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谢秉义派韩掌柜的来,一是,杂货铺的生意不忙,不需要随时看着。(实则,谢秉义在洛南县产业中,只有韩掌柜悠闲有时间。)
二是,因着之前韩掌柜的做粮食生意,对粮食的储存了解,等粉条厂建好以后,韩掌柜可以顺理成章的做厂子的管事。
所以这次建厂的事情也由韩掌柜来办。
韩掌柜自从接到这个差事后就干劲十足。
粮食铺子改杂货铺后,生意一直不温不火,所以铺子的营收利润也比粮铺的少许多,韩掌柜的工钱也比之前的粮食铺子工钱直线下滑。
现在多接了活计,他也明白谢东家以后的打算,那肯定是会让他留下当个管事的,大管事肯定当不上,二管事也应当是绰绰有余的。
自己多个差事,那工钱银子也会多。
谢家的产业给掌柜的除了固定的工钱外还会给掌柜的管理铺子中的相应分红。
铺子生意好,盈利高,那掌柜的工钱也高。
像张掌柜的醉仙楼自从多了好几个招牌菜,盈利多了,年终额时候,张掌柜自己额分红工钱也变多。
虽说分红没多少,一百两银子的盈利只能分一两。
但也不可小觑。
里正听韩掌柜的说是来商量粉条坊的事情,
连忙将人请进屋。
里正家的堂屋不算宽敞,靠墙摆着个掉漆的木柜,柜上放着个缺了口的粗瓷瓶,插着两枝干枯的芦苇。
韩掌柜刚坐下,没等里正递上第二杯茶,就先开了口,语气带着几分公事公办的利落:“里长,这次来,除了说建厂的事,找人手的活儿,还得您多帮忙。”
里正手里的茶壶顿了顿,笑着应道:“好说!不过咱是不是该先去村里看看?找块风水好的地,建厂也顺气不是?”
他心里打着小算盘,要是选址得他点头,往后画地基、去官府过红契时,总能捞点好处。
可韩掌柜却摇了摇头,从怀里掏出张叠得整齐的纸,递了过去:“咱们不用费时去看,地已经选好了。”
“我们东家早就已经备下了,就等着开春的时候来建房了。”
里正接过来展开,眼睛一眯,是张官府盖了红印的地契,上面写着的位置,正是村西头那块离官道近、不占良田的空地也不占村里的地基。
他心里“咯噔”一下,属实没想到,暗道这谢东家果然有手段,连地契都提前办好了,自己那点小心思算是落了空。
但他很快又缓过神来,往后厂子跟村里打交道的地方多着呢,找机会挣钱的日子还长,犯不着这会儿较劲。
里正把地契叠好递回去,脸上堆起笑夸道:“这地段好,离官道近,又和咱村子也不远,不知道,您想要什么时候开始建房,要建个多大的?什么样式的?有何讲究?”
韩掌柜从另一个布包里掏出张图纸,铺在桌上,指尖在上面指点着:“建房的规格,东家早有交代。
粉条坊要建成成排的青砖瓦房,主屋的房间之间打通,方便走料;
东西厢房各建三间,东厢建土坯房,一间放工具,一间堆原料;
西厢用青砖,一间做仓库,一间要住人。
门口还得搭个小耳房,能住一个人看院子。中间的空地上打两口井,一口取水做粉条,一口供人喝。
整个院子用土墙围起来,高个三尺,防着牲口进去捣乱。”
里正凑过去看,图纸上的线条画得清楚,连房间的尺寸都标了,显然是经过仔细规划的。
他点点头:“这样式实用!要是人手够,半个月就能建好,村里有的是年轻汉子,瓦工木工也能找着。
“人手我这边也有安排。”韩掌柜接过话,“瓦工和木工我从县城找10个,都是老手,干活利索;剩下的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您帮着招30个就行,主要是和泥、搬砖、搭架子、听指挥就行,一天咱们东家给二十文。”
里正一听一天二十文,吞吞吐吐道:“这、现在村里帮人盖房,一天最少也得30文。”
韩掌柜却皱了皱眉,语气沉了些:“里正,这话就不实了。您去县城打听打听,现在劳工多,活儿少,不少人一天15文都愿意干。
谢东家把厂子建在昌丰村,一是看麦家的面子,二是想给村里添点活计,让大家多挣点。要是您觉得20文少,那这活儿,有的是村子抢着要。”
这话里的意思再明白不过,就是你们村沾光才能挣这个钱,别不知好歹、得寸进尺,应该知足。
里正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心里清楚得很:要是因为工钱把建房的事搅黄了,村民们以前有多敬重他,往后就有多恨他。
毕竟早早就已经放出风声去,今年要在村里找人手建粉条坊。
粉条坊建起来,不仅汉子能做工、给家中多挣些银钱,村人们还能卖土豆,红薯,好处多着呢,犯不着为了10文钱较劲。
况且,县城确实劳工多,每到现在这个时候,各个村的壮劳力都会上县城找活干。
人力通胀额情况下,就会有人说: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而有些人为了糊口,哪怕你一天给十二文也会干!
里正心里的那点贪念,让韩掌柜的敲打压下去,他讪讪地闭了嘴,点点头:“20文也挺好!我这就去跟村里说,保准明天就把人凑齐。”
韩掌柜见他松了口,语气也缓和了些:“那就麻烦里长了。明天我把县城的瓦工木工带来,咱们就动工,争取早点把厂子建好,早点开工。”
两人又商量了些细节,明天青砖运来、木材上尧山能砍多少、土坯的土和麦秆、找来的人不能偷奸耍滑、午饭怎么解决等一些问题,才结束谈话。
里正送韩掌柜出门后,驴车刚拐过弯,就被一群村民围了上来。
“里正!是不是要建粉条厂了?”
“刚才那掌柜的是不是城里来的?工钱多少啊?”
“我家那小子年轻力壮,能去做工不?”
里正被围在中间,笑着摆手:“都别急!明天就动工,要招30个壮劳力,一天20文!想去的,一会到村头打谷场集合!我再跟你们说说规矩”
村民们一听,瞬间炸开了锅,有欢喜的,有赶紧回家叫儿子的,还有盘算着能挣多少银子的。
里正看着热闹的人群,心里也松了口气,虽说他没捞着眼前的好处,但这粉条厂建起来,往后昌丰村的日子,肯定能更红火,也算是他的一份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