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会后,张文广叫住正整理会议记录的秦宇轩:“到我办公室来,咱们把交接事宜捋清楚。”
秦宇轩快步跟上,心中明白,这是真正融入岗位的关键一环。张文广的办公室陈设简洁,办公桌上摊着一份手写的《工作衔接清单》,纸页边角已泛卷,显然被反复翻阅过。
“林书记的工作习惯,比流程规范更关键。”张文广拉过一把椅子,示意秦宇轩坐下,指尖点在清单上,“他看文件喜欢‘核心前置’,每页只标三个关键问题;开会拒绝冗长铺垫,汇报必须‘先结果、再原因、后方案’,超时会直接打断。”
秦宇轩握着笔,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
“生活细节更要盯紧。”张文广语气沉了沉,“他不喝浓茶,茶杯水倒三分之二,水温七十度左右,上午十点、下午三点准时换水。肠胃不好,忌生冷辛辣,外出调研得提前跟接待方说清,备些温热的流食。”
“明白。”秦宇轩点头,在“饮食禁忌”旁画了着重号。
“还有出行和住所。”张文广补充道,“林书记住在省委大院1号楼,是栋独立小楼,有专属停车位。除非有应酬,每天六点半准时下班,咱们得与司机沟通,提前五分钟备好车,停在办公楼前的指定区域。”
秦宇轩刚记下“1号楼”,张文广办公桌上的内线电话响了——是林书记的通知,晚上要回趟家取份文件,让准备车辆。
“正好,带你认认路,顺便把没说到的补上。”张文广起身拿起外套,“送书记回家时,多观察少说话,记牢路线和停车位置。”
傍晚六点二十五分,司机已将车停在办公楼前的待客区,仔细调整好座椅角度,确认车内温度适宜。六点半整,林致远走出办公楼,秦宇轩立刻快步上前,轻拉车门,动作利落又不失分寸。
张文广坐副驾驶,林致远刚落座,秦宇轩便递上一瓶温好的水:“书记,您的水。”林致远微微颔首,接过水拧开,抿了一口。
车子平稳驶出办公楼区域,张文广趁机开口:“林书记,我跟秦宇轩把近期工作衔接了下,他对您的习惯基本掌握了。”
“嗯,交接要稳,别出岔子。”林致远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声音带着一丝疲惫。
“您放心。”张文广应着,转头对后排的秦宇轩低声叮嘱,“书记乘车时爱闭目养神,除非他主动问话,否则别搭话。遇到减速带或颠簸路段,提前轻提醒一声。”
秦宇轩默默点头,目光紧盯前方路况。十分钟后,车子驶入省委大院,绕过中心花园,停在一栋灰砖白窗的小独栋前——这就是1号楼。楼前有片小庭院,门口的停车位划着专属标识。
车刚停稳,秦宇轩便迅速推开车门下车,快步从车尾绕到林致远所在的后排右侧,双手轻扶车门把手,缓缓将车门拉开,微微躬身示意:“书记,到了。”
林致远睁开眼,迈步下车,对张文广说:“明天把四个工程的整改表直接送办公室。”
“好。”张文广应道,同时给秦宇轩递了个眼神。秦宇轩立刻会意,跟着林致远走到楼门口,等他用钥匙打开大门,才轻声说:“书记,我在门口等您。”
林致远点头,转身进了楼。张文广走到秦宇轩身边,指着楼前的停车位:“以后送书记回来,车就停在这儿,别挡着庭院入口。他取东西快,咱们在车里等就行,绝不擅自进楼。”
没几分钟,林致远拿着一个黑色文件袋走出来。秦宇轩连忙上前,轻手接过文件袋,稳稳托着送到车旁,又绕到右侧拉开车门,待林致远落座后,才关好车门。
返程时,林致远看着窗外掠过的院景,突然开口:“整改表的框架定了?”
“定了。”秦宇轩立刻回应,“按‘项目名称、问题症结、责任部门、时间节点、督导方式’分类,下午已和各部门核对过,确保数据无误。”
林致远没再追问,车厢里恢复安静。秦宇轩坐在后排,指尖轻触文件袋,心里复盘着张文广交代的每一个细节——从茶叶分量到停车位置,从开门的动作到躬身的角度,看似琐碎,实则全是秘书工作的“必修课”。
送林致远回到办公楼,张文广拍了拍秦宇轩的肩膀:“第一天交接没出纰漏,尤其是开车门的细节,做得很到位。记住,习惯记在本上不够,得刻进心里,做到‘不等吩咐、提前到位’,才算真的合格。”
从10月30日起,就由秦宇轩负责林书记的生活及工作事宜。
秦宇轩攥紧手里的笔记本,纸页的温度透过指尖传来。他清楚,这场交接不只是工作的传递,更是责任的接力。唯有把每一个细节做到极致,才能真正跟上林书记的节奏,扛起这份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