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恭虽未开口,但那紧锁的眉头和审视的目光,也清楚表明了他的疑虑。他亲自攻打过黑石坞,深知其险固。
长孙无忌则相对冷静,他看向吴战,语气平和:“吴将军既有良策,不妨细细道来。陛下与诸位同僚,皆愿闻其详。”
李世民没有说话,只是用那双深邃如渊的眸子注视着吴战,手指在御案上无意识地轻轻敲击,等待着下文。他欣赏吴战的锐气与胆魄,更期待他能再次带来惊喜。
吴战感受到那无形的压力,但他心志已坚,目光清澈而镇定。
“程将军所言极是,黑石坞确是一块硬骨头,强攻必付出惨重代价,且耗时日久,于我军全局不利。” 旋即,他转向李世民和众人,声音清晰而沉稳地开始阐述他的计划:
“陛下,诸位将军。卑职此前于黑石村解围,与村民有所接触,得知数事,结合飞云骑俘虏供词,或可寻得破绽。”
“其一,黑石坞并非铁板一块。坞主崔氏虽为当地豪强之首,掌控坞堡,但其下尚有数家小姓,平日里受崔氏压制,积怨已久。尤其近日,崔氏为加固防务,强征各家钱粮丁壮,更引不满。此乃内隙,可为我所用。”
“其二,黑石坞虽号称效忠高丽,然其本质,仍是地方豪强,首要在于保全身家性命与宗族产业。此前抗拒王师,一是畏我大军雷霆之势,二是受盖苏文威逼利诱,三则是不知我大唐怀柔之策。若让其知晓顽抗必死,投诚可生,甚至可得封赏保全,其心必乱。”
“其三,也是最为关键之处,”吴战目光锐利,“黑石坞之所以能在此地立足,倚仗有三:地势之险,存粮之丰,以及与外界,尤其是与盖苏文主力及北方潜在盟友的联络!如今,飞云骑覆灭,其羽翼已折一支。若我军能展示雷霆手段,同时断绝其外援希望,再施以离间、威慑、利诱之策,其内部必生变乱!”
他停顿片刻,让众人消化这些信息,然后才抛出核心方案:
“故,卑职之策,名曰‘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内外并举,迫其自溃’!”
“明面上,请尉迟将军、程将军率主力大军,携攻城器械,大张旗鼓,陈列于黑石坞之下,做出不日即将发动总攻之势!此乃‘示形’,以泰山压顶之威,震慑坞内,使其日夜惶恐,不敢出寨半步,亦无力他顾!”
“暗地里,可分三路行事:”
“第一路,由卑职亲自挑选精干斥候及通晓高丽语、熟悉当地情状之人,乔装潜入,或利用黑石村等外围关系,设法联络坞内对崔氏不满之家族,晓以利害,许以重诺,策动其作为内应。此为‘用间’。”
“第二路,请陛下遣一能言善辩之士为使者,持陛下明诏及那缴获的密件附件,可适当修改,突出高丽勾结外族、不惜牺牲地方豪强的意图,公然入坞劝降。诏书中可明确承诺,若崔氏幡然醒悟,献坞归顺,不仅保全其宗族性命,更可表奏朝廷,赐予官爵,使其光耀门楣。若其执迷不悟,破坞之日,鸡犬不留!此乃‘威逼’与‘利诱’并行。”
“第三路,亦是杀手锏!”吴战声音转冷,“请陛下速派一支精锐轻骑,由得力将领统帅,携陛下符节,星夜兼程,北上渗透至金山与北方诸部之间活动。不必寻求决战,只需不断袭扰高丽偏师之哨探、粮队,并广布谣言,宣称大唐已与靺鞨、契丹大部达成和解,高丽阴谋已然败露!同时,若有高丽或诸部信使,尽力截杀!此举,意在彻底切断黑石坞与外界联系的幻想,让其成为一座孤岛,断绝其等待外援的希望,此为‘绝援’!”
他最后总结道:“如此,外有大军压境,内有隐忧暗流,上有天子招抚明诏,外有援军断绝之噩耗。四面楚歌之下,那崔氏除非真想拉着全族陪葬,否则,唯有开城纳降一途!即便其内部有死硬之辈,在我内应策动下,亦不难制造混乱,为我军强攻创造良机。此策若行,快则三五日,慢则旬月,黑石坞必下!且能最大程度保全坞内物资,尤其是那至关重要的存粮!”
一番长篇论述,条理清晰,环环相扣,将军事威慑、外交斡旋、情报渗透、心理攻势融为一体!帐内众将,从最初的质疑,到中间的沉思,再到最后的惊叹,神色变幻不定。
程名振张大了嘴巴,半晌才喃喃自语。
“好小子……你这脑子是怎么长的?弯弯绕绕比俺老程吃的盐还多!”
尉迟恭缓缓吐出一口浊气,看向吴战的目光中,少了几分审视,多了几分真正的认可:“此策……老成谋国,思虑周详。若能顺利执行,确有很大把握。”
长孙无忌抚掌赞叹:“妙哉!吴将军此计,深得兵法‘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之精髓!将一场血肉横飞的攻坚战,化为一场不见硝烟的心理战与谋略战!若能成功,不仅可得黑石坞粮草地利,更能彰显陛下天威与仁德,震慑辽东所有心怀观望之辈!善!大善!”
所有人的目光最终都投向了御座之上的李世民,他才是最终的决策者。
李世民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但那双深邃的眼中,却闪烁着越来越亮的光芒。吴战的策略,不仅大胆,而且极其精准地抓住了问题的核心——人心。他不仅看到了黑石坞的城墙,更看到了城墙后面那些活生生的人,以及他们心中的恐惧、欲望和裂痕。
“好一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内外并举,迫其自溃’!”李世民终于开口,声音中带着毫不掩饰的激赏,“吴战,你不止有万夫不当之勇,更有运筹帷幄之智!朕心甚慰!”
他霍然起身,一股决断的霸气弥漫开来:
“即依吴战之策行事!”
“尉迟恭、程名振!”
“臣在!”二将踏前一步,声如洪钟。
“命你二人,率两万步骑,携所有攻城器械,明日拂晓,开赴黑石坞!不必急于进攻,给朕把声势造足!要让坞内每一只老鼠,都能感受到我大唐天兵的赫赫军威!”
“臣,领旨!”
“长孙无忌!”
“臣在!”
“由你亲自草拟招抚诏书,言辞需恩威并施,既要显朕怀柔四海之仁,亦要彰天兵碾碎螳臂之威,选派能言善辩、胆大心细者为使,持诏及‘修改’后的密件入坞!”
“臣,遵旨!”
“吴战!”
“臣在!”吴战心潮澎湃,再次行礼。
“朕命你全权负责‘用间’与‘绝援’两路事宜!左骁卫斥候营,并军中所有精通高丽语、熟悉风土人情者,任你挑选调配!朕予你临机专断之权,凡有利于策反、离间之事,可先斩后奏!至于北上‘绝援’之精锐轻骑……”李世民目光扫过众将,略一沉吟。
这时,一位一直沉默寡言,面容刚毅,站在尉迟恭身后侧的将领踏前一步,抱拳沉声道:“陛下,末将薛万彻,愿领此命!”
薛万彻,亦是军中闻名之骁将,以勇悍果决着称。
李世民看了他一眼,又看了看吴战,决断道:“好!薛万彻,朕予你五千精骑,多配弓弩,轻装简从。你部不受任何其他将领节制,只听朕与吴战将军指令!星夜北上,依吴将军之策行事!记住,你的任务不是决战,是搅局,是断信,是让高丽偏师与北方诸部,变成聋子、瞎子!”
“末将,万死不辞!”薛万彻慨然领命。
“诸将!”李世民目光如电,扫过全场,“此战,关乎东征全局!各部需紧密配合,依计而行!不得有误!”
“臣等遵旨!万岁!万岁!万万岁!”众将轰然应诺,声震营帐。
一场以黑石坞为棋眼,牵动整个辽东战局的宏大棋局,就此展开。而年轻的吴战,以其过人的勇略与智谋,真正步入了大唐帝国的军事决策核心,开始执子落盘。
夜色渐深,唐军大营却灯火通明,各部人马如同精密的齿轮,开始高速运转。明日,当太阳升起之时,兵临城下的恐惧与暗流涌动的杀机,将同时笼罩那座看似坚固的豪强坞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