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谦的动作很快,不到一周时间,《陕东省未来产业投资基金试点方案(讨论稿)》的初稿便摆在了秦宇轩的办公桌上。草案充分吸收了外部机构的建议,明确提出了“市场化运作、政府引导、风险共担”的核心原则,详细规划了基金管理架构、投资决策流程与风险防控机制。然而,秦宇轩清楚,这份草案的通过,远非技术层面的完善所能决定。
李政在省委层面的“试点”提议,像一道无形的枷锁,既为方案争取了生存空间,也为其戴上了沉重的镣铐。如何在这有限的框架内,最大限度地保留改革的核心精神,成为秦宇轩必须破解的难题。他提笔在草案上细致批注,尤其强化了“容错机制”的具体条款,明确界定了“战略投资”与“国有资产流失”的边界,试图为未来的实际操作留下必要的弹性。
草案提交至省委常委会的前一天,秦宇轩主动约见了宋书记,进行了一次非正式汇报。他没有急于阐述方案细节,而是从宏观层面,再次强调了培育未来产业对于陕东长远竞争力的战略意义。
“宋书记,试点是必要的谨慎,但试点的目的,是为了蹚出一条可行的路,而不是为了证明此路不通。”秦宇轩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我们在机制设计上已经充分考虑了风险,现在更需要的是迈出第一步的勇气和决心。”
宋书记默默听着,手指轻轻敲击着沙发扶手,未置可否。最后,他只说了一句:“常委会上,充分讨论吧。”
与此同时,李政也没有闲着。他指示麾下智囊,同样准备了一份材料,重点论述“试点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十大风险点”,并建议成立一个由省委、省政府共同牵头的“试点工作监督小组”,意在加强对基金运作过程的实时管控。这无疑是在“试点”框架内,进一步收紧缰绳的举措。
省委常委会的讨论,果然异常激烈。支持秦宇轩的常委认为,方案已足够稳健,不应再层层加码,束缚手脚;而倾向于李政的常委则强调,越是创新之举,越需要加强监督,防患于未然。双方争论的焦点,集中在“监督小组”的权责范围以及“容错”的具体尺度上。
“我们不能因为害怕摔跤,就永远不让孩子学走路。”一位支持改革的常委直言。
“但也不能放任孩子在悬崖边奔跑而不加看护。”另一位常委立即反驳。
宋书记始终冷静地听着双方的辩论,直到最后才总结道:“改革要勇于探索,步子也要稳。试点方案原则通过,监督小组可以设立,但职责是监督程序合规和风险底线,不干预基金的具体投资决策。容错机制的具体条款,由省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细化,报省委备案。”
这是一个典型的平衡性决策,双方似乎都得到了部分想要的结果,但真正的博弈,从纸面方案转向了实际操作层面。秦宇轩争取到了决策自主的核心空间,但头顶上多了一个“监督小组”;李政未能阻止试点,但成功植入了一个制衡的楔子。
散会后,秦宇轩回到办公室,脸上并无多少喜悦。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试点能否成功,不仅在于方案本身,更在于未来第一个项目的选择、第一次投资的成败。那将是下一场更尖锐交锋的导火索。
方文谦轻声汇报:“省长,按照方案,我们需要尽快物色市场化基金管理人的备选机构了。”
“嗯,”秦宇轩颔首,“启动公开遴选程序,标准要严,过程要透明。我们要选的,不仅是专业能力,更是志同道合的伙伴。”
当晚,秦宇轩难得地准时回家。苏晓棠正在整理写生的行装,画具、颜料铺了半张桌子,神情专注而宁静。她看到丈夫回来,抬头笑了笑:“常委会开完了?顺利吗?”
“算是……过了第一关吧。”秦宇轩没有多说工作中的烦难,走到她身边,看着那些充满生机的颜料,“准备去哪写生?”
“去漓县,听说那里的古村落和山水很美。”苏晓棠眼中闪着光,“我想试着画一组水墨写生。”
“很好。”秦宇轩轻轻握住她的手,“家里有我,你放心去画。”
妻子的艺术追求,仿佛是他在这片权力博弈的泥沼中,所能触摸到的一片纯净天空。她的每一次远行和创作,都像是在提醒他,他所努力扞卫的,不仅仅是冷冰冰的经济数据和发展蓝图,更是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能够自由追寻美好生活的可能性。
他走到书房,再次凝视那幅墨荷。荷茎历经风雨,依旧挺拔。淬火之路,非一日之功。方案的通过只是起点,接下来的每一步,都需要更坚定的意志,更缜密的布局,以及……等待一个能够证明价值的契机。他拿起电话,拨通了省科技厅厅长的号码:“关于我们之前讨论的那个‘高温合金叶片’项目,技术论证进行到哪一步了?也许,它可以成为我们基金试点的第一个候选目标……”
窗外,夜色渐浓,城市灯火如星火般蔓延。秦宇轩知道,他必须让这点点星火,汇聚成足以照亮陕东未来的产业之光。这条路,他必须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