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明站在回廊尽头,指尖余温尚存,最后一缕灰烬从掌心飘散,随风卷入庭院深处。那枚记录对话的玉简已化为无形,连同外使离去的身影一同消失在边界雾气之中。他没有回头,只是缓缓收手,袖袍垂落时带起一道微不可察的灵流,悄然扫过殿门两侧的阵纹——确认监听结界彻底关闭。
片刻后,他转身步入偏殿。
案上三份参访许可文书静静躺着,墨迹早已干透,下方压着那份草拟协议。他看也没看那些纸页,径直取出一块空白玉牒,指尖轻点,灵识渗入其中,六个字浮现而出:“合作可行性推演”。
他闭目片刻,脑中重演方才交锋的每一句话。那句“不怕我们带走机密?”并非挑衅,而是试探底线的信号。对方并未完全退却,反而因他的坦荡生出迟疑。这迟疑背后,是忌惮,也是不甘。而正是这种矛盾心理,给了他破局的机会。
睁开眼时,目光已转冷。
他调出五大督导方历年往来档案,快速筛选。南溟商会、玄工阁、落霞宗——三股势力从未参与此次谣言风波,且过去十年中均有技术交流记录。他们不属敌对阵营,也不曾盲目附和白水府之流。更重要的是,这几方近期资源调度频繁,对外采购清单中多次出现高阶净化材料与阵核辅件。
目标锁定。
他提笔在玉牒上勾勒轮廓:以矿脉净化术作为初步共享筹码,换取南溟商会的炼器稀材渠道;将镇守大阵的部分联动模型开放解析权限,与玄工阁共建新一代防护体系。不是施舍,不是求援,而是交换。双方都能从中获利,才能让合作成为必然选择,而非权宜之计。
玉牒微光流转,数据开始自动生成模拟推演结果。
若南溟商会引入净化流程,三年内可提升矿区稳定产出率四成七,节省人力成本六成;而洪荒可通过其商路网络,每月额外获取至少二十斤星纹铜母,足够支撑两座新锻炉运转。若与玄工阁联合优化阵法能耗,双方边境防御体系的整体续航能力将延长近三分之一,战时响应速度提升两个节点。
这些数字不会说谎。
他删去原协议中的“合作意向书”标题,改为“共同发展备忘录”。删除单方面技术支持条款,加入双向监督机制与阶段性成果评估节点。每一条都标明触发条件与退出规则,不留模糊空间。合作不是信任的起点,而是建立信任的工具。
写到此处,他停顿了一下。
门外传来脚步声,五名督导使依次进入,列席两侧。他未起身,也未多言,只挥手将三组图谱投映于空中。
第一幅,是近十年外界挑衅频率曲线,与洪荒资源缺口变化高度重合。每当内部储备下降,外部压力便随之上升。第二幅,是封闭发展模式下的技术瓶颈预警线——按当前节奏,二十年后,核心阵法迭代将陷入停滞。第三幅,则是三大中立势力近三年对外合作的成功率统计,平均值达八成二,远高于敌对势力间的谈判破裂率。
“敌人不会因为我们关门就消失。”他说,“但朋友,可以因为我们开门而多起来。”
殿内沉默良久。
西侧执事低声开口:“若放外人进来,如何保证他们不会借机探查虚实?”
“我们已经放过了。”路明答,“刚才那两人,看了数据,听了讲解,走了全程。他们没带走任何不该看的东西,因为他们看到的,都是我们愿意让他们知道的。”
北侧守将皱眉:“可一旦开启先例,后续请求纷至沓来,如何应对?”
“那就定下规则。”他指向玉牒,“谁想合作,必须先提交资源清单与技术需求,由督导组评估匹配度。通过者,方可进入参访流程。每一次接触,都留档备案,全程监控。这不是开放边防,是设立门槛。”
众人相互对视,最终陆续点头。
路明不再多言,将修订后的《共同发展备忘录》封入传讯匣,置于案角。匣体泛着淡青色灵光,待明日择机送出。
此时,窗外夜色渐深。锻兵坊的锤声依旧规律响起,一声接一声,穿透寂静。药庐上方升起的青烟已散,巡守弟子换岗的铃声刚过一轮,山脊线上灯火次第亮起。
他独坐主位,面前悬浮着那块尚未启程的玉牒,微光映在脸上,忽明忽暗。
指尖轻轻抚过玉牒边缘,动作缓慢而坚定。
远处天际,一道流星划过,短暂照亮了云层底部。几乎在同一瞬,昭信台侧的侦测阵轻微震动了一下,随即恢复平静。无人察觉,唯有案台上一枚待发的传讯符,表面浮现出一道极细的波纹,像是被某种遥远的波动轻轻触碰过。
路明的目光微微一凝。
他缓缓抬起右手,却没有去碰那枚符纸,而是将左手按在桌沿,掌心贴住隐秘阵眼。一道无声指令顺着地脉扩散出去,直连北境哨塔的底层监测网。
三息后,反馈信息流入识海:高空无异物轨迹,金属反光点未再出现。但昨日同一位置的地磁读数,比前日高出半格。
他收回手,依旧静坐。
玉牒悬浮不动,备忘录的最后一行字仍在闪烁,等待最终确认。
窗外,锻兵坊的锤声突然慢了半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