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时节,青溪镇周边的大山被染上了斑斓的色彩,枫叶红、银杏黄、松针绿,层层叠叠,像一幅铺开的画卷。苏清鸢背着竹筐,踩着落叶往深山走去,脚下的山路比往常更崎岖——为了寻找野生人参,她特意往山的更深处行进。
此前,她在为村里老人调理气血时,发现野生人参药效极佳,可市面上的人参多是人工种植,药效大打折扣,且价格昂贵。乡亲们常说,山深处的背阴山谷里,偶尔能见到野生人参的踪迹,只是那里山路险峻,还有野兽出没,极少有人敢去。苏清鸢想着,若能找到野生人参,不仅能为诊治添上一味“良药”,还能丰富药材种类,便决定冒险一试。
出发前,林氏反复叮嘱:“鸢儿,要是找不到就早点回来,别往太里面走,注意安全。”苏清鸢笑着点头,背上装满干粮、清水和急救药材的竹筐,腰间别着柴刀,还特意带上了平时驱蚊虫用的草药包——里面装着晒干的薄荷、艾草、菖蒲,气味浓烈,之前在山里遇到蛇虫,只要拿出草药包晃一晃,虫子就会躲开。
进山后,苏清鸢沿着熟悉的小路往深处走,一边留意着路边的药材,一边寻找人参的踪迹。人参喜阴,多生长在腐殖质丰富的山林背阴处,叶片呈掌状,结出的红色果实像一串串小玛瑙,很好辨认。她走得很慢,仔细观察着每一处草丛和树下,时不时弯腰挖几株黄芩、柴胡,竹筐渐渐鼓了起来。
走到半山腰时,山林突然安静下来,连鸟叫声都消失了。苏清鸢心里隐隐有些不安,正想停下脚步观察,一阵低沉的“哼哧”声从身后传来,带着野兽特有的粗重气息。她猛地回头,只见不远处的树丛后,走出一只体型壮硕的野猪——毛色呈深棕色,鬃毛直立,两只獠牙又尖又长,正恶狠狠地盯着她,眼睛里满是敌意。
苏清鸢的心跳瞬间加速,手心冒出冷汗,但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她曾听村里的猎户说过,遇到野猪不能转身逃跑,那样会激发野猪的追击本能,一旦被它盯上,很难摆脱。她慢慢后退,脚步放得极轻,同时握紧了腰间的柴刀,脑子里快速回想应对野猪的办法:猎户说过,野猪怕强光、怕尖锐的声音,还有浓烈的气味。
野猪见苏清鸢后退,以为她胆怯了,慢慢向前逼近,鼻子里不断发出“哼哧”声,蹄子在地上刨着土,像是随时准备冲过来。苏清鸢的后背已经贴到了一棵大树上,退无可退,她看着野猪越来越近,突然想起身上的草药包——薄荷、艾草的气味对人来说清新,但对野兽来说,可能是刺鼻的“异味”。
她迅速伸手从竹筐里掏出草药包,用力向野猪扔去,同时深吸一口气,用尽全身力气大喊一声:“吼!”草药包落在野猪脚边,浓烈的气味瞬间散开,野猪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和气味吓了一跳,停下脚步,疑惑地低头嗅了嗅草药包,又抬头看向苏清鸢,眼神里的敌意少了几分,多了些迟疑。
就是这短暂的迟疑,给了苏清鸢机会。她不敢有丝毫停留,转身就往山下跑,脚步快得像一阵风,树枝划破了胳膊也浑然不觉。野猪反应过来后,发出一声愤怒的嘶吼,跟在后面追了上来,沉重的蹄声在山林里回荡,像催命的鼓点。
苏清鸢一边跑,一边留意着路边的地形,她知道,野猪虽然凶猛,但在陡峭的山坡上行动不如人灵活。她特意往坡度较陡的地方跑,利用路边的大树、岩石躲避,时不时回头看一眼——野猪离她越来越近,獠牙几乎要碰到她的后背。
就在这时,她看到前方有一处低矮的灌木丛,里面长满了带刺的藤蔓。她灵机一动,猛地改变方向,钻进灌木丛,手脚被藤蔓划出一道道血痕也顾不上,只想着快点摆脱野猪。野猪体型庞大,钻进灌木丛后行动受阻,被藤蔓缠得嗷嗷直叫,速度慢了下来。
苏清鸢趁机加快脚步,拼命往山下跑,直到看到山脚下苏家村的炊烟,听到村里的狗叫声,才敢停下脚步,扶着一棵大树大口喘气。她回头望向深山,野猪已经不见了踪影,只有山林里传来几声隐约的兽吼。此时她才发现,自己的衣服被划破了好几处,胳膊、腿上都是血痕,竹筐也丢在了山里,只剩下腰间的柴刀和口袋里的几株刚挖的草药。
回到家时,林氏看到她狼狈的模样,吓得眼泪都掉了下来:“鸢儿,你这是怎么了?是不是遇到危险了?”苏清鸢笑着安抚母亲:“娘,没事,就是遇到了一只野猪,已经躲开了,就是摔了几跤,不碍事。”她轻描淡写地说着,不想让家人担心,可手臂上的伤口一碰到水,还是疼得她龇牙咧嘴。
消息很快传到了村里,张大叔、李婶等乡亲都来看望她。张大叔叹着气说:“清鸢姑娘,我就说山深处太危险,你偏要去,以后可不能再一个人进山了!”李婶也说:“是啊,要是真出点事,可怎么办?以后进山,喊上我们家那口子,他经常进山打猎,熟悉山路,能给你做个伴。”
苏清鸢心里暖暖的,知道大家是真心为她担心。她笑着说:“谢谢大叔大婶,这次是我大意了,以后进山,一定不会一个人去,会约上熟悉山路的乡亲一起,互相有个照应。”这次遇险让她心有余悸,也让她明白,寻药固然重要,但安全才是第一位的,不能因为急于求成而忽视风险。
几天后,苏清鸢的伤口渐渐愈合,她约上村里的猎户赵大哥,准备再次进山——一方面是想找回丢失的竹筐和药材,另一方面,她还是没放弃寻找野生人参,只是这次有赵大哥同行,心里踏实了很多。赵大哥常年在山里打猎,对野猪、野兔等野兽的习性了如指掌,还带着弓箭和捕猎用的陷阱,能应对突发情况。
两人进山后,赵大哥一边走,一边给苏清鸢讲应对野兽的技巧:“遇到野猪,除了用气味驱赶,还可以往树上爬,野猪不会爬树,等它走了再下来;要是遇到狼,就用火把或者大声喊,狼怕火、怕 loud 的声音……”苏清鸢认真地听着,把这些技巧记在心里。走到上次遇到野猪的地方,赵大哥仔细观察了一番,说:“这附近有野猪的脚印,说明它经常在这一带活动,咱们小心点,绕开这里走。”
这次进山,虽然没找到野生人参,但苏清鸢找回了丢失的竹筐,还挖了不少黄芩、连翘等药材。更重要的是,她从赵大哥那里学到了很多实用的野外生存技巧,知道了哪些地方容易遇到野兽,哪些时间段进山更安全。
从那以后,苏清鸢每次进山,都会约上赵大哥或其他熟悉山路的乡亲,最多的时候,会有三四个人一起同行。他们分工明确:有人负责探路,有人负责观察周围环境,有人负责携带急救用品,遇到药材,大家一起帮忙采挖、整理,遇到野兽,也能合力应对。
有一次,他们在山里遇到了一群野猴,野猴抢走了苏清鸢的干粮,赵大哥笑着说:“别担心,咱们用野果换回来。”他从背包里拿出平时准备的野果,扔给野猴,野猴拿到野果后,果然把干粮还了回来。苏清鸢看着这一幕,忍不住笑了——有乡亲们同行,进山寻药不仅更安全,还多了不少乐趣。
随着进山经验越来越丰富,苏清鸢渐渐摸清了深山里药材的分布规律,也掌握了应对各种险情的方法。她不仅找到了野生人参,还发现了灵芝、何首乌等稀有药材,药材种类越来越丰富,为研发新药提供了更多可能。
这天,苏清鸢和赵大哥等人背着满满一筐药材回到村里,林氏看着她安全归来,脸上露出了放心的笑容。苏清鸢看着筐里的野生人参,心里满是感慨——这次深山遇险,虽然让她受了些伤,却也让她学会了谨慎和求助,明白了“独行快,众行远”的道理。
她知道,未来还会有很多次进山寻药的经历,或许还会遇到更多险情,但只要身边有乡亲们的帮助,只要自己保持沉着冷静,就一定能化险为夷,找到更多优质的药材,用医术帮助更多的人。夕阳下,苏清鸢把采挖的野生人参小心地收好,心里充满了坚定——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她都会坚持下去,在寻药和行医的路上,勇敢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