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的苏家村,早晚已带着明显的凉意,田埂上的野草开始泛黄,枝头的叶子也被秋风染成了浅褐色。村里李嫂家的小院里,却总是笼罩着一层愁云——她五岁的儿子小宝,又犯了咳喘的老毛病。
小宝自小体质弱,尤其到了换季时,咳喘就像时钟一样准时发作。这次入秋才几天,他就开始咳嗽,起初只是偶尔咳几声,没过两天就加重了,夜里咳得整宿睡不着,小脸憋得通红,呼吸时喉咙里还发出“呼噜呼噜”的痰鸣声,连饭都吃不下几口。李嫂抱着儿子,心疼得直掉眼泪,带着他跑了三趟镇上的仁心堂,周伯昌开了止咳平喘的汤药,可小宝喝了就吐,药汁苦涩的味道,让本就虚弱的孩子更是抗拒。看着儿子日渐消瘦的小脸,听着他撕心裂肺的咳嗽声,李嫂整夜整夜地睡不着,头发都愁白了好几根。
这天清晨,李嫂抱着精神萎靡的小宝,坐在院子里抹眼泪,邻居张婶路过看到,叹了口气说:“妹子,你别太愁了,我听说苏清鸢姑娘特别会看儿科病,前阵子我家小孙子积食咳嗽,吃了她做的消食膏和止咳汤,没几天就好了。你要不带着小宝去试试?”
李嫂抬起布满红血丝的眼睛,有些犹豫:“清鸢姑娘那么年轻,能治好小宝的咳喘吗?连周老先生的药都不管用……”张婶拍了拍她的肩膀:“试试总比坐着愁强啊!清鸢姑娘心细,又有耐心,对孩子特别好,你就去碰碰运气!”
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李嫂用布巾裹好小宝,抱着他来到苏家小院。此时苏清鸢正在院子里晾晒草药,看到李嫂抱着孩子,脸色憔悴,连忙放下手里的活迎上去:“李嫂,快进来坐,小宝这是怎么了?”
李嫂把小宝放在椅子上,声音哽咽地说:“清鸢,你快帮帮我,小宝又犯咳喘了,咳了好几天,药也喂不进去,再这样下去,我真怕他撑不住……”苏清鸢蹲下身,温柔地摸了摸小宝的额头,不发烧,又仔细观察他的舌苔——舌苔白厚,边缘还带着齿痕,再看他的眼睛,眼下有些发青,这是脾胃虚弱、积食生痰的典型症状。她又轻声问李嫂:“小宝平时是不是爱吃甜食、糕点?吃饭的时候是不是经常挑食,不爱吃蔬菜?”
李嫂愣了一下,连忙点头:“是啊,这孩子就喜欢吃甜的,镇上卖的糖糕、蜜饯,只要看到就哭闹着要吃,蔬菜一口都不碰,我想着孩子瘦,就总顺着他……”苏清鸢了然地点点头:“这就对了,小宝的咳喘,根源不在肺,而在脾胃。他年纪小,脾胃功能弱,吃多了甜食和油腻的东西,消化不了就会积食,积食生痰,痰往上涌就会引发咳喘,光止咳不调理脾胃,肯定治标不治本。”
李嫂听得恍然大悟,又着急地问:“那可怎么办啊?药他又不肯喝……”苏清鸢笑着说:“李嫂,你别着急,小宝的情况不用吃太苦的药,咱们用食疗和外调的方法,慢慢调理。”
她先给李嫂写了一张饮食清单:“你以后别给小宝吃甜食、糕点和油腻的食物了,每天给他熬小米粥、山药粥,煮点清淡的蔬菜泥,比如胡萝卜泥、冬瓜泥,这些都好消化,能帮他养脾胃。另外,每天上午给他吃半个苹果,蒸熟了吃,既能补充营养,又不会刺激肠胃。”
接着,苏清鸢走进屋里,从药柜里取出晒干的川贝、枇杷叶,又拿出一罐蜂蜜,笑着对小宝说:“小宝,姐姐给你做甜甜的膏膏,吃了以后就不咳嗽了,好不好?”小宝怯生生地看了看她,点了点头。苏清鸢将川贝磨成细粉,枇杷叶洗净剪碎,放进陶罐里,加入适量清水,用小火慢熬,熬到汤汁浓稠,滤去药渣,再加入蜂蜜搅拌均匀,继续熬煮片刻,直到熬成暗红色的膏体,盛进干净的小瓷罐里。
“这是川贝枇杷膏,里面加了蜂蜜,甜甜的,小宝肯定爱吃。每天早晚各吃一小勺,直接含在嘴里就行,不用兑水。”苏清鸢把瓷罐递给李嫂,又拿出艾叶和生姜,“我再给你些艾叶和生姜,每天晚上用开水泡开,放温后给小宝泡脚,泡十五分钟,能帮他疏通经络,促进消化,还能驱寒,对咳喘也有好处。”
李嫂接过瓷罐和草药,心里又燃起了希望,连连道谢:“清鸢,太谢谢你了!要是小宝能好起来,我一定好好谢谢你!”苏清鸢摸了摸小宝的头,温柔地说:“小宝要乖乖听话,好好吃膏膏,好好泡脚,很快就能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了,好不好?”小宝看着苏清鸢温和的笑容,小声说:“好。”
回到家后,李嫂严格按照苏清鸢的嘱咐,给小宝调整饮食。起初小宝看不到甜食,哭闹着不肯吃饭,李嫂狠下心,用苏清鸢教的方法,把胡萝卜泥拌进小米粥里,做成淡淡的甜味,小宝尝了尝,觉得味道不错,慢慢就接受了。每天早晚,李嫂给小宝喂川贝枇杷膏时,他都吃得很开心,还会主动说:“娘,我要吃甜甜的膏膏!”晚上睡前,李嫂用艾叶生姜水给小宝泡脚,温热的水漫过小脚,小宝舒服得直咧嘴,泡完脚没多久就能睡着,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咳到半夜。
三天后,小宝的咳嗽就明显减轻了,晚上能睡安稳觉了;五天后,喉咙里的痰鸣声消失了,吃饭也香了,能自己拿着小勺子喝粥;一周后,小宝彻底不咳嗽了,又恢复了往日的活泼,每天在院子里追着小鸡跑,笑声传遍了整个小院。
这天上午,李嫂抱着精神焕发的小宝,提着一个布包来到苏家。她把布包递给苏清鸢,红着眼眶说:“清鸢,你快打开看看!小宝的咳喘全好了,现在能吃能睡,比以前还活泼,这都是你的功劳!我也没什么好谢你的,就给你做了一双新鞋,是用我攒了好久的布料做的,你别嫌弃!”
苏清鸢打开布包,里面是一双绣着兰草图案的布鞋,针脚细密,鞋面平整,一看就下了不少功夫。她笑着说:“李嫂,你太客气了,这鞋真好看,我很喜欢!小宝好起来就好,你不用这么费心。”李嫂拉着她的手,激动地说:“怎么能不费心!你救了小宝,就是救了我们家啊!以后你有任何事,不管是地里的活,还是家里的事,只要开口,我和孩子他爹一定第一个来帮忙!”
小宝也从李嫂怀里跳下来,跑到苏清鸢身边,仰着小脸说:“清鸢姐姐,谢谢你的甜甜的膏膏,我现在不咳嗽了,能跑能跳了!”说着,还在院子里跑了一圈,像只快乐的小蝴蝶。苏清鸢看着他活泼的模样,心里暖暖的,伸手摸了摸他的头:“小宝真乖,以后要记得少吃甜食,多吃蔬菜,这样才不会再咳嗽了。”
李嫂给苏清鸢送鞋的事,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乡亲们看着小宝从病恹恹的模样变得活泼可爱,都对苏清鸢的医术更加信服。之后,村里不管谁家孩子有个头疼脑热、积食咳嗽,都第一时间来找苏清鸢,她总是耐心地给孩子诊治,用温和的食疗和外调方法,既有效又让孩子容易接受。
有一次,村里王大叔家的小孙女,因为吃多了生冷的瓜果,上吐下泻,哭闹不止,王大叔夫妻俩急得团团转。苏清鸢得知后,用空间里的干姜、炒麦芽熬成温热的米汤,给孩子少量多次地喂,又用艾灸条轻轻熏孩子的肚脐周围,不到半天,孩子就不吐不泻了,还主动要吃粥。王大叔感动得不行,特意提着一篮刚摘的桃子来道谢:“清鸢姑娘,你真是孩子的救星啊!以后我们家孩子有啥不舒服,就全靠你了!”
苏清鸢的名声,不仅在苏家村传开,连周边村落的人都知道,苏家村有个“儿科神医”苏清鸢,对孩子有耐心,医术好,还不收费,只偶尔收下乡亲们送来的蔬菜、鸡蛋、手工制品。每次收到这些充满心意的礼物,苏清鸢心里都暖暖的——她从不图回报,却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收获了满满的善意和信任。
这天傍晚,苏清鸢坐在院子里,看着夕阳下孩子们在村口追逐打闹的身影,其中就有活泼的小宝,还有王大叔家的小孙女。林氏走过来,递给她一杯热茶,笑着说:“鸢儿,你看这些孩子多开心,都是你的功劳。”苏清鸢接过茶杯,笑着说:“娘,能帮到大家,我心里也开心。看着孩子们健健康康的,比啥都强。”
她知道,儿科病症看似简单,却最考验耐心和细心,孩子不会表达,只能靠观察和经验判断。而空间医书里的知识,不仅教会她治病的方法,更让她懂得,对待孩子要用心,用温和的方式解决问题,才能让孩子少受痛苦。未来,她还要继续钻研医术,帮助更多的孩子摆脱病痛,让每个家庭都能充满欢声笑语——这便是她作为医者,最朴素也最坚定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