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了“长青资本”的苛刻条件,基地升级的资金缺口依然像一块巨石压在张大山心头。但他并不后悔自己的决定,企业的根和魂不能丢。他一边催促周明和王斌,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对基地进行小规模的优化改造,一边继续寻找其他融资渠道,哪怕慢一点,也要守住底线。
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事情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转机。这天,县里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亲自打来电话,语气热情洋溢:“张总啊!好消息!省里刚下来一个文件,要重点扶持一批像你们这样,有特色、有潜力、能带动农民增收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扶持力度很大,有专项资金!我看你们大山药业完全符合条件,赶紧准备材料申报!”
张大山一听,喜出望外!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他立刻组织精干力量,连夜准备申报材料,将大山药业“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GAp标准化种植、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的情况,以及“地涌金莲”等新项目的广阔前景,详实而生动地呈现出来。
材料报上去不久,省农业厅就派来了一个由专家和官员组成的考察组,到靠山屯进行实地评估。考察组看得非常仔细,从种植基地到加工车间,从研发实验室到与农户签订的保底收购合同,一项项核实。张大山和李秀云全程陪同,坦诚地回答每一个问题。
考察结束后,带队的副厅长握着张大山的手,感慨地说:“张总,你们干的是实实在在的事业啊!把传统的道地药材做成了现代化的产业,真正做到了富民一方,这才是乡村振兴应该扶持的典型!”
没过多久,喜讯传来:大山药业成功入选省“现代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联合体”项目,将获得一笔无偿的专项扶持资金和一笔长期低息贷款,总额恰好能覆盖基地升级第一期工程的大部分资金需求!
消息传开,公司上下欢欣鼓舞!这笔钱,来得太及时了,而且是政府扶持,没有任何附加的苛刻条件,完全符合张大山的期望和底线。
资金到位后,基地升级改造工程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周明亲自盯在工地,协调施工;李秀云带着技术团队,根据新标准规划种植区和加工车间的布局;王斌则忙着对接新设备的采购和安装。整个靠山屯基地,变成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大工地。
张大山每天都要到工地转几圈,看着破旧的大棚被拆除,现代化的连栋温室拔地而起,新的水肥一体化灌溉管道铺设到位,心里充满了激动和期待。
与此同时,李秀云团队研发的“药材快速无损检测仪”也进入了最后的调试阶段。这台仪器一旦投入使用,将极大提升大山药业的质量控制水平,为应对即将到来的严格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一天傍晚,张大山和李秀云并肩站在即将完工的新加工车间前,夕阳的余晖洒在崭新的厂房外墙上,泛着金色的光芒。
“秀云,咱们这次,总算走对了一步棋。”张大山感慨道。
李秀云点点头,微笑着说:“是啊,守住根本,才有未来。政府扶持我们,看中的不就是我们扎根农村、带动农民、做实事的态度吗?”
“嗯!”张大山用力点头,“等基地升级完成,咱们的腰杆就更硬了!到时候,‘华东药业’再想卡咱们脖子,就没那么容易了!”
虽然前路依然挑战重重,但此刻,张大山的内心充满了信心和力量。他相信,只要方向对了,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走下去,就一定能带领大山药业,走向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