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
用早餐时。
云荑明显感觉到,封景行的面色很不好。
像是大病一场后的苍白。
又像是一整夜没有睡的缘故。
不会是工作了一个晚上吧?
这人大病初愈没多久,又开始糟蹋身体了。
只是,他怎么就这么执着这对袖扣呢?
今天依旧戴着。
弄得云荑浑身不自在,还有些小小的负罪感。
要不,哪天得空了,再去给他买一对?
至少两对换着戴啊……
冯时姻的面色也不太好。
看着神情憔悴,也是没睡好的样子。
云荑默默吃自己的早餐。
吃完打了声招呼,匆匆去了公司。
唉,不是自己该管的事情,千万别管。
任他们自己去最好。
——
等到了公司。
云荑继续投入到苏廧市民族文化旗舰店的项目中。
这个项目与之前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的商业项目截然不同。
要求在设计上深度融合当地民族特色与现代奢侈品前沿高端审美。
挑战不小。
她花大量时间研究苏廧市的民族文化。
从当地传统服饰纹样、建筑特色到民间工艺。
都做了详细梳理。
邱值和陆亦桉现场勘查的两天里。
云荑已经初步构思了几个设计方向,并制作了意向方案ppt汇总。
周四上午。
邱值和陆亦桉带着现场的一手资料和详细尺寸返回公司。
第十专项设计小组立即召开项目启动会。
邱值先展示了现场照片、视频和测量数据。
项目位于苏廧市古城区与新城区交汇处。
是一栋颇有历史底蕴的旧建筑。
内部结构复杂,有许多需要巧妙利用的角落和原有特色构件。
如雕花梁柱、青砖石墙等。
这些都需要保留或融合。
“现场条件比预想的更复杂。”邱值语气严肃。
“原有建筑结构有很多限制,但同时也很有特色。”
“设计不能破坏这些历史痕迹。”
“反而要利用它们烘托‘民族’与‘文化’的主题。”
“同时必须满足盛寰品牌高端、前沿的调性,以及功能性需求。”
邱值打开另一个文件夹。
里面是苏廧市当地一些极具民族特色的历史建筑照片。
以及一些被政府表彰过的优秀设计方案。
大家针对这些方案做了深入探讨和学习。
随后,邱值看向自己组员:
“现在请各位阐述一下自己对这个项目的初步设计理念和思路。”
“方意可,从你开始。”
——
方意可的思路偏向“新中式”。
她主张用现代极简的框架融入提炼过的民族符号。
好达到一种现代与古代、时尚与历史的融会贯通。
如将刺绣图案转化为金属屏风,或用数字化手段呈现传统纹样等……
理念清晰。
但邱值点评“略显保守,品牌特色不够突出”。
——
陈璐想打造一个“沉浸式民族文化体验空间”。
加入大量互动科技元素,再让顾客能亲自体验传统工艺。
邱值肯定了创新性。
但指出成本控制和商业落地性是巨大挑战。
——
徐知悠的主题是‘经纬之间,时光对话’。
她切换页面,展示她搜集的苏廧当地特有的纺织工艺。
尤其是一种濒临失传的复杂挑花绣和古老建筑构件的图片。
“苏廧的民族文化,最打动我的是‘手工感’和‘时间沉淀的痕迹’。”
“我想摒弃符号化的提取。”
“尝试将这种‘手工’、‘痕迹’与盛寰‘精致’、‘奢华’的基因进行一场对话。”
她提出具体方案:
针对材料、工艺、空间叙事等多元化对话。
让顾客从充满历史感的旧空间逐步走入越来越现代、惊艳的“新盒子”。
仿佛经历一场从过去到未来的旅程,完美展示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焕新。
……
徐知悠讲完。
邱值看着ppt上的挑花绣图片和概念草图,手指在桌上轻敲。
“这个思路……很有潜力。”
“风险在于手工技艺的现代化转换难度高,成本也不低。”
“且如何确保最终效果不显突兀,而是真正融合的高级感?”
徐知悠表示这是她接下来需要重点深化的地方。
邱值给出可以进一步深化的肯定。
——
轮到云荑。
云荑连接好自己的电脑,起身走到会议桌前。
她切换着ppt,屏幕上出现了一张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效果图。
并非完整的空间,而是一种概念的呈现——
浓烈到极致的黑暗与一束极其精准、锐利的光。
光影交错间,隐约可见繁复精美的民族纹样在光中流淌。
“我的核心概念是——‘破茧之光,影述华章’。”
这个主题,其实是冯时姻的眼睛给她带来的设计灵感。
她开始详细阐述:
“我认为这个空间不应该仅仅是‘展示’民族与现代的元素。”
“而应该是一场关于‘看见’与‘发现’的体验探索。”
“就如同,一位眼科医生引导失明患者去‘看见’去‘发现’。”
“而我们的设计,同样可以引导消费者的大脑主动去‘看见’和‘探索’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文化与奢华。”
她放大效果图的一个局部:
“首先,是光影的极致运用。”
“我主张打造一个‘沉浸式探索光影体验剧场’。”
“整体空间基调会是深沉、内敛甚至有些神秘的。”
“营造出一种‘茧’或‘夜幕’般的氛围。”
“然后,再用最前沿的精准照明技术——甚至可控的激光投影——”
“如同手术刀一样。”
“精确地、一点点地‘点亮’我们要展示的商品和民族元素。”
“消费者进入空间,不会一下子看到所有东西。”
“而是需要适应光线,跟随我们预设的光影路径。”
“一步步去发现一件刺绣的惊人细节,一块玉石的温润内蕴,一段银饰的繁复工艺等等……”
“这就像大脑视觉神经被重新唤醒的过程。”
“从暗到明,从模糊到清晰,从整体到细节。”
“这种‘发现’的惊喜感,本身就会极大地提升商品的价值和顾客的记忆点。”
她切换到下一张ppt。
展示一些民族元素解构再设计的草图:
首先,是民族元素的‘显’与‘隐’。
比如:
将苗绣的龙纹转化为地面激光引导路径。
将侗族大歌的声波图样,用极细的光纤镶嵌在深色墙体里;
只有靠近特定角度才能察觉其流动的光。
将蜡染的冰裂纹做到玻璃隔断上;
只有光线穿过时,地上才会映出美丽的花纹……
等等诸如此类。
这些设计,是‘隐’的。
需要顾客去互动、去发现。
而商品本身,则作为最亮的‘显’的存在。
被这些隐性的文化脉络所烘托和诠释。
这既满足了品牌的前沿高端调性——
因为技术感和体验感十足,又深度融入了民族文化。
不是浮于表面,而是需要用心去‘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