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歌皇城,九间殿。
庆典的喧嚣已然沉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为凝实、更为内敛的肃穆。殷星端坐于九龙环绕的人皇宝座之上,周身气息与整个洪荒的脉动隐隐相合。下方,文武重臣分列,目光皆聚焦于皇座,等待着接下来的旨意。
“传朕谕令,”殷星的声音在殿内回荡,不带波澜,却字字千钧,“自即日起,圣朝暂缓一切对外大规模征伐。所有军团,转入轮替驻防与深度演训。各世界,各星域,以巩固统治、梳理内政、推行教化、促进融合为第一要务。”
这道旨意如同一块投入湖面的巨石,在众臣心中激起层层涟漪。刚刚征服一个庞大晶壁系,气运正盛,兵锋正锐,正是趁势扩张的大好时机,陛下却选择了停下脚步?
殷星的目光扫过众人,仿佛看穿了他们的心思。“征服,非是目的,乃是手段。万界归源,非是疆域之简单叠加,而是文明之本源交融,力量之根本提升。晶壁系之收获,需时间消化;诸多异种法则,需火炼真金;新附疆域之民心,需人道光辉抚慰。根基不固,纵有广厦,亦倾覆在即。”
他抬起手掌,掌心之上,那幅得自世界石的混沌海图虚影缓缓展开,其上光点闪烁,危险区域暗藏杀机,尤其是那标记着“虚无深渊”与隐藏着“源初之地”的区域,散发着令人心悸的气息。
“前路艰险,远超以往。盲目扩张,只会将战线拉得过长,予敌可乘之机。此刻,沉淀自身,方是应对未来大变之基石。”
圣皇意志已决,无人再有异议。整个庞大的圣朝机器,开始按照新的战略方向高效运转起来。
消化与融合:神道司与文官体系全力投入到对千界晶壁系的深度整合中。统一的律法、文字、度量衡被强制推行,阻力在强大的军力与逐渐显现的治理成效面前逐步瓦解。来自晶壁系的独特资源被分类、研究、利用,那些富含生命能量的精灵木材被用于培育灵植,坚硬的矮人合金被熔炼进新型战舰的装甲,各种奇特的元素结晶被尝试嵌入阵法节点。
研究与创新:“法则甄别司”成为最繁忙的机构之一。多宝道人亲自坐镇,率领众多精通炼器、阵法、丹道的大家,日夜不停地研究那些涌入洪荒的异种法则。基于元素精微操控理念,更高效、更节省法力的新型攻击与防御道法被不断开发出来;对信仰愿力的转化利用研究也取得进展,一种能够小幅提升阵法持久性与稳定性的“愿力共鸣阵列”开始在重要据点铺设。
朝歌工坊区,炉火日夜不熄。借鉴了晶壁系锻造之神技艺的新型熔炉,能够更高效地提纯首山赤铜;结合洪荒阵法与异界符文技术的“复合灵铳”开始小规模列装精锐部队,其射程与穿透力远超传统飞剑。甚至有人开始尝试将精灵的自然治愈术与洪荒丹道结合,研制效果更佳的疗伤圣药。
修炼与升华:修炼界迎来了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公开的传法广场、藏经阁内,人头攒动。不仅有洪荒正统的炼气、修身之法,也出现了经过甄别司审核、标注了“借鉴自异界元素掌控”、“需以自身大道为基”的新型功法玉简。修士们根据自身禀赋与道途选择,或是坚守根本,或是博采众长,整体实力在稳步而扎实地提升。
殷星自身亦未停下脚步。他大部分时间居于深宫,胸前混沌气流缓缓旋转,不断汲取世界石中蕴含的开天奥秘,同时以混元道果为核心,尝试熔炼那些有价值的异种法则灵感,去芜存菁,加深对力、空间、生命、终结、承载这几大“大道基石”的理解。他能感觉到,自己对内景乾坤的演化,对混沌本质的认知,都在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深化。
然而,对未来的探索并未完全停止。根据殷星的密令,一支由精通空间隐匿与远程探测技术的精英修士组成的小队,携带着最新炼制的“窥天镜”,悄然前往混沌海图中标记的“源初之地”外围区域。
数月后,一份绝密的探测报告被直接送至殷星的案头。
报告显示,小队成功抵达目标区域外围。但那所谓的“源初之地”,并非想象中清晰可见的宇宙或世界,而是被一片浩瀚无垠、浓郁到化不开的“混沌迷雾”所笼罩。这迷雾并非寻常的混沌之气,其中蕴含着极其混乱与强大的法则乱流,能够扭曲神识,吞噬光线,甚至干扰时间的感知。“窥天镜”全力运转,其探测神光投入迷雾,如同泥牛入海,最深也只能穿透不足千里,便彻底失去联系,无法窥视其内万一。
探测小队尝试了多种方法,包括空间跳跃、法则共鸣、甚至动用了一次性的破禁符箓,皆无法有效穿透或驱散那片迷雾。那迷雾仿佛一道亘古存在的屏障,冷酷地拒绝着一切外来的窥探。
报告的最后结论是:“源初之地”外围混沌迷雾强度超乎想象,常规手段无法突破,内部情况完全未知,危险等级无法评估。
殷星合上报告,指尖轻轻敲击桌面。虚无深渊的诡异信号尚在耳边回响,源初之地又展现出如此拒人千里的姿态。
沉淀是为了更强力的爆发,而前方的迷雾,终究需要亲手去拨开。只是,下一次利剑出鞘之时,目标该率先指向何方?是探寻那绝望呼救的虚无深渊,还是强行闯入这片连“巡天者”都郑重隐藏的源初之地?
圣朝在沉淀中积蓄力量,而抉择的时刻,正在一步步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