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云芽和李桐儿将剩下的栗子处理出来一起炒了装在背篓里做牛车去了县城。
云芽有过几次来县城的经验
含快就找到了集市,在管理集市的地方交了两个铜板就和李桐儿进去了
李桐儿则是东瞧瞧西看看,看什么都很好奇
县城集市的日头刚爬过牌楼,云芽和李桐儿就找好了位置。
竹筛子往条凳上一搁,里头的糖炒栗子还冒着丝丝热气,裹着焦糖的香气混在喧闹的人声里,没一会儿就引来了第一拨看客。
“这是啥?”一个挎着菜篮的大婶停住脚,伸头往筛子里瞅。
栗子壳被炒得油亮,带着焦褐色的糖霜,圆滚滚的倒像些精巧的小玩意儿。
“大婶,这是糖炒板栗,刚出锅的,您尝尝?”云芽拿起一个递过去,声音脆生生的。
她特意挑了个壳裂得正好的,大婶接过去一掰,黄澄澄的栗肉露出来,热气裹着甜香直冲鼻子。
“嗯!”大婶咬了一口,眼睛顿时亮了,“这味儿绝了!粉糯还带点甜,真不错!”
她当即掏出铜钱,“给我来一斤,家里小孙子准爱吃。”
头一笔生意成了,李桐儿悄悄拽了拽云芽的袖子,眼里闪着兴奋。
她本还担心这硬壳子卖不出去,这会儿见大婶吃得香,心里的石头落了一半。
没多会儿,筛子前就围了不少人。
有穿长衫的先生好奇打听,有抱着孩子的妇人让娃伸手去摸,还有几个半大的小子围着转,直咽口水。
“姑娘,这栗子咋卖?”一个挑着货担的汉子问。
“十五文一斤,保准个个饱满,不甜不要钱!”云芽麻利地拿起秤,“要多少?”
汉子刚要开口,旁边突然挤过来个穿绸缎的妇人,手里捏着刚尝的栗子壳:“先给我来三斤,要炒得透的。”
她瞥了眼汉子的货担,又对云芽道,“多放两个,回头我让府里的人常来买。”
云芽笑着应了,称好栗子用草纸包好,又额外抓了几个塞进纸包:“多谢夫人照顾。”
李桐儿在一旁忙着收钱、递栗子,手指被热气熏得通红也顾不上擦。
她看着云芽应对得滴水不漏,心里直佩服。
换了自己,怕是连价钱都要被问得结巴。
日头升到头顶时,筛子里的栗子见了底。
最后一把卖给了个说书先生,老先生边付钱边念叨:“好东西啊,秋冬里揣一把在怀里,听书时剥着吃,赛过神仙。”
云芽把铜钱仔细收进布包里,沉甸甸的压得手心发沉。
李桐儿凑过来数了数,惊得低呼:“这么多!够买一匹布了!”
“这还只是开头呢。”
云芽笑着对李桐儿道,“等过几日天再冷些,咱们多炒些来,说不定你还能能攒够扯件新棉袄的钱。”
风卷着落叶从街角吹过,带着点秋天的凉意,可两人揣着钱袋往回走时,心里都暖烘烘的。
路上二人分铜板,李桐儿十分不好意思的拒绝道:“这铜板我就不要了吧,本来我也没干什么。”
因为糖炒栗子的糖是云芽家的,做糖炒栗子的法子是云芽的,做糖炒栗子的时候也是用的云芽家的柴火。
李桐儿认为自己也就帮忙捡栗子打打下手这种小事,实在没想到云芽要分她铜板。
云芽听了李桐儿的话不由失笑道:“今天卖栗子你也是出力的呀,一开始那买栗子的大婶不就是被你喊过来的嘛!
再说了,你也捡栗子了,全程也都有出力,拿铜板理所应当,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拿着吧,明天咱还来卖呢!你要是不收,咱明天怎来卖?”
李桐儿看着手中的铜板,知道云芽是照顾她,其实是云芽完全可以自己卖栗子的,没必要带上她。
李桐儿十分感动的道:“那我就那一点就成,炒栗子的糖都是用的你家的,我实在不好意思那那么多。”
说着将手中的铜板又塞回去一些。
因为糖炒栗子最重要的糖是云芽家出的,云芽和李桐儿商议好一阵,卖栗子的钱应该怎么分,云芽主张二人三七分账,云芽七李桐儿三。
李桐儿说一九分账,李桐儿是真的感觉自己没做多少事,没帮多少忙,不能要那么多的钱。
最后二人决定二八分账,因为糖是金贵物,糖炒栗子少不了糖。
云芽到家后将今天卖栗子分得的铜板交给了徐氏
徐氏惊诧不已,没想到那硬壳子的东西这般挣钱。
当天下午拉着麦阿福和云芽李桐儿一起捡栗子,几人连敲带捡的将三个竹背篓装满。
心满意足的下了山。
第二天卖糖炒栗子还带了麦大江一同前往,总要有个大人在旁才能让徐氏安心。
否则徐氏害怕两个小姑娘遇见什么地痞流氓。
经过麦家几天的疯狂采摘,山上的栗子没有多少后,麦家停止了卖栗子的事业
一算这几天卖栗子的账目,麦家人一共挣了四两银子。
李桐儿也挣了一两左右,这可给李桐儿高兴坏了。
坚定了以后要对云芽更好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