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和元年秋,燕云的风刚染上一丝凉意,边境传来的急报就像一块巨石,打破了蓟州的安稳。匈奴骑兵趁燕云忙于开垦耕种、兵力分散之际,突袭了蓟州西北的柳溪村,抢走二十余头牛羊和刚收获的粮食,还烧伤了三名村民。当萧玦带着精锐营赶到时,只看到被烧毁的畜棚、散落的粮袋,以及村民们含泪的双眼。
“匈奴人就像一群饿狼,专挑咱们兵力薄弱的时候来偷袭。”萧玦站在柳溪村的废墟前,望着远处连绵的边境线,眉头紧锁。燕云经过半年治理,虽在农耕、医疗、吏治上有了起色,但边防兵力仍有限,若匈奴持续小规模袭扰,不仅百姓难以安心耕作,之前的治理成果也可能付诸东流。
“王爷,匈奴骑兵机动性强,咱们总不能处处设防,这样太被动了。”暗卫统领阿力忧心忡忡地说道。燕云边境线漫长,仅凭现有的三千精锐营,根本无法做到实时监控,往往是匈奴人抢完撤退,援军才赶到。
萧玦沉默片刻,突然抬头道:“单靠燕云兵力,确实难以防备。但燕云周边还有幽州、并州,若能联合这两州,建立联防机制,共同抵御匈奴,定能扭转被动局面。”幽州盛产战马,骑兵实力雄厚;并州多山地,草药资源丰富,且边防经验丰富。若三州能互通有无、协同作战,匈奴再想袭扰,便没那么容易了。
次日,萧玦便派使者携带书信,前往幽州和并州,邀请两州的刺史与将领前来蓟州,共商边境联防之事。半个月后,幽州刺史李默、并州刺史王远,以及两州的边防将领如期抵达蓟州。
联防会议在临时王府的公务厅召开,厅内气氛严肃。萧玦开门见山,将柳溪村遇袭的情况与燕云的边防困境一一说明,随后提出了早已构思好的“联防机制”:
1. 烽火预警,快速支援:在三州边境的每一个村落、关隘设立“烽火台”,台上配备干草、硫磺,安排专人值守。一旦发现匈奴踪迹,立刻点燃烽火,相邻州县看到烽火后,需在两个时辰内出兵支援,不得拖延;
2. 物资共享,互补不足:在蓟州、幽州、并州各设一座“物资共享库”,燕云将高产小麦、玉米种子存入库中,供三州百姓耕种;幽州提供优质战马,补充三州骑兵;并州则贡献草药、药膏,保障军民用药。遇袭地区可优先从共享库调取物资,事后由三州共同补齐;
3. 联合巡逻,互通军情:每月初一,三州各派一支百人小队,在边境的交汇处集合,共同巡逻三州交界的重点区域。巡逻期间,三州士兵需互通近期军情,记录匈奴的活动轨迹,汇总后抄送三州官府,确保信息同步。
“萧大人,这联防机制虽好,但出兵支援的时限太紧,若遇恶劣天气,恐怕难以按时抵达。”幽州刺史李默提出疑虑。幽州边境多山地,冬季大雪封山,骑兵行军速度会大幅减慢,两个时辰的时限确实有些严苛。
萧玦早有准备,他拿出一张标注详细的边境地图,指着上面的路线说道:“李刺史放心,我们已提前勘察过三州的边境路线,在险要地段修了简易栈道,还储备了除雪工具。若遇恶劣天气,可优先走栈道,或调用共享库的备用马匹,确保援军按时到达。”
并州刺史王远也点头附和:“萧大人考虑周全,并州愿意全力配合。匈奴不仅袭扰燕云,也常去并州边境抢粮,联防机制对三州都有利,咱们理应拧成一股绳。”
最终,三州官员一致同意推行联防机制,并签订了联防文书,约定若有一方违反约定、拒不支援,另外两州可联合向朝廷弹劾。
会议结束后,三州立刻行动起来。燕云负责牵头搭建烽火台,派工匠前往幽州、并州,指导当地百姓和士兵修建——烽火台选在地势高处,台高三丈,顶部设了望哨,底部储存燃料,每座台安排三名士兵轮岗值守,确保全天无间断监控。
幽州则从军中挑选了两百匹优质战马,送入三州的物资共享库,还派骑兵教官前往燕云、并州,教授当地士兵骑术与骑兵战术。并州的药农们则采集了大量草药,制成止血膏、消炎汤,装满了共享库的药柜,同时派军医前往三州军营,培训医护人员。
一个月后,联防机制正式启动。每月初一,三州的巡逻小队都会准时在边境交汇处集合,燕云的士兵带着高产种子的种植手册,幽州的骑兵展示精湛的骑术,并州的军医则教大家识别草药——巡逻不再是枯燥的警戒,更成了三州交流互助的机会。
景和元年冬,匈奴骑兵果然再次来袭,这次他们把目标对准了幽州边境的落马坡。落马坡是幽州的重要粮道,匈奴人想在此抢夺运往幽州城内的粮食。然而,他们刚靠近落马坡,就被附近烽火台的值守士兵发现。
“点火!”随着值守士兵一声令下,烽火台上燃起熊熊烈火,黑色的浓烟直冲云霄。相邻的燕云、并州烽火台看到信号后,立刻接力点燃烽火,不到半个时辰,三州边境的烽火台全部亮起,警报迅速传遍三州军营。
燕云的精锐营接到命令后,立刻带着骑兵出发,朝着落马坡疾驰;并州的援军也不甘落后,士兵们携带着火药和弓箭,沿着修好的栈道快速推进。从烽火点燃到两州援军抵达,只用了不到一个时辰,比约定的时限还早了一个时辰。
此时,幽州的骑兵已与匈奴人展开激战。匈奴人原本以为能速战速决,没想到幽州骑兵的战斗力比之前强了不少,更没料到燕云、并州的援军会来得这么快。当燕云的骑兵从左侧包抄、并州的士兵从右侧射箭时,匈奴人顿时慌了阵脚,阵型大乱。
“杀!”三州士兵齐声呐喊,气势如虹。燕云的士兵手持长矛,精准刺杀;幽州的骑兵挥舞马刀,劈砍利落;并州的士兵则用火药炸开匈奴人的退路。不到一个时辰,匈奴骑兵便溃不成军,仓皇逃窜,留下了大批被抢走的牛羊和粮食。
战斗结束后,幽州刺史李默看着堆积如山的战利品,又看了看并肩作战的燕云、并州士兵,感慨地说道:“萧大人这联防之策,真是把边境拧成了一股绳!以前咱们各守各的,总被匈奴欺负,现在有了联防,匈奴再也不敢轻易来犯了!”
萧玦笑着拍了拍李默的肩膀:“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三州同心协力的结果。只要咱们继续坚持联防,互通有无、互相支援,定能守住这边境,让百姓们过上安稳日子。”
夕阳下,三州的士兵们并肩站在落马坡上,旗帜在寒风中猎猎作响。烽火台的余烟渐渐散去,但联防的火种已在三州边境点燃,成为守护百姓、抵御匈奴的坚实屏障。从那以后,匈奴的袭扰越来越少,三州边境迎来了久违的安宁,百姓们得以安心耕种,燕云的治理也步入了更快的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