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取琼北港口,如同在汹涌的丧尸之海中钉下了一根坚固的楔子。
但这仅仅是开始。
林禹在指挥中心下达了新的指令:执行第二阶段突击与分割。
庞大的战争机器再次高效运转起来。
以占领的港口和滩头阵地为前进基地,后续的运输船队源源不断地将重型装备和主力部队送上琼州岛。
99A主战坦克那厚重的履带碾过码头的混凝土地面,发出沉重的轰鸣
pLZ-05型155毫米自行榴弹炮高昂的炮管指向内陆纵深,随时准备用密集的炮火覆盖远方的目标
大批04A式步兵战车和09式轮式装甲车组成了一支支钢铁洪流,在工兵部队紧急修复和拓宽的道路上,向着岛屿腹地挺进。
作战计划的核心,是利用琼州岛中部绵延的山地和丘陵作为天然屏障,结合几条主要河流与交通干线,将整个岛屿分割成数个相对独立的“围剿区”。
主力装甲部队兵分三路:
东路军,沿东线高速走廊向琼海、万宁方向突击,切断岛屿东部半岛与中部地区的陆路联系。
他们遭遇了依托复杂城镇地形聚集的大规模尸群,其中出现了大量擅长攀爬和潜行的“潜伏者”变异体,给巷战清理带来了极大困难。
装甲部队采取“重锤破壁”战术,用坦克主炮和步战车机关炮远程摧毁疑似聚集点的高层建筑,再由步兵在无人机和军犬的配合下,逐楼逐屋进行清理,过程血腥而缓慢。
西路军,任务是打通前往儋州、东方的通道,并控制西部重要的盐场和部分尚存的农业试验区。
这里的丧尸密度相对较低,但地形更为复杂,沼泽和热带丛林成为了某些特殊变异体的温床。
部队多次遭到能够喷射腐蚀性液体或携带未知寄生虫的丧尸伏击,非战斗减员开始出现。
防化兵和火焰喷射器班组在这里发挥了关键作用,用烈焰净化着每一个阴暗的角落。
中路军,作为拳头力量,则沿着海榆中线等主要公路,直插岛屿心脏地带五指山山区。
目标是尽快与任何可能存在于中部山区的幸存者据点取得联系,并建立前进观察哨和火力支撑点,为后续的全面清扫奠定基础。
天空中,航空兵持续提供着不间断的支持。
A-10攻击机和Ac-130空中炮艇如在高空巡弋,猎杀着任何试图集结的、可能对地面部队构成威胁的大型变异体集群。
歼-16和歼-10c则像精准的手术刀,根据前方部队的呼叫,将一枚枚精确制导炸弹投掷到负隅顽抗的尸潮中心。
无人机群更是如同蜂群般活跃在战场的每一个角落,进行侦察、监视、激光指示,甚至直接挂载小型弹药对点目标进行“斩首”。
在如此立体化、高强度的军事打击下,岛屿上的尸潮被强行撕裂、割断。
原本连成一片的、足以淹没一切的灰黑色潮水,被分割成了几块规模虽仍庞大,但已失去相互联系和支援能力的“死水”。
大规模的、跨区域的尸潮移动被有效遏制,收复区的安全得到了初步保障。
随着控制区域的扩大和前线部队的深入,关于幸存者的消息开始零星星地传来。
最先被发现的,是依托某个废弃的山区民兵训练基地建立的小型聚居点,只有不到两百人。
他们依靠储存的物资和有限的种植苟延残喘,见到身穿作训迷彩的战士时,许多人激动得泣不成声。
紧接着,在西部一个几乎被植被吞噬的古老黎族村落里,部队找到了另一群幸存者。
他们保留了部分传统的狩猎和采集技能,并巧妙地利用地形和植物设置障碍,艰难地抵御着零散丧尸的侵袭。
他们的眼神中带着原始的警惕和获救后的茫然。
最大的一个幸存者社区,隐藏在中部山区一个庞大的、部分功能尚存的三线建设时期遗留的地下洞库群中。
这里聚集了超过三千人,他们甚至维持着一个小型的水力发电机组、基础的医疗室和一套粗糙的雨水收集过滤系统。
他们的领导者是一位前地方官员和几位退役老兵,组织度相对较高。
但长期的封闭和资源匮乏,也让这里充满了压抑的气氛和内部纷争的阴影。
营救行动迅速展开。
运输直升机在武装直升机的护卫下,降落在临时清理出的着陆场,将一批批幸存者,特别是儿童、病人和体弱者,优先转运至已在琼北港口区域建立的、拥有完善防护和医疗设施的“希望角”临时安置营地。
地面部队则护送着庞大的徒步迁移队伍,沿着装甲部队开辟的安全通道,艰难地向北跋涉。
每一次营救,都伴随着与零星丧尸或变异体的遭遇战。
战士们用身体构筑防线,用生命守护着这些在末日中挣扎了太久的人们。
感人的重逢、绝望的哭喊、新生的希望与逝去的悲伤……无数的人间悲喜剧在这片被死亡笼罩的土地上上演。
当主力部队基本完成对岛屿的分割,并将大部分已发现的幸存者转移至相对安全的北部区域后,最后的清扫阶段到来。
由“寂静黎明”部队,使用死神之手,对被困在各分割区内的残余尸潮,进行首波净化。
行动选择在一个无风的黎明前展开。在秘密前进发射阵位上,数辆特殊改装发射车将代号死神之手的特种生化弹头发射升空。
弹头在预定高度凌空解体,释放出淡灰色气溶胶,如同死亡的薄纱,缓缓笼罩目标山谷。
通过高空无人机传回的影像,效果初看是震撼性的。
普通丧尸在接触到气溶胶后,成片地僵直、抽搐,身体组织迅速崩溃液化,短短几分钟内,山谷内数万普通丧尸便化为不再具有活性的腐败有机质。
没有爆炸,没有火焰,只有一种冰冷高效率的抹除。
“目标区域普通生命活性信号急剧衰减……低于检测阈值。”
“环境采样分析中……气溶胶残留浓度符合预期,未检测到次级传染性生成。”
然而,汇报声很快带上了新的内容。
“注意,发现异常生命信号残留!”
“多个高能量反应点仍在活动!重复,目标区域并非完全净化!”
镜头拉近,画面被放大。只见在成片瓦解的尸骸之中,一些身影依然矗立。
那是形态各异的变异体。
有的覆盖着厚重角质外壳,气溶胶似乎难以穿透,它们暴躁地甩动着身躯,将附着在体表的灰色物质抖落。
有的体型异常膨大,肌肉组织虽然出现了部分坏死斑块,但其强健的生命力支撑着它们仍在蹒跚移动,发出愤怒的咆哮。
更有甚者,少数几只肢体变形为锋利骨刃或速度极快的变异体,只是动作略显迟滞,但远未到崩溃的程度。
陈静实验室的初步评估报告几乎在同时送达林禹的指挥终端:
【确认:“死神之手”原型剂对普通丧尸及部分低级变异体具备近乎绝对的清除效能。】
【但对拥有厚重生物装甲、极端肌肉密度或特殊代谢途径的中高级变异体,效果随个体差异显着衰减】
【主要表现为作用速度减慢、无法引发全面崩解,难以确保致命性。】
指挥中心内,刚刚因初期巨大战果而升起的一丝轻松气氛瞬间消失。
林禹看着屏幕上那些在“死亡薄纱”中依然挣扎咆哮的身影,眉头紧锁。
他震惊于“死神之手”对普通丧尸的高效,这确实是一件足以改变战场规则的利器。
但同样让他心头沉重的是,它并非万能,末世进化出的这些可怖存在,依然需要最传统的方式去应对。
他立刻接通了前线通讯。
“命令:寂静黎明部队,按计划对剩余分割区继续执行死神之手打击,最大限度清除普通丧尸基数。”
“同时,命令海军陆战旅在死神之手打击后,立即投入后续清剿作战!务必干净、彻底地消灭所有残留变异体,巩固阵地!”
“原定支援琼州岛作战的空中突击旅,任务变更。”
“即刻脱离当前战斗序列,向岭南省方向机动,于指定前沿基地集结,为下一阶段向大陆岭南地区的行动做准备!”
接下来的几天,“寂静黎明”的发射车和轰炸机继续巡回于各个分割区,淡灰色的气雾一次次升起,将琼州岛上百万的普通丧尸群“蒸发”。
每一次打击后,待气溶胶沉降消散,精锐的海军陆战队员们便驾驶着两栖突击车和步战车,在武装直升机和无人机的掩护下,开进被净化过的区域。
他们面对的不再是无边无际的尸潮,而是稀疏但更为强大的个体或小群变异体。
战斗变得更加精悍和危险。重机枪、机关炮、反坦克导弹和单兵火箭筒成为了主角,战士们需要高度的警惕和配合,才能将这些在生化攻击下幸存下来的强悍存在逐一清除。
在“死神之手”和海军陆战旅的先后打击下,琼州岛的光复以超出预期的速度成为定局。
岛上残余的抵抗力量已无法构成战略威胁,转入零星的治安清剿阶段。
巨大的全息地图前,林禹凝视着已然大部分染上代表控制绿色的琼州岛,随后,他的目光坚定地转向了大陆方向。
聚焦在那片标注为“岭南省”依旧被大片血红和灰暗覆盖的区域。
“死神之手”的首次实战应用,给了他极大的震撼,也带来了关键的战术启示。
这种武器能极大地降低收复失地时面对普通丧尸海的人力消耗和时间成本,但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尤其是对付那些更强大的变异体。
必须抓住时机,趁着新胜之威,以及“死神之手”带来的战术优势,将战略重心迅速转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