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令修士递来的玉符还带着余温,路明没有立刻查看内容。他将它轻轻搁在监察台边缘,目光越过高台栏杆,落在广场上尚未散去的人群。北矿的匠师正与南岭的老修士低声交谈,西漠部落的青年蹲在地上,用手指比划着什么,像是在复述刚才看到的投影画面。
信任已经建立,但不会自己站稳脚跟。
他抬手接入灵识广播阵列,声音穿透广场上空的扩音阵,也同步传入各大势力远程连接的监察节点:“今次共守,非一人之功,乃万心所向。”
人群安静下来。
“自即日起,设立‘洪荒协力建设日’,每月初一开放资源互换通道,每季举行联合演武与技术研习会。所有防御调度、能源调配、信息通报,皆以共享为先。”
话音落下,几处远程接入的光点微微闪烁,是三大枢纽主事者在确认接收。没人提出异议,可也没人立刻回应。
路明知道,承诺容易,执行难。真正的壁垒不在边境,而在人心深处。
他调出战时调度数据,将北矿、西漠、南岭三方在此次防御中的贡献值与资源缺口分别生成简报。三份玉简浮现在监察台上,各自标注着红色缺额与绿色盈余线。他将这些数据逐一推送至对应主事者手中,附言仅一句:“非独尔等出力,亦因他人支援方得全功。今愿以中枢储备补尔等之所缺,唯求一项:开放导能桩改良图纸七日查阅权限。”
片刻后,北矿传来回信——同意查阅,但限定范围,不得复制核心阵纹。
西漠稍迟,回复称需召开长老会商议,明日答复。
南岭最快,直接传回一枚加密玉符,内含三套改良方案的完整推演过程。
路明没有催促。他知道,这已经是进步。
他转身走向监察台深处,手掌贴上一道尘封已久的青铜阵盘。表面覆盖着古老符文,边缘有断裂痕迹,像是多年未曾启动。这是“洪荒共智阵”,远古时代用于跨域议事的灵识联结系统,后来因能耗过高被弃用。
指尖灌入灵息,阵盘嗡鸣震动。裂痕处泛起微弱金光,像是干涸的河床重新渗出水流。他逐段激活节点,调整频率,避免过载。半个时辰后,阵法核心终于稳定运转,十道接入光柱从四方升起。
首批受邀的是来自不同领域的十位强者——有主持导能桩运维的老匠,有精通边防结界的阵法师,也有熟悉境外能量特征的情报执事。他们依次将手按在阵眼外围的承接石上,灵识缓缓沉入。
路明作为主导者,率先接入阵心。
刹那间,一幅立体推演图在中央玉屏展开。敌方九人小队的行动轨迹被还原,三个切入角度、两次能量遮蔽、一次撤退路线偏移,全部精确重现。紧接着,系统模拟出三种反制方案:一是提前布设干扰阵,二是调动空中巡防队截击,三是释放假信号诱其深入伏击圈。
第三种方案效率最高,但风险极大,一旦失败可能导致防线暴露。
“若下次敌人不止九人呢?”南岭一位老阵法师开口,声音通过阵法传遍全场,“若是百人规模,甚至千人压境?”
“那就不能只靠一处伏击。”西漠代表接话,“必须让各区域都能独立响应,又能即时联动。”
“所以需要统一调度模型。”北矿匠师盯着推演图,“现在的通讯延迟太高,等消息传到中枢,战机早过了。”
讨论持续升温。有人提出建立轮值监察制度,有人建议在关键节点部署自动预警桩。争论不断,但方向一致——不能再各自为战。
路明静静听着,没有打断。他知道,这种争执本身就是团结的开始。
直到日影西斜,第一轮联席推演结束。十人陆续退出连接,脸上都带着疲惫,眼神却亮着。有人当场写下改进意见,直接刻在玉简上交予监察台;有人主动提出带回两套方案回本部测试。
“此阵列为常设机制。”路明宣布,“每月一次联合推演,每季更新应对模板。所有成果归档于共通数据库,各势力可按权限调阅。”
没有人反对。
夜幕降临前,西漠传来最终答复:同意开放部分灵材调配记录,并派两名匠师参与下月的技术研习会。北矿追加一条提议——愿提供五座备用导能桩,支援南岭尚未修复的村落。
路明将这些信息一一录入系统,标记为“协力建设首期成果”。
他依旧坐在监察台深处,掌心未离阵盘。灵识仍维持着微弱连接,监测着共智阵的运行状态。广场早已清空,高台上的投影镜也已关闭,唯有中枢大殿的灯火彻夜不熄。
就在此时,掌心的玉符忽然发烫。
他低头看去,是地脉图谱边缘的一处波动。极其微弱,几乎难以察觉,但节奏异常规律,每隔十二息便出现一次,像是某种信号在试探性传输。它不在任何已知的能量运行轨迹上,也不属于当前任一已登记的节点。
路明眉头轻蹙,指尖滑动图谱,放大那片区域。
波动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