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的喧嚣与热闹,如同潮水般渐渐退去,留下了满地的红色炮屑和萦绕在心的温暖余韵。到了大年初二,按照传统习俗,便是开始“走亲戚”,去往各自的姻亲家拜年的日子了。
陈诚一家早早起来,准备出门。三叔陈向军一家已经驱车前往位于新余市的岳父家,路途不近,需要几个小时车程。二叔陈向党一家则要去隔壁镇的岳父家。而陈诚一家,今天的目的地是他舅妈家。
提起外公外婆,陈诚心中总会掠过一丝淡淡的伤感。两位老人都走得早,外公在六十多岁上便因病去世,据说年轻时也是个能干要强的人,可惜命运不济。外婆则是在陈诚的舅舅意外离世后,因悲伤过度,没过几年也撒手人寰。因此,如今去拜年,与其说是去外公外婆家,不如说是去看望守寡的舅妈和两个表哥。这里需要明确,既然母亲叫贺兰英,那么舅妈就是母亲的嫂子,舅舅自然也姓贺。
陈诚的舅舅意外早逝,留下了舅妈和两个年纪尚小的儿子。家里的顶梁柱塌了,日子一度极为艰难。作为亲妹妹,陈诚的母亲贺兰英毫不犹豫地扛起了帮扶嫂子和侄子的责任。两个表哥的学业,尤其是大表哥后来去美国留学的费用,几乎都是贺兰英一手承担下来的。这份雪中送炭的恩情,沉甸甸地压在舅妈一家心上。
如今,舅妈在贺兰英的超市里负责管理财务,算是有了份稳定且体面的工作,具体工资多少陈诚不清楚,但他知道母亲绝不会亏待自家人。大表哥 贺云峰 ,已然学成归来,他是北大的高材生,后又赴美深造,如今听说是在华尔街做金融,是名副其实的精英。二表哥 贺云宇 ,也是争气,考上了哈工大,毕业后进了部委下属的研究所,端上了铁饭碗,前途无量。兄弟二人都深知,若非姑姑倾力相助,他们的人生绝无可能达到如今的高度。
除了舅妈这边,陈诚还有个姨妈,也姓贺,嫁到了和舅妈同村。姨父姓刘,是村支部书记,在当地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姨妈家有三个孩子:大女儿 刘雨婷 ,儿子 刘群山 ,小女儿 刘雨玉 。表哥刘群山考上了南昌大学学医,前世记忆里,这位表哥后来在南昌某家大医院做到了副院长,也是事业有成。大表姐刘雨婷在吉安做生意开餐饮店,小表姐刘雨玉嫁了个厨师,也从事餐饮行当,只是陈诚前世后来因自身原因,与这些表亲走动渐少。
今年是陈诚重生后第一次来舅妈家拜年。车子刚到村口,就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气氛。舅妈家显然比往年热闹许多,不仅他们一家来了,姨妈一家,甚至舅妈娘家的一些侄子也过来拜年了。院子里人头攒动,欢声笑语不断。
母亲贺兰英和贺姨妈一到,就挽起袖子钻进厨房,帮着舅妈张罗午饭,三个女人在灶台间忙碌,说着体己话,气氛融洽。父亲陈向生则和刘姨父、以及舅妈家的男客们在客厅喝茶聊天。
陈诚和弟弟陈赟很快就被表哥表弟们围住了。大表哥贺云峰穿着一身合体的休闲西装,气质沉稳,看到陈诚,他笑着主动上前,用力拍了拍陈诚的肩膀,眼神中带着欣赏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
“小诚!可以啊你小子!现在可是国际大明星了!我在美国纽约那边都听到你的歌了,财经频道休息间隙都在放,好几个搞金融的同事还跟我打听你呢!”
陈诚这是第一次如此清晰地了解大表哥的动态,前世模糊的记忆瞬间清晰起来,他心中也有些惊讶,没想到自家老表混到了华尔街。
“峰哥!我还真不知道你在美国!你也在纽约?怎么不来找我?连个联系方式都没有!”陈诚半是埋怨半是惊喜地说。
“怪我怪我!”贺云峰笑着掏出手机,“那时候你正忙着唱片宣传,估计也找不到人。来,赶紧存一下,以后去纽约,必须来找我!哥带你转转华尔街,感受一下金钱世界的脉搏。”
两人互相存了号码,陈诚好奇地问:“峰哥,你在华尔街具体做什么?”
“在一家投行,主要负责亚太区的资产证券化和风险建模。”贺云峰回答得专业而精准,一股精英气场自然流露。
陈诚心里暗暗咋舌:“卧槽,自家老表还真是个金融高端人才,前世怎么就没多联系呢!”他想起前世自己因个人问题有些封闭,刻意疏远了这些亲戚,心中不免有些遗憾,也更加珍惜眼前这重新建立起来的联系。
二表哥贺云宇性格更内敛些,像个搞科研的,但也笑着跟陈诚聊了聊他研究所里的一些趣事。表弟刘群山则是满脸崇拜地看着陈诚这个“明星表哥”。一帮年轻人聚在一起,很快就打成了一片,聊着彼此的工作、学业和见闻,气氛热烈。两位表姐刘雨婷和刘雨玉也过来打了招呼,关心了一下陈诚的生活。
中午,舅妈家准备了丰盛的宴席招待各方亲戚。席间,长辈们回忆往昔,感慨生活不易,也欣慰于孩子们都争气成才;小辈们则畅想未来,交流着外面的世界。陈诚看着母亲和舅妈、姨妈在席间默契地互相夹菜,低声交谈,眼中偶尔闪过的泪光,明白这其中包含了太多难以言说的艰辛与相互扶持的深情。
热热闹闹地吃完午饭,陈诚和弟弟陈赟悄悄跟父母商量:“爸,妈,我们是不是该回去了?今天不是说几个姑姑都要来我们家吗?爷爷奶奶年纪大了,怕他们忙不过来。”
贺兰英看了看时间,又看了看这边热闹的场面,虽然不舍,但也觉得儿子说得有理。她走到舅妈身边,低声说了几句。舅妈理解地点头:“是该回去了,别让老人家累着。你们能来,嫂子我就很高兴了!”
于是,陈诚一家便向舅妈、姨妈及各位表亲告辞,驱车返回乡下老宅。
果然,当他们回到老宅时,院子里已经停了两辆陌生的车。二叔二婶和他们的孩子已经回来了,而更让陈诚惊喜的是,他的三个姑姑全家也都到了!
大姑 陈芝秀 ,嫁给了隔壁县公安局局长刘建国,夫妻二人一儿一女,儿子刘波,女儿刘颖(女儿是08年出生的,那时候放开二胎的时候),都继承了父亲的一些特质,显得端正稳重。
二姑陈芝柳 ,姑父彭定康自己经营着一家建筑公司,在吉安承接一些小工程,二姑则是市里的小学老师。他们有一儿一女,大女儿彭晓粒,儿子彭伟)也是放开二胎的时候生的)。
最让陈诚印象深刻的是三姑陈芝兰 。三姑和三姑父是大学同学,虽然三姑只读了个专科,但两人极具闯劲,在九十年代就毅然南下深圳,摸爬滚打,如今经营着一家规模不小的装修公司。在前世的记忆里,三姑家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年入数千万,是亲戚里先富起来的典型。他们目前只有一个女儿,叫高文文,年纪尚小。
老宅再一次被欢声笑语填满。姑姑们围着爷爷奶奶嘘寒问暖,姑父们则和父亲、二叔聚在一起,谈论着各自领域的情况。孩子们更是彻底撒了欢,楼上楼下、院里院外地追逐嬉戏。陈诚和弟弟妹妹们自然又成了孩子王,带着一群小萝卜头玩闹。
看着这济济一堂的景象,陈诚靠在门廊的柱子上,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前世的他,因为内心的壁垒,错过了太多这样的团聚时光。而今生,他能清晰地叫出每一个亲戚的称谓,能自然地融入这热闹的亲情氛围中,这种感觉,真好。家族的脉络在他心中从未如此清晰、如此温暖。这不仅仅是过年,更是一场血缘与亲情的盛宴,让他这个“归来者”深深沉醉,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要守护这份珍贵情感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