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长安,绿意盎然,西市的槐树郁郁葱葱,为 “逸品轩” 门前投下大片阴凉。李逸正在后院的农具区,查看新一批 “逸品犁” 的生产进度 —— 自从东市分店稳定盈利、平民巷互助计划广受好评后,他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农具业务中,“逸品犁” 不仅在民间热销,连长安周边的军营屯田,都开始小批量采购。
“公子,门口有位将军模样的人,说是禁军统领,要找您谈农具采购的事。” 阿福匆匆跑进来,语气带着几分紧张。禁军统领掌管长安防务,身份尊贵,寻常商户根本没机会接触,对方突然上门,让阿福有些不知所措。
“禁军统领?” 李逸心里一动,放下手中的犁头,快步走向前店。刚到门口,就看到一位身着明光铠的男子站在 “逸品天下” 匾额下,身高八尺有余,面容刚毅,腰间佩着一把长刀,眼神锐利如鹰,正是程咬金之子、现任禁军统领程处默。
程处默也看到了李逸,大步走上前,声音洪亮如钟:“你就是‘逸品轩’的李逸?我是禁军统领程处默。”
“末学李逸,见过程统领。” 李逸连忙躬身行礼 —— 他早有耳闻,程处默继承了程咬金的勇猛,却比父亲多了几分沉稳,在禁军中威望很高,连唐太宗都对他颇为信任。
“不必多礼。” 程处默摆了摆手,目光落在农具区的 “逸品犁” 上,“我听说你改良的‘逸品犁’效率很高,上个月禁军在城外屯田,买了十具试用,果然比普通犁省力三成,耕地速度也快了两成。这次来,是想跟你订两百具,用于禁军夏季屯田,月底前要交货,你能做到吗?”
两百具?李逸心里一喜 —— 之前禁军只小批量采购,这次一次性订两百具,不仅能大幅提升农具业务的营业额,还能打开官方采购渠道,对 “逸品轩” 的发展至关重要。但他也清楚,月底前交货意味着只有二十天时间,王记铁匠铺目前的产能是每天十具,二十天最多能做两百具,刚好能满足需求,只是需要加班加点。
“程统领放心,月底前一定交货!” 李逸坚定地说,“每一具‘逸品犁’都会严格质检,保证质量,绝不会影响禁军屯田。”
程处默没想到李逸这么爽快,满意地点了点头:“好!我就喜欢你这爽快劲儿。这是定金一百贯,交货时付清剩下的九百贯。要是做得好,以后禁军的农具采购,优先考虑你这‘逸品轩’。”
李逸接过定金,连忙让阿福登记入账,又亲自带着程处默参观农具区,介绍 “逸品犁” 的改良细节:“程统领您看,这弧形犁头经过三次打磨,减少阻力的同时还更耐用;脚踏板用的是硬木,上面刻了防滑纹,雨天也不用担心打滑;犁柄缠了软布,长时间扶犁也不会磨手。”
程处默仔细查看犁具,又试着推动了一下,果然如李逸所说,轻便又稳当。他对身边的副将说:“你看,这‘逸品犁’比咱们之前用的犁好多了,月底交货后,尽快分发到各屯田点,让士兵们早日用上。”
副将连忙应下。程处默又和李逸敲定了交货地点(禁军城外屯田大营)和验收标准,才带着副将离开。
送走程处默,李逸立刻召集王师傅和农具区的伙计,在铁匠铺召开紧急会议,下达 “二十天赶制两百具逸品犁” 的任务。
“两百具?二十天?” 王师傅皱着眉,“公子,咱们现在每天最多做十具,二十天刚好两百具,可铁匠们已经连续加班半个月了,再加班,怕是撑不住啊。”
“辛苦大家再坚持一下。” 李逸诚恳地说,“这是禁军的订单,要是能按时完成,以后官方采购的单子会越来越多,咱们的农具业务就能更上一层楼。我会给每位铁匠每天加两贯工钱,管三餐,保证大家不会白辛苦。”
铁匠们听说有额外工钱,又能和禁军合作,都来了干劲,纷纷说:“公子放心,我们一定按时完成!”
接下来的二十天,王记铁匠铺灯火通明,日夜不休。李逸每天都泡在铁匠铺,要么帮忙搬运材料,要么检查犁具质量,要么给铁匠们送茶水点心,和大家一起加班。苏瑶听说后,还从苏府调来了十位帮工,负责打磨犁头和组装犁身,大大加快了生产进度。
期间,程处默还派人来视察过两次,看到铁匠们热火朝天的工作场景,以及已经完成的一百多具逸品犁(质量达标、做工精致),对李逸的执行力更加认可。
第二十天清晨,两百具逸品犁全部制作完成,整齐地摆放在铁匠铺前的空地上,每一具都擦得锃亮,犁头泛着冷光,脚踏板和犁柄完好无损。李逸让人雇了十辆马车,将逸品犁运往禁军城外屯田大营。
程处默早已在大营门口等候,看到马车运来的逸品犁,立刻让人开箱验收。禁军士兵们围上来,拿起逸品犁仔细查看,又试着在旁边的空地上耕了几下,纷纷称赞:“这犁真好用!比之前的犁轻多了!”“有了这犁,咱们屯田能省不少力气!”
验收合格后,程处默当场付清了剩下的九百贯货款,笑着对李逸说:“李公子,你果然没让我失望!两百具犁,质量好,交货及时,够爽快!”
“能为禁军服务,是‘逸品轩’的荣幸。” 李逸笑着说,又让人搬来十个木箱,“程统领,夏季军营蚊虫多,我特意让伙计们准备了一些驱蚊香膏,送给将士们用,希望能帮大家减少蚊虫叮咬之苦。”
程处默愣了一下,打开木箱 —— 里面装满了小巧的陶罐,每个陶罐里装着浅绿色的香膏,散发着淡淡的艾草和薄荷味。他拿起一罐,闻了闻,惊讶地说:“这香膏能驱蚊?”
“是的。” 李逸解释道,“这是用本土的艾草、薄荷和蜂蜜制作的草本香膏,涂抹在身上,能有效驱赶蚊虫,而且温和不刺激,将士们在野外屯田,再也不用担心被蚊虫叮咬了。”
之前西域香料断供时,李逸研发的草本香膏一直很受欢迎,尤其是夏季,销量更是翻倍。他知道禁军在野外屯田,夏季蚊虫肆虐,将士们常被叮咬得无法安睡,特意准备了这批驱蚊香膏,既是贴心之举,也是为了巩固与禁军的合作关系。
程处默拿起一罐香膏,递给身边的副将:“你去试试,看看效果。”
副将拿着香膏,在手臂上涂抹了一些,走到旁边的草丛旁。原本围着草丛飞舞的蚊虫,果然纷纷避开,再也不敢靠近。
“真的能驱蚊!” 副将惊喜地说,“统领,这香膏太实用了!咱们在野外屯田,晚上蚊虫多,将士们经常被咬得睡不着,有了这香膏,大家就能睡个好觉了!”
程处默看着李逸,眼神里满是赞赏 —— 他原本以为李逸只是个会做生意的商人,没想到还这么贴心,能想到将士们的需求。这罐小小的驱蚊香膏,比任何贵重的礼物都让他感动。
“李公子,你这礼物太贵重了!” 程处默拍着李逸的肩膀,语气真诚,“我代表禁军将士,谢谢你!你不仅农具做得好,还这么关心将士,这份心意,我记在心里了。”
李逸笑着说:“程统领客气了。将士们为保卫长安辛苦屯田,我只是做了点微不足道的小事,能帮到大家就好。”
当天下午,程处默在军营设宴,招待李逸。宴席上,程处默喝了几杯酒,对李逸说:“李公子,我看你是个有能力、又贴心的人。以后禁军所需的农具(如犁、锄头、镰刀)、日用品(如肥皂、香膏、毛巾),都优先从你这‘逸品轩’采购,咱们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你看怎么样?”
李逸又惊又喜 —— 长期合作!这意味着 “逸品轩” 不仅获得了稳定的官方订单,还能借助禁军的影响力,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公信力,对未来拓展其他官方渠道(如兵部、户部)也有很大帮助。
“多谢程统领信任!我当然愿意!” 李逸连忙答应,“我保证,‘逸品轩’会提供最好的商品和服务,绝不辜负禁军的信任!”
程处默满意地点头,让人拿来纸笔,当场草拟了长期合作协议:“禁军每年向‘逸品轩’采购不少于五百具农具、两千块肥皂、一千罐香膏,价格按市场价的九折计算;‘逸品轩’需保证商品质量,优先供货,若商品出现质量问题,需无条件退换。”
李逸仔细看了协议,没有任何问题,当场签下自己的名字,按上指印。程处默也签下名字,盖上禁军统领的印章,将协议分成两份,一份递给李逸。
“合作愉快,李公子!” 程处默举起酒杯,“以后咱们就是朋友了,在长安遇到什么麻烦,尽管找我!”
“合作愉快,程统领!” 李逸举起酒杯,一饮而尽。他知道,这份协议的签订,是 “逸品轩” 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标志着 “逸品轩” 从民间商铺,正式进入官方采购体系。
宴席结束后,李逸乘坐马车返回长安。一路上,他看着手中的合作协议,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 从西市的小店铺,到东市的高端分店,从平民巷的互助计划,到禁军的长期合作,他在唐朝的创业之路,一步步走向成熟。
回到 “逸品轩”,李逸立刻将与禁军合作的消息告诉了苏瑶和陈先生。苏瑶笑着说:“李公子,你真是太厉害了!能和禁军达成长期合作,不仅能稳定营收,还能提升‘逸品轩’的地位,以后再也不用担心被小吏刁难了。”
陈先生也赞叹道:“这就是‘贴心服务’的力量!你送的那批驱蚊香膏,看似小事,却打动了程统领,才有了长期合作的机会。经商不仅要卖好商品,还要懂人心,你做到了。”
李逸笑着说:“这也多亏了大家的帮忙,要是没有王师傅按时完成逸品犁,没有苏小姐调派帮工,我也无法顺利拿下这个订单。以后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做好商品和服务,不辜负每一位顾客的信任。”
消息很快传遍了长安的商户圈。之前曾刁难过李逸的西市令赵虎,听说 “逸品轩” 和禁军达成长期合作,吓得再也不敢打 “逸品轩” 的主意;其他商户则纷纷羡慕,说 “李逸真是好运,能搭上禁军这条线”,却没人知道,这份 “好运”,是李逸用优质的商品、高效的执行力和贴心的服务换来的。
接下来的日子,“逸品轩” 按照协议,开始为禁军供应农具和日用品。李逸特意成立了 “官方订单专项小组”,由阿福负责对接,确保每一笔订单都按时、按质完成。禁军将士对 “逸品轩” 的商品赞不绝口,程处默还特意在唐太宗面前夸奖 “逸品轩” 的商品 “实用、贴心,能解将士之苦”,让唐太宗也对 “逸品轩” 有了印象。
李逸站在 “逸品轩” 的农具区,看着伙计们打包好的农具,准备运往禁军大营,心里充满了期待。他知道,与禁军的合作只是开始,未来,他还要拓展更多的官方渠道,让 “逸品轩” 的商品,不仅走进寻常百姓家,还能走进军营、走进官府,成为大唐最值得信赖的品牌。
而他的唐朝创业传奇,也因这份官方合作协议,翻开了新的、更加广阔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