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寺的因果暂告一段落,与托塔天王那一瞥之缘,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涟漪虽已平复,却在江河心中留下了印记。他深知,与天庭这等庞然大物的交道,需循序渐进,急不得。回归万妖阁后,他并未急于谋划下一步,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取经路上最后几处颇具意味的劫难,首当其冲的,便是那陷空山无底洞。
此难风信堂早有详报,正是那金鼻白毛老鼠精(地涌夫人)的巢穴所在。虽说镇海寺中,李天王已将其收服,但无底洞作为其经营多年的老巢,内中必然留有诸多痕迹,或许藏有关于其修行、乃至与灵山、天庭关联的更多秘密。且“无底洞”之名,暗合“深渊”、“归藏”之意,此地脉走势或许别有玄机。
“半截观音……这称谓着实有趣。一半是佛门菩萨的慈悲超脱,一半是妖精心魔的执念情劫。此洞既是其执念所系,亦是其修行道场,或可从中窥得几分‘佛魔一念’的玄奥。”江河推演天机,对此行有了期待。他的目标并非与那已被收服的老鼠精再有纠缠,而是探索其遗泽,感悟其洞府中残留的道韵,尤其是那种介于佛性与妖性之间的独特气息,这对完善自身心性修行、理解情劫因果大有裨益。
计议已定,江河此次不再化身,直接以本尊形态,悄然来到陷空山。但见山势险峻,云雾缭绕,一处极其隐蔽的洞口藏于山阴,幽深不知几许,正是无底洞入口。洞口附近仍残留着一丝淡淡的脂粉香气与佛门檀香混合的异样气息,正是那老鼠精所留。
江河隐匿气息,步入洞中。洞内曲折幽深,果然深不见底,且岔路极多,若非神识强大,极易迷失。洞壁并非寻常岩石,而是一种罕见的“暖玉”与“幽冥石”交织而成,触手温润,却又透着森然鬼气,显然是那老鼠精以神通改造,契合其半佛半妖的体质。沿途可见一些残破的绣房、香闺布置,奢华精致,却蒙上了一层尘埃,依稀可见昔日主人在此对唐僧的痴心妄想,如今只余空寂。
江河缓步而行,神识细细扫过每一处角落。他并非寻找什么实物宝藏,而是全力捕捉、解析空气中、石壁上残留的那股独特道韵。那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波动:有偷食佛宝而得的一丝精纯佛力,清净祥和;有深陷情劫无法自拔产生的炽烈、焦躁、乃至怨怼的魔念;更有其对“观音”形象的扭曲模仿,试图以妖身承载菩萨功德的悖逆与挣扎……
“佛与魔,只在一念之间。执着于相,便是魔障;看破放下,方是菩提。”江河心中有所触动。这无底洞,便是一个“执着于相”的极端例子。老鼠精执着于唐僧(金蝉子)的皮相、执着于“观音”的名相,最终堕入魔道。洞中残留的道韵,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心魔的种种形态,让江河对自身修行中可能存在的细微执念有了更清醒的认识,道心愈发澄澈。
他继续深入,来到洞府最深处。这里有一处宽阔的石室,应是那老鼠精平日修行之所。石室中央,有一个小小的祭坛,坛上供奉的并非神佛,而是一个模糊的、似男似女的雕像,依稀是观音模样,却又带着妖媚之气,正是其“半截观音”自我认知的体现。祭坛周围,散落着一些燃烧过的香烛残骸,香灰中竟隐隐透出一丝极其微弱的、与李天王宝塔同源的肃杀金戈之气!
“嗯?”江河目光一凝,仔细探查那香灰。“看来这老鼠精,虽被李天王收服,内心深处对这位‘义父’仍是又敬又畏,甚至可能试图通过祭祀,维系或强化那层关系,以求庇护?”这香灰中的金戈之气虽淡,却极为纯粹,显是常年累月祭祀所致,且祭祀对象直指托塔天王!
这个发现让江河心中一动。他沉吟片刻,并未破坏祭坛,而是取出一枚空白玉简,将祭坛的布置、香灰中残留的金戈气息、以及整个无底洞那种复杂的佛魔道韵,悉数记录、拓印下来。这并非为了修炼邪法,而是作为一份珍贵的“研究对象”,用以参悟因果、执念、以及天庭神道与下界妖灵之间那微妙而复杂的联系。
“或许,这份‘缘’,并未完全断绝。”江河看着祭坛,若有所思。老鼠精被收走,但这无底洞和祭坛,某种程度上仍是她与李天王之间那层名义上“父女”关系的残留见证。自己若处理得当,或许能借此做点文章。
他并未立刻行动,而是退出无底洞,在陷空山外寻一僻静处,静静推演。数日后,他心有所感,取出一枚传讯玉符,正是之前与地府崔判官联系所用。他并未直接联系李天王(那太过冒昧),而是通过崔判官,辗转传递了一个极其隐晦的消息回万妖阁,再由阁中擅长卜算的长老,“偶然”推演出陷空山无底洞似有异状,残留气息与天庭某位大能相关,建议阁主留意。
同时,江河又施展神通,将无底洞入口稍作修饰,布下一个小型的警示结界。此结界并无太大威力,但若有天庭神职人员路过,便能感应到其中一丝微弱的、与李天王相关的香火愿力波动,从而引起注意。
做完这一切,江河便悄然离去。他此举并非要算计李天王,而是以一种极其含蓄的方式,提醒对方这处“因果残留之地”的存在。若李天王或其麾下在意,自会前来处理;若不在意,也无伤大雅。无论如何,自己都表明了“留意并谨慎处理”的态度,至少不会因此事与天王一脉产生误会。
果然,数月后,风信堂传来消息,言有一队天兵天将模样的人马曾出现在陷空山,进入无底洞探查片刻后离去,随后洞口便被更强大的仙家禁制封印。至于具体细节,不得而知。
江河闻之,微微一笑。此事便算过去了。他此番无底洞之行,主要目的已然达到——深入感悟了“半截观音”的佛魔道韵,对心性修行大有裨益。而那顺势而为的“提醒”,不过是一步闲棋,能结下善缘最好,不能也无妨。
回归万妖阁,江河将无底洞的感悟细细消化,道心更见圆满。他望着西方,取经团队已行至天竺国,灵山雷音近在咫尺。
“无底洞之缘已了,接下来,便是那天竺国假公主,以及最后的铜台府、凌云渡了……西游之局,终将落幕。”江河心中平静,不再有初时追逐机缘的急切,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历经风雨后的沉稳与期待。他深知,当唐僧师徒踏上灵山,取得真经之时,便是三界气运新一轮分流之始。而他与万妖阁,已然在这波澜壮阔的西游画卷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的笔墨,积累了足够的资本,去迎接那即将到来的、真正属于他的时代。
(第一百零九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