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二的清晨,天刚蒙蒙亮,周伯昌就背着一个旧布包出了靖王府。他没有像寻常访客那样留在府中等待,反而揣着提前画好的京城地图,脚步匆匆地往西市方向赶——这次来京城,除了给苏清鸢送大婚贺礼,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为青溪药膳坊的京城分店考察选址,悄悄为苏清鸢铺好“生意路”。
周伯昌在青溪开了二十多年药膳坊,最懂“选址定生死”的道理。他知道京城不比青溪,贵族云集、商铺林立,若想让药膳坊站稳脚跟,位置、客源、菜品都得精准拿捏。他背着布包穿梭在西市的街巷里,眼睛像鹰一样敏锐地观察着——哪家商铺客流量大,哪个地段靠近高门府邸,甚至连每天不同时段的人流变化,都一一记在心里,偶尔还会拿出纸笔,在地图上标注出关键信息,笔尖划过纸面,留下密密麻麻的记号。
“这位掌柜,请问您这铺子是要出租吗?”路过一家临街商铺时,周伯昌看到门口挂着“出租”的木牌,连忙上前询问。商铺老板是个中年男人,正坐在门口喝茶,闻言上下打量了他一番:“你想租铺子做什么生意?我这铺子地段好,租金可不便宜。”
“我想开药膳坊,就是卖些滋补养生的汤羹点心。”周伯昌笑着说道,语气带着几分憨厚,却不失精明,“我看您这铺子临街,对面就是靖王府的侧门,来往的达官贵人多,做药膳生意正合适。您要是诚心出租,咱们可以好好谈谈租金,我长期租。”
老板听到“靖王府”三个字,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态度也客气了几分:“原来是要开给贵人吃的药膳坊,难怪眼光这么好。我这铺子六十平,月租五两银子,押三付一,你要是能接受,咱们今天就能签契约。”
周伯昌心中盘算着——这个地段月租五两银子不算贵,而且靠近靖王府,不仅客源有保障,还能借着苏清鸢的关系提升药膳坊的名气。他没有立刻答应,而是装作犹豫的样子:“老板,我得回去跟东家商量一下,不过我很有意向租您这铺子。您能不能先把铺子留两天,我三天内给您答复?”
老板见他诚意十足,又想着尽快把铺子租出去,便点了点头:“行,我给你留三天,你可别让我等太久。”
周伯昌连忙道谢,又仔细看了看铺子的内部结构——铺子里方方正正,采光也好,正好能隔出前厅、后厨和储物间,完全符合药膳坊的需求。他在心里记下铺子的位置,又继续往前考察,直到中午时分,才背着布包,带着满脑子的“生意经”回到靖王府。
回到府中,周伯昌顾不上吃饭,先把考察的情况整理了一遍,又在地图上圈出几个备选商铺,其中西市那家靠近靖王府的铺子被他用红笔标了重点。直到傍晚苏清鸢忙完,他才拿着地图和写好的药膳新菜单,匆匆来到清鸢院。
“清鸢姑娘,你看我给你带什么好东西了!”周伯昌一进门,就兴奋地举起手中的地图,脸上满是憨厚的笑容。
苏清鸢正坐在桌边整理医书,看到他风尘仆仆的模样,连忙起身:“周伯,您这一早就出去了,是不是有什么事?快坐下歇会儿,我让春桃给您倒杯茶。”
“不用不用,我不渴!”周伯昌摆了摆手,拉着苏清鸢坐在桌边,把地图摊开在桌上,指着西市的位置说道,“清鸢姑娘,我今天去西市考察了,你看这地方——靠近靖王府侧门,每天来往的贵人多,人流量大,而且我已经跟铺子老板谈好了,月租五两银子,押三付一,只要你想开店,随时能租下来!”
他指着地图上的红圈,语气带着几分骄傲:“我还看了其他几家铺子,要么地段偏,要么租金太贵,就这家最合适。咱们开药膳坊,就得靠近贵人住的地方,他们最注重养生,肯定愿意来咱们这儿吃药膳。而且靠着靖王府,别人知道这是你的铺子,也不敢随便来捣乱,生意肯定能做起来!”
苏清鸢看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的标注,又听着周伯昌细致的讲解,心中满是感动。她知道,周伯昌为了这个分店,肯定跑了不少路,费了不少心思,这份为她着想的心意,比任何贵重的礼物都让她温暖。
“周伯,您辛苦了,还特意为我跑这么远考察商铺。”苏清鸢轻声说道,眼中满是感激。
“不辛苦!为你做事,我乐意!”周伯昌笑着说道,又从布包里拿出一份手写的新菜单,递给苏清鸢,“清鸢姑娘,你再看看这个。我知道京城贵族口味挑剔,特意加了几个适合他们的药膳,比如‘人参乌鸡汤’,用的是长白山的野山参,炖足三个时辰,补气血又不油腻;还有‘百合莲子羹’,用的是新鲜的兰州百合和洪湖莲子,清热安神,适合那些经常熬夜处理政务的贵人。”
他指着菜单上的菜名,一一解释:“我还把咱们青溪药膳坊的招牌菜做了改良,比如桂花糕,以前用的是普通的桂花,这次我打算用京城特产的金桂,香味更浓;杏仁酥也加了些核桃碎,更滋补。这些菜我都试过了,味道肯定没问题,京城的贵人肯定会喜欢。”
苏清鸢接过菜单,看着上面娟秀的字迹,每道菜的食材、做法、功效都写得详细,甚至连预估的成本和售价都标注得清清楚楚。她抬起头,看着周伯昌布满皱纹却依旧精神的脸,心中满是敬佩——周伯昌不仅懂经营,还心思细腻,连菜品的改良和成本控制都考虑得如此周全,有他帮忙筹划分店,她完全可以放心。
“周伯,您考虑得太周全了,连菜品改良和成本都算好了。”苏清鸢笑着说道,“不过我现在正忙着筹备大婚,分店的事可能要等大婚过后才能慢慢筹划。您为我做了这么多,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您。”
“感谢什么!咱们都是一家人,你的事就是我的事!”周伯昌摆了摆手,语气带着几分真诚,“你能在京城站稳脚跟,开一家属于咱们青溪人的药膳坊,我比谁都开心。等大婚过后,咱们再慢慢筹划——我已经跟青溪药膳坊的老师傅们打好招呼了,只要你这边准备好了,他们随时能来京城帮忙,保证还是咱们青溪的老味道。”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我还打听了,京城的药材市场在东市,那里的药材种类多,价格也公道,我已经跟几家药材商谈好了,以后咱们药膳坊的药材,他们能给咱们批发价,比外面便宜两成。这样一来,咱们的成本能降下来,售价也能更亲民,既能吸引贵人,也能让普通百姓吃得起。”
苏清鸢听着周伯昌的“生意经”,心中满是感动与安心。她知道,有周伯昌这样经验丰富、真心为她着想的人帮忙,京城分店的事肯定能顺利办成。她握住周伯昌的手,轻声说道:“周伯,有您在,我真的太放心了。等大婚过后,咱们就着手筹备分店,争取早日把咱们青溪的药膳坊开到京城来,让更多人尝尝咱们青溪的味道。”
“好!好!”周伯昌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连连点头,“我等着那一天!到时候咱们的药膳坊肯定能在京城火起来,成为京城最有名的药膳坊!”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透过窗户,洒在桌上的地图和菜单上,也洒在两人充满期待的脸上。苏清鸢看着地图上那个红圈,仿佛已经看到了药膳坊开业时的热闹场景——客人满座,香气四溢,伙计们忙碌地穿梭在桌椅之间,而周伯昌则站在柜台后,笑容满面地招呼着客人。她知道,这个由周伯昌悄悄铺好的“生意路”,不仅是她事业的新起点,更是她与青溪家乡的又一条联结,会让她在京城的生活,多一份温暖的牵挂与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