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站在朝堂之上,看着大臣们或沉思或争论的模样,心中暗暗下定决心。无论前方有多少阻碍,他都要尽全力让这个策略得以实施。待大臣们的议论声稍小,他再次向李世民拱手道:“陛下,臣愿全力推动此策,保我大唐边境安宁,助改革顺利前行。”李世民微微点头,目光中满是期许。李浩转身,望向殿外广阔的天空,一场更大的挑战,似乎正等待着他去迎接。
第二日清晨,柔和的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洒在皇宫的琉璃瓦上,折射出五彩的光芒。皇宫内,李浩的临时议事厅里,气氛热烈而严肃。房玄龄、杜如晦等支持他的大臣们早已入座,众人面前的桌案上,摆放着笔墨纸砚和一些关于塞外部落的情报资料。
李浩身着一袭黑色锦袍,神色凝重地走进厅内,众人纷纷起身行礼。李浩抬手示意大家坐下,直奔主题:“诸位大人,昨日朝堂上议定了‘防御与外交并重’之策,今日我们便要落实具体事宜。首当其冲的,便是挑选一位合适的外交使者,前往突厥周边部落开展外交活动。”
房玄龄轻抚胡须,思索片刻后说道:“殿下,依老臣之见,这外交使者需具备丰富的外事经验,能言善辩自是不必说,还得有过人的胆识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毕竟塞外局势复杂,部落首领心思难测,使者随时可能面临各种突发状况。”
杜如晦微微点头,补充道:“不错,此人还需对塞外部落的风土人情、势力分布有深入了解,如此方能在谈判中占据主动,有的放矢。”
李浩认真聆听着,脑海中迅速筛选着合适的人选。突然,他眼前一亮,说道:“吏部员外郎郑乾,此人曾多次出使周边附属国,经验丰富,口才出众。而且,他早年在边境任职时,对塞外部落也有所研究,我看他是个合适的人选。”
众人听闻,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房玄龄笑道:“郑乾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他心思缜密,处事稳重,定能不负殿下所托。”
事不宜迟,李浩当即命人传郑乾前来。不多时,郑乾匆匆赶来,进入议事厅后,见李浩和诸位大臣皆在,赶忙行礼:“殿下,诸位大人,不知唤下官前来,所为何事?”
李浩看着郑乾,目光中透着信任与期许:“郑大人,如今突厥对我大唐边境虎视眈眈,本殿下欲采取‘防御与外交并重’之策。现需派遣一位使者前往突厥周边部落,说服他们与我大唐合作,共同对抗突厥。本殿下思来想去,觉得郑大人是最合适的人选,不知郑大人意下如何?”
郑乾心中一凛,深知此任务责任重大,但他没有丝毫犹豫,当即拱手道:“殿下信任下官,下官定当全力以赴,不负殿下重托!”
李浩满意地点点头:“好!郑大人如此爽快,本殿下便放心了。此次出使,你需带上丰厚的礼物,以及本殿下的亲笔书信。书信中,本殿下已详细阐述了与部落合作的诚意和好处。你见到部落首领后,务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们明白与大唐合作,是互利共赢之举。”
郑乾郑重地接过书信,说道:“殿下放心,下官定会将殿下的意思准确传达,争取说服部落首领与我大唐合作。”
随后,众人又就加强边境防御的具体措施展开讨论。杜如晦摊开一幅边境地图,指着上面的几个关键位置说道:“殿下,此处和此处地势险要,是突厥进犯的必经之路,我们可在此增派重兵,修筑坚固的防御工事,设置烽火台,一旦有敌情,便可及时传递消息。”
李浩凑近地图,仔细查看后说道:“杜大人所言极是。此外,我们还需加强对边境百姓的组织和训练,让他们也参与到防御中来。这样一来,既能增强边境的防御力量,又能让百姓保卫自己的家园,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房玄龄点头赞同:“殿下此计甚好。同时,我们还需确保粮草和武器装备的充足供应,让将士们无后顾之忧。”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不知不觉间,日已过午,各项事宜终于商议完毕。
郑乾回到府中,即刻着手准备出使事宜。他挑选了一队精悍的护卫,又命人准备了大量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大唐特产作为礼物。一切准备妥当后,郑乾带着队伍,踏上了前往塞外部落的征程。
一路上,黄沙漫天,烈日高悬。郑乾等人骑着骏马,在广袤的沙漠中艰难前行。狂风呼啸着,卷起的沙尘打在脸上,生疼生疼的。经过数日的奔波,他们终于抵达了第一个部落的营地。
远远望去,部落营地内帐篷林立,炊烟袅袅。营地周围,一群群牛羊在悠闲地吃草。郑乾整理了一下衣冠,带着礼物和书信,在护卫的簇拥下,缓缓走向营地。
刚到营地门口,便有几个手持弯刀的部落勇士拦住了他们的去路。郑乾面带微笑,用流利的突厥语说道:“各位勇士,我们是大唐的使者,特来拜见你们的首领,有要事相商。”
勇士们对视一眼,其中一人转身走进营地通报。不多时,那勇士出来,示意郑乾等人跟他进去。
郑乾等人被带到一座大帐前,帐内,部落首领正坐在虎皮椅上,一脸威严地看着他们。郑乾上前,恭敬地行礼,说道:“尊敬的首领,在下是大唐吏部员外郎郑乾,奉大唐皇子李浩殿下之命,特来拜访。”说罢,他呈上李浩的书信和礼物。
部落首领接过书信,粗略看了一遍,脸上露出一丝惊讶之色。他放下书信,看着郑乾,问道:“大唐为何要与我们合作?突厥可是我们的盟友。”
郑乾不慌不忙地说道:“首领有所不知,突厥野心勃勃,妄图称霸塞外,进而侵犯大唐。一旦他们得逞,恐怕贵部落也会成为他们的下一个目标。而大唐,一直秉持着友好和平的原则,与周边各国和部落相处。若贵部落与大唐合作,大唐愿与贵部落共享繁荣,在贸易、军事等方面给予支持。”
部落首领沉思片刻,说道:“你所言虽有道理,但此事关系重大,我需与部落中的长老们商议后,方能给你答复。”
郑乾心中明白,这是部落首领在拖延时间,也是在权衡利弊。他微笑着说道:“当然,此事确实需要慎重考虑。在下愿在此等候首领的答复。”
随后,郑乾等人被安排在营地的一处帐篷内休息。接下来的几天里,郑乾又先后拜访了突厥周边的几个部落,向他们阐述了大唐的友好意愿和合作的好处。一些部落首领对大唐的提议表示出兴趣,但都和第一个部落首领一样,持观望态度。
郑乾深知,这些部落首领长期在塞外生存,行事谨慎,不会轻易做出决定。但他相信,只要自己坚持不懈,一定能说服他们与大唐合作。
然而,尽管郑乾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可部落首领们的态度仍不明朗。他能否成功说服这些部落与大唐合作,共同对抗突厥,一切还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