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风拂过高台,卷起周明宽大的衣袖,亦吹动着张之栋官袍上的云雁补服。
空气里,血腥味与泥土的清新气息混杂,一如眼前新旧交替之局。
“周先生,下一步,剑指何方?”
张之栋的声音微颤,似有隐忧。
他问的不是湘省,不是湖广,而是这天下。
周明未即刻作答,他转过身,目光如渊,从远山收回,落在这位封疆大吏的面容。
他未见权臣的审视,只看到一张倦怠与困惑交织的面容。
“总督大人,”周明开口,语声不起波澜,“在问剑指何方之前,我们是否该先问一句,如今之天下,病在何处?”
张之栋心头一震,这个问题,他问了自己半辈子。
“病在……外敌环伺,国力衰颓。”他脱口而出,此乃朝堂上下之共识。
周明微摇其首。
“洋人者,不过疥癣之疾。观之凶悍,实则只要我身强体健,一口气便能吹散。”
他指尖轻触胸膛。
“真正的心腹大患,在于内里。”
“民智不开,则国无根基;体魄不强,则民无脊梁。”
“无根之木,无脊之民,如何能立于天地之间?外敌不来,亦会自腐自朽。”
一番话,如洪钟大吕,震荡张之栋心扉。
他宦海沉浮数十载,所见所闻,皆是裱糊粉饰,何曾有人如此洞彻肺腑,撕去这腐朽帝国的遮羞布。
“那……依先生之见,药方何在?”张之栋其声干涩,满含迫切的渴求。
周明未发一言,转身从侍立一旁的周锦萱手中,接过一卷书册,递了过去。
那册子并非寻常纸张,封面乃某种鞣制过的青色软皮,入手温润,上面笔力遒劲的楷书写着六个大字——《振华强国策》。
张之栋接过册子,指尖触及封面,竟生出万钧之感。
他翻开第一页,映入眼帘的并非空泛议论,而是一张以湖广两省为蓝本的详实舆图,上面朱笔细密勾勒着各种符号。
“以武协为纲,布武天下……”
他喃喃自语,目光续向下行。
计划第一步,便是以神州武道协会为骨架。
在湖广各府、县、乡、镇,设立分会与武馆,将《气血修炼法》前三层作为基础教育,无偿普及。
凡华夏子民,无论男女老幼,皆可修行。
“全民皆武……”张之栋的呼吸骤然凝滞。
他想到周明麾下那支坚凝如铁的黑甲军,想到那些以一敌百的武道强者。
若真能全民修习,此等磅礴之力,又当如何!
他目光续向下行。
计划第二步,是在各地武馆旁,配套建立新式学堂。
学堂不只教四书五经,更要教格物、算学、地理、历史。
凡振华体系学子,必须文武兼修。
武道修炼有成者,学分加权;文理优异者,可获贡献值,兑换武道资源。
“以武促学,以学明智……”张之栋手掌已然微颤。
此非仅强健体魄,更在启迪民智!
将最桀骜不驯的武夫,与最需引导的学子,用一套规则完美地捆绑。
他的目光落在第三步,双瞳骤然紧缩。
“改良农工,以商养战。”
计划书中,详尽绘就新式农具图纸,介绍了作物轮种、堆肥积攒之法。
尤令人叹为观止者,其提出将武者的劲力运用到工业生产中。
以暗劲锻压机代替蒸汽锻锤,以武者协作代替原始劳力,效能之增,何止十倍!
而所有产出,通过振华商行销往各地,换回的银钱与资源,再投入到武协与学堂建设中,形成完美闭环。
张之栋逐页翻阅,由初时的惊骇,转为难以置信,最终,灼热的光芒在其眸中燃起。
他看到了什么?
他看到了一个理想国度的雏形!
在此国度里,人人习武,体魄强健如龙,再无人敢之讥。
人人识字,通晓格物至理,民智大开,再不受愚弄。
武夫不再是恃强凌弱的江湖草莽,而是守护家国的战士,是推动生产的动力。
学者不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而是文武双全的栋梁。
而这一切的核心,便是那套贡献值体系。
它如无形之手,将农、工、商、学、武,天衣无缝地衔接,驱使每一个人为自身提升,去为集体贡献力量。
此何止强国之策,分明是一条康庄大道!
一条让他张之栋,名留青史,比肩上古三代圣王的通天大道!
“啪嗒。”
一滴浑浊之泪,落在《振华强国策》纸页上,瞬息洇散。
张之栋抬起头,这位年过花甲的封疆大吏,此时竟似孩童得获稀世奇珍,唇瓣颤动,老泪滂沱。
他对着周明,非以总督之尊,乃以求道者之姿,深揖不起,以示其诚。
“周先生……不,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怀吞吐日月之志!”
“之栋……之栋愿为先生马前卒,在湖广之地,为先生推行此策!虽千万人,吾往矣!”
周明默然凝视,少顷,伸手将他扶起。
“总督大人言重了。我与大人,是同道。”
他将那份策论复又合拢,放回张之栋手中。
“这份强国策,只是框架。具体推行,离不开总督大人在朝堂上的周旋与支持。湖广,只是一个开始。”
张之栋紧握策论,若握自身性命与来日。
他颔首如捣,眸中再无丝毫迟疑,唯余烈火般的决然。
“先生放心,自今日起,湖广官场,但有阻挠此策者,便是与我张之栋为敌,与天下苍生为敌!”
……
岳麓山大会,终是落下了帷幕。
数千武人,心潮激荡,怀揣对来日之无尽憧憬,似细流归海,散入神州各处。
神州武道协会牌子,在山下醒目之地挂起。
孙禄堂坐镇其中,李存义、程廷华、林世荣等人辅助,数日之内,竟将江湖纷乱人情,理得井然有序。
李书文与李瑞东,复踏上天下行走之途。
然此番,他们不再孤身二人。
身后,跟随着数百名自愿成为传道者的旧武道高手。
他们或许实力不及李书文二人,但眸中狂热,却无二致。
他们要去告诉天下所有还在迷茫中的同道,天门已开,新道已立。
旧时代丧钟,由岳麓山敲响,余音将响彻神州大地。
返回邵清官道上,车马辘辘。
周明坐在马车内,闭目养神。
他身旁,周锦诚、周锦国、周锦园三兄妹,正兴致勃勃地议论着协会架构,议论着那些旧武道宗师们拜服时令人心折之景。
“大哥真是太厉害了!就这么几下,就把整个江湖都收服了!”周锦园双眸闪烁,满是孺慕,语气中尽显崇敬。
周锦国亦笑声朗朗:“那是,也不看看是谁的大哥!那个张总督,最后还不是俯首听命。”
唯有周锦诚,在兴奋之余,心头却萦绕一丝忧色:“大哥,我们这么做,朝廷那边……”
周明徐徐启目,车厢内的喧闹霎时归于寂然。
他看着自己的弟弟妹妹,浅然一笑。
“星星之火,业已燃起。此后,只待其势成燎原。”
“至于朝廷?”
他眸光投向窗外,越过绵延田野与遥远群峰。
“当天下人人都开始修炼新武道,当人人都知道这条路能让他们吃饱穿暖,生得更具尊严时……谁是朝廷,还重要吗?”
“我们,就是在开创一个新的朝廷。”
一句话,车内三个年轻人心神为之巨震。
他们方才窥见自家大哥宏阔布局之一隅,那是一个远比收服武林、割据一方,浩瀚万倍之宏图。
周明不再续语,复闭双眸,意识沉入脑海。
那代表着文明气运的星河,在岳麓山论道之后,骤然间壮阔一环。
无数新汇入的光点,迸发前所未有之光华与炽烈。
他的唇角,勾勒微不可察之弧度。
民初世界这盘棋,至关重要的一着,已然落定。
是该看看现实世界,那边的火,燃势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