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雾泽的清晨,总是带着一股沁人心脾的灵韵。
旭日将金辉洒向无边的沼泽,水汽蒸腾,与山林间弥漫的灵气交织,幻化成一片流动的氤氲霞光,宛若给这片土地披上了一层仙家纱衣。
林凡立于灵眼洞府外的一方青石上,白衣随风轻扬,目光深邃地俯瞰着下方渐次苏醒的营地。
几间简陋却结实的木屋已然立起,炊烟袅袅,夹杂着阿苇督促几个年轻小子晨练的清叱声,以及小石演练拳脚带起的呼呼风声。
经过前些时日的传授,《云水真解》的基础理念与阵法、符箓知识已像种子般,在这片小小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看着众人眼中日益增长的神采与对“道”的渴望,林凡心中欣慰,但更多的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今‘渔’已初传,该是为他们,也为这片净土,打造一个能遮风挡雨的‘港湾’了。”林凡低声自语,脑海中浮现出《云水真解》总纲中记载的那座恢弘大阵——云水千幻大阵。
此阵集防御、迷幻、聚灵、预警于一体,若能建成,云雾泽方能真正称得上固若金汤,成为他们立足修行的根本道场。
然而,覆盖如此广阔的区域,其难度远超寻常洞府禁制。
关键在于,如何引动整个云雾泽的地势水脉之力,化为己用。
心念既定,林凡转身回到洞府深处,在那承载了云水道统的古老石碑前盘膝坐下。
石碑依旧古朴,但与他之间已建立起一种水乳交融的联系。
他闭目凝神,灵识沉入总纲阵法篇,同时自身对“云水之道”的领悟,以及对雷霆道韵的体会,尽数融入推演之中。
“云无常形,水无定势。阵亦当如此,不可拘泥于固定模式……雷霆迅疾,生于云水激荡之间,可为变化之枢机,警醒之号令……”
无数符文轨迹、灵气流转的图案在他心间浮现、碰撞、组合。
他推演的,并非一个死板的阵图,而是一个能够呼吸、能够成长,如同生命体般的灵阵。
数日后,林凡睁开双眼,眸中清澈,已有定计。
他唤来小石。如今的小石,身材愈发壮实,因修炼《五脏蕴神法》及土木属性的功法,对大地气息有着超乎常人的敏锐。
“小石,随我走一趟,我们去丈量这云雾泽的‘筋骨’。”林凡笑道。
“好嘞,凡哥!”小石兴奋应道,他最喜欢跟林凡外出探索。
两人离开核心区域,深入沼泽腹地。
林凡施展《云水真解》中的“望气术”,双眼中泛起淡淡蓝光,天地间灵气的流动在他眼中变得清晰可见。
他仔细辨认着地脉的走向,如同观察人体经脉一般。
何处是灵气汇聚之节点,何处是地气勃发之泉眼,皆需了然于胸。
小石则跟在身旁,时而俯身触摸湿润的泥土,时而将耳朵贴近地面倾听,偶尔还会指出一些林凡仅凭望气术难以察觉的细微之处。
“凡哥,这里的地下,好像有股暖流,很微弱,但一直不停。”小石指着一处看似寻常的泥潭边缘。
林凡凝神感应,果然发现一丝极其隐晦的灵脉波动,是一条潜藏极深的地下热泉支脉。他赞赏地拍了拍小石的肩膀:“干得不错!此等细微灵脉,正可作大阵网络的毛细血管,使其更为绵密。”
他们跋山涉水,踏过危险的泥沼,攀上孤峭的峰峦,循着蜿蜒的溪流逆溯而上。
整整七日,两人几乎踏遍了云雾泽的每一个角落。
林凡以指为笔,以自身精纯的云水灵力为墨,在选定的数十处关键节点上,刻画下玄奥的初始阵纹。
这些阵纹如同手术前的标记,微弱却精准,只为后续正式布阵打下基础。
当最后一处位于泽心一座孤岛上的阵纹刻画完成时,林凡心有所感,与小石迅速返回灵眼洞府外的矮山。
站在传承石碑前,林凡深吸一口气,将手掌缓缓按在石碑之上。体内灵力奔涌,通过手掌注入石碑。
同时,他强大的灵识如同蛛网般散开,与那些遍布泽中的初始阵纹产生共鸣。
“嗡——”
一声轻微的震鸣自石碑内部传出,旋即,那些被标记的节点,仿佛沉睡的星辰被依次点亮,虽然光芒微弱至极,肉眼难见,但在林凡的灵识感知中,却清晰无比。
所有节点与核心石碑之间,被一道道无形的灵机丝线串联起来,构成了一张覆盖整个云雾泽的巨大网络雏形。
整个云雾泽的灵气随之微微一滞,仿佛一头巨兽打了个盹儿,随即又恢复了流动,但细心之人却能感觉到,这流动似乎变得更有序,更内敛。
成功了!大阵的根基,已然打下!
夜幕降临,万籁俱寂。林凡独自立于石碑前,月光洒落,将他的身影拉得修长。
他轻抚着石碑冰冷却蕴含生机的表面,感受着其中流淌的云水道韵,以及与脚下大地、周围水脉隐隐连成一体的奇妙感觉。
“从此,吾道与此地,休戚与共。”他轻声说道,语气坚定。
石碑表面,那古老的纹路似乎掠过一抹微不可察的光华,悄然隐没。
远方泽中,传来几声悠长而带着些许不安的兽鸣,仿佛也感知到了这片土地即将迎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六十一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