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常委会上的那声“惊雷”,其涟漪效应在接下来的二十四小时内迅速扩散、沉淀。原本若隐若现的阻力,如同被阳光直射的冰雪,虽未完全消融,却已失去了冻结一切的能量。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微妙的共识——是时候结束了。
评审终局
第二天上午九点整,陕重集团重组项目评审委员会终审会在省国资委大楼一间庄重的中型会议室召开。与之前开放式的评审会不同,这次会议参与者仅限于评审委员会全体成员、纪检组监督员以及必要的记录人员,气氛严肃而封闭。
会议桌上,三份最终入围方案的厚重文件并排摆放。委员会成员面前,则摆放着整合了专家评分、职工评审团打分、企业资质背调、方案可行性分析及社会效益评估的最终综合评分表。
主持会议的省国资委主任没有过多寒暄,直接进入议程:“各位委员,根据前期公开、严格的评审程序,所有数据和意见已经汇总。现在,请各位基于手中的综合评估材料,进行最终审议,并签署个人意见。”
会议室里只剩下纸张翻动和笔尖划过的沙沙声。委员们神色凝重,有人仔细核对着数据,有人闭目沉思,有人在与身旁的委员低声交换意见。
周亦菲作为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列席,她注意到,之前几位态度有些暧昧的委员,此刻下笔显得格外慎重。中纪委的关注,如同一道无形的标尺,衡量着每一个决定的分量。
审议过程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最后,所有委员在综合评估表和决议文件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文件被郑重地放入保密袋,由国资委主任和纪检组长共同签字封存。
“终审程序完成。评审委员会的建议将即刻上报省政府。”国资委主任宣布道,声音中带着一丝完成历史使命的释然。
省委决策
下午三点,省政府小会议室。秦宇轩主持召开了省长办公会,专题研究陕重集团重组事宜。评审委员会的最终建议文件被当场拆封。
建议书上,华远重工的综合得分清晰地位列第一。评审委员会的结论措辞严谨而肯定:“……经全面、客观、公正评估,认为华远重工方案在技术先进性、产业带动性、长期发展潜力及对职工负责态度等方面,显着优于其他方案,建议优先考虑。”
与会副省长和相关厅局负责人依次发言,均表示尊重评审委员会的专业意见。
秦宇轩在做最后总结时,语气沉稳而坚定:“陕重集团的重组,不仅关乎一个企业的生死,更关乎我省国企改革的决心和方向。评审委员会的结论,是基于事实和数据,遵循市场和法治原则做出的专业判断。我们必须尊重这个判断,支持华远重工参与陕重重组。这不仅是对两万陕重职工负责,也是对我省装备制造业的未来负责。”
会议一致通过,同意按照评审委员会建议,确定华远重工为陕重集团战略重组优先谈判对象。方案将按程序报请省委最终审定。
一锤定音
翌日,省委常委会再次召开。有了评审委员会的明确建议和省政府的一致意见,加上之前中纪委关注带来的警示效应,会议的决策过程异常顺利。
省委书记在听取汇报后,一锤定音:“改革就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动真格。陕重重组,我们坚持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经历了严格规范的程序,最终得出的结论是科学可靠的。我同意省政府的意见,确定华远重工作为优先谈判对象。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稳妥、高效地推进后续谈判和落地工作,确保重组成功,确保职工队伍稳定,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消息传出,尘埃落定。
余波与新生
华远重工方面接到正式通知后,第一时间派出高层代表团赶赴省城,表达了诚挚的合作意愿,并立即开始组建包括技术、管理、人力资源在内的专业谈判团队。
陕重集团内部,消息正式公布的那一刻,反应复杂但总体平稳。有了之前评审会的铺垫,以及职工评审团的参与,大部分职工对于这个结果虽有对未知的忐忑,但更多是看到了企业重生的希望。华远承诺的“新动能培训基金”和详细转岗计划,成了定心丸。
老铸造车间即将改建为工业博物馆和培训中心的消息,更是抚慰了许多老职工的不舍情怀。张师傅和几个老伙计,甚至自发地去车间拍了些照片,说“要给后人留个念想”。
当然,暗流并未完全平息。王天宏在办公室里发了一通脾气,但也无可奈何。钱胜利则变得更加沉默,只是叮嘱下面的人“把屁股擦干净”。
新的起点
一周后,在华远重工与陕重集团重组合作意向书签署仪式上,秦宇轩发表了简短而有力的讲话。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企业兼并,这是一次优势互补、携手面向未来的战略融合。希望合作双方以对国家、对职工、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精心组织,稳妥实施,让老树发新枝,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台下,闪光灯亮成一片。华远重工的女副总裁与陕重集团的代表紧紧握手。
周亦菲站在会场一侧,看着这一幕,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几个月来的压力、奔波、博弈,仿佛都在这一刻有了价值。
仪式结束后,秦宇轩没有参加接下来的宴会,他独自一人走到窗边。
窗外,这座城市依然车水马龙,秦岭的轮廓在夕阳下显得格外巍峨。
陕重的问题暂时解决了,但他知道,这只是漫长改革路上的一场硬仗。还有更多的“陕重”在等待着破局,还有更复杂的深水区需要涉足。
然而,经此一役,他更加确信,只要遵循规律、坚守初心、敢于担当,就没有趟不过的河,翻不过的山。
他转过身,对悄然来到身边的周亦菲说:“整理一下这次重组全过程的相关资料,特别是决策程序和风险应对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形成一份详细的报告,这对我们下一步推进其他国企改革,很有借鉴意义。”
“是,省长。”周亦菲点头,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期待与坚定。
陕重的炉火即将以新的方式燃烧,而秦宇轩和他的团队,又将目光投向了下一片需要耕耘的土地。改革,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