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堂伙计带来的消息,像一块冰投入初秋尚存暖意的空气中,让苏清鸢瞬间警醒。
济世堂的钱东家,果然不是肯吃亏善罢甘休的主。之前那些小打小闹的算计失败后,他终于动用了更阴险也更有效的手段——勾结官府。
药材采购和药捐分摊,这直接捏住了仁心堂的命脉,也间接威胁到了苏清鸢这个最重要的药材供应商。一旦仁心堂被卡住脖子,她的药材销路必然受阻,甚至可能被济世堂借此机会强行压价或吞并来源。
“周老大夫可有什么应对之策?”苏清鸢压下心头的寒意,冷静地问道。
伙计愁眉苦脸地摇头:“掌柜的正在四处托关系打点,但那位钱粮师爷颇有些权势,又是管着这摊事的……唉,怕是难办。掌柜的让您也早做打算,近期送往铺子的药材,恐怕得压压价,或者……暂时少送些,避避风头。”
压价?少送?这无异于坐以待毙。
苏清鸢沉吟片刻,道:“回去告诉周老大夫,药材我会照常供应,品质数量绝不会减。价格……就按原来的,不必压。至于官府那边,请他尽力周旋,或许……事情未必没有转机。”
伙计惊讶地看着她,似乎不明白她哪来的底气。但见苏清鸢神色平静笃定,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得忧心忡忡地回去了。
送走伙计,苏清鸢站在新房的院子里,看着角落里晾晒的药材,目光微凝。
避让和妥协,从来不是她的风格。济世堂想借官府的刀,那她就得想办法找到能挡住这把刀的盾。
她下意识地摸了摸怀中那枚云纹玉佩。青州城,云来客栈……萧九留下的这个东西,或许到了该用的时候了?
但仅仅一瞬间,她就否定了这个想法。萧九身份不明,敌友难辨,那份人情太过珍贵,不能轻易用在和济世堂这种地头蛇的争斗上,那是杀鸡用牛刀。
那么,还能找谁?
里正?里正在村里有些威望,但到了县衙,人微言轻。 杨县丞?他倒是表示过欣赏,但这点欣赏能否抵消钱粮师爷的实际权力?且自己并无门路直接见到县丞。
或许……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入手?
济世堂能走通钱粮师爷的门路,无非是利益输送。如果自己能拿出更大的利益,或者……抓住对方的把柄呢?
她回想起之前去镇上时留意到的信息。那位钱粮师爷似乎风评并不太好,贪财好利是出了名的。而济世堂的药品质量,似乎也并非毫无瑕疵,之前就隐约听过以次充好的传闻……
一个计划的雏形开始在脑中慢慢形成。风险很大,但值得一试。
她需要更多信息,需要有人去县里仔细打听消息,需要有人留意济世堂的一举一动。
而她自己,则需要准备一份能让县丞大人真正感兴趣、甚至不得不重视的“礼物”。
接下来的几天,苏清鸢表面上一切如常,依旧打理田地、照料药材、教导明宇,暗地里却开始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
她找到了李铁柱的大儿子,一个在县里码头做力工、消息灵通的年轻后生,悄悄给了他一些钱,让他留意县衙里关于药材采购和药捐的风声,特别是钱粮师爷和济世堂的动静。
她又通过仁心堂的伙计,侧面打听那位钱粮师爷的喜好和济世堂药材可能存在的问题。
同时,她几乎将所有空闲时间都投入到了空间之中。这一次,她的目标不再是医药或农业书籍,而是那些记载了“奇技淫巧”的杂书。
她需要一件足够惊艳、足够实用,又能贴合“农事”或“民生”,合理出自她手的发明或改进。
时间一天天过去,派去县里打听消息的后生传回信来,证实了钱粮师爷确实收了济世堂的重礼,正在筹划调整明年官仓药材的采购渠道,并提高对仁心堂等药铺的“药捐”额度。形势越来越紧迫。
就在苏清鸢感到压力倍增之时,她在空间一本关于古代水利器械的图谱中,发现了一种结构相对简单、却效率远超这个时代普遍使用的“翻车”和“筒车”的龙骨水车改良图纸!
这种改良水车,利用齿轮和链轮的巧妙组合,可以用更少的人力或畜力,将水从低处提升到更高更远的地方,极大地节省了灌溉所需的人力和时间!
就是它了!
苏清鸢心中狂喜。这简直是送给主管农事的杨县丞最好的礼物!一旦推广,可是实实在在的政绩!
她立刻开始研究图纸,理解原理,并思考如何用这个时代能找到的材料和工艺将其制作出来。她甚至根据本地木材的特性,对图纸进行了一些适应性的修改。
制作过程并不容易。许多精细的齿轮部件需要找手艺精湛的木匠定制。苏清鸢借口要改进家里的灌溉工具,通过李铁柱找到了镇上一位手艺极好的老木匠,分批定制了不同的零件。
她则亲自负责最关键的核心部件的组装和调试。那几天,她几乎泡在了临时充作工坊的厢房里,叮叮当当,反复试验。
林氏和孩子们虽然不解,但出于对苏清鸢无条件的信任,都没有多问,只是默默支持。
终于,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早晨,一架缩小版的改良龙骨水车模型,在苏清鸢家新房后的水沟边架设了起来。
明宇好奇地摇动手柄,只见一串串带着刮板的水斗被链条带动,顺畅地沿着槽体上升,将沟里的水汩汩地提升上来,又倾倒入旁边的沟渠,水流竟然比用瓢舁快上数倍不止!
“姐!这……这太厉害了!”明宇惊喜地叫道。
连一向沉稳的明轩也看得目瞪口呆:“姐,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苏清鸢看着成功运转的水车模型,脸上露出了疲惫却欣慰的笑容。成了!
她仔细将模型拆卸打包好,又写下了一份详细的结构说明和使用效益分析。文字尽量朴实,突出其省力、高效、利于农田灌溉的特点。
现在,只差最後一步——如何将这份“礼物”送到杨县丞面前,并让他相信这是一个农家女“琢磨”出来的。
直接上门?太过冒失。 通过里正?分量可能不够。
她思索良久,忽然想起了仁心堂的周老郎中。周老在镇上德高望重,与县衙一些书吏也有往来,或许能代为引荐?
事不宜迟,她立刻带着模型和文书,赶到了仁心堂。
周老郎中看到那精巧的水车模型和详细的文书后,震惊之情溢于言表。他仔细查看了水车的演示,又翻看了文书,良久才长叹一声:“苏姑娘,你真是……一次次让老夫惊喜啊!此物若真能推广,于农事乃大善之举!”
他当即表示,愿意亲自修书一封,连同此物和文书,托一位在县丞面前能说上话的老友转呈。
“不过,”周老郎中神色依旧凝重,“此事即便能得县丞赏识,恐也只能稍缓济世堂的攻势。钱粮师爷那边,终究是实权人物……”
“清鸢明白。”苏清鸢点头,“此物若能呈上,至少能让县丞大人知晓有我们这么一号人,并非可以随意拿捏的。至于钱粮师爷那边……或许,很快也会有转机。”
她的话音刚落,之前派去县里打听消息的那个后生,竟气喘吁吁地跑到了仁心堂!
“清……清鸢姐!打听到了!重大消息!”后生压低了声音,脸上带着兴奋,“济世堂前几天送往邻县一批药材,据说是以次充好的劣等货,结果在路上被劫了!现在货没了,那边买家催得紧,钱东家正焦头烂额呢!而且……好像还有人匿名往县衙投了状子,告他贩卖劣药,以次充好!”
苏清鸢和周老郎中对视一眼,眼中都闪过惊诧和一丝了然。
这真是……天助我也!
济世堂自顾不暇,哪还有精力全力打压仁心堂?而那封匿名状子……苏清鸢心知肚明,恐怕和她让后生散播出去的消息脱不了干系。
机会来了!
“周老大夫,”苏清鸢立刻道,“趁他病,要他命!此时正是我们反击的时候!您能否联合镇上其他几家被济世堂打压过的药铺,一起向县丞陈情,揭露济世堂往日的不法行径?”
周老郎中眼中精光一闪,抚掌道:“好!老夫这就去办!”
一场风波,似乎终于看到了扭转的曙光。苏清鸢站在仁心堂门口,感受着秋日略带凉意的风,心中却一片火热。
主动出击,或许才是最好的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