致远从海外传来捷报:经过数轮艰苦谈判,大山药业与东南亚某国最大的中药集团“仁济堂”(与该国百年老字号同名,但无关联)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大山药业将以“地涌金莲”的生产技术和标准体系作价入股,与对方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在当地建立符合GAp标准的种植基地和加工厂,产品辐射整个东南亚市场。
这不再是简单的原料出口,而是技术标准和管理模式的输出,意味着大山药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跃上了一个全新的平台!
消息传来,整个公司沸腾了!这是真正的破局,是从“卖产品”到“卖标准”的质的飞跃!
张大山抓住这个机会,大张旗鼓地进行了内部庆祝和表彰,将这次合作的成功归结于每一位员工的努力,尤其是研发团队对品质的坚守。他宣布,将合资公司首年预期利润的一部分,作为特别奖励,发放给全体员工。
与此同时,李秀云团队不负众望,在“紫丹参”抗病品种选育上取得重大突破,新一代品种对常见的根腐病抗性显着提升,且有效成分含量更加稳定。这项成果,为应对国内日益激烈的品种竞争提供了坚实的“盾牌”。
而王斌带领的市场团队,在稳固传统渠道的同时,线上直销和社群营销做得风生水起,“大山健康生活馆”的App用户数量突破百万,形成了稳定的私域流量池,有效抵消了“华东药业”线下渠道封锁的影响。
曾经遥不可及的上市梦想,再次被提上日程。这一次,不再是空想。在专业机构的辅导下,大山药业开始了上市前的规范化改制和财务梳理工作。虽然过程繁琐痛苦,但每个人都充满了期待。
又是一个黄昏,张大山和李秀云再次登上靠山屯的制高点。俯瞰脚下,昔日的泥泞坡地早已被整齐划一的现代化温室和洁净厂房取代,晚霞映照下,熠熠生辉。远处,新的研发大楼和员工生活区正在拔地而起。
“真像一场梦。”李秀云轻声说。
“是啊。”张大山握住妻子的手,感慨万千,“但这场梦,是咱们一滴汗一滴汗浇出来的。”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坚定而充满希望:“等上市成功了,咱们就启动‘乡村中医馆’计划,让咱靠山屯和周边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好的中医药服务。”
李秀云依偎在丈夫肩头,脸上洋溢着幸福和自豪的光芒。
山下,灯火次第亮起,勾勒出大山药业更加壮阔的轮廓。从靠山屯的泥泞中跋涉而出的“金鳞”,历经风雨淬炼,终于在这一刻,积蓄了足够的力量,即将腾空而起,化身为龙,去更广阔的天空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