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九死一生,残存的联合舰队终于如同惊弓之鸟,带着满身的创伤和浓重的烟尘,踉跄着驶入了新南坡樟宜海军基地,进行紧急维修和补给。
昔日繁忙而有序的樟宜基地,此刻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难民营和战地维修所。
霓虹的旭日旗与新加坡的红白月星旗并列飘扬,但空气中弥漫的不再是往日的国际协作氛围,而是浓重的紧张焦虑和失败后的颓丧。
伤痕累累的舰艇依次靠泊。
“出云”号甲板上仍有忙碌的地勤在检查舰载机,但气氛凝重。
“羽黑”号被紧急拖带到干船坞,水下部分触目惊心的裂口暴露在空气中,维修工程师看着都直摇头。
判定没有数月时间无法恢复战斗力,只能进行应急加固,使其不至于沉没,但已无法继续航行。
那艘罪魁祸首“迈索尔”号则被孤立在一个偏僻的码头,像是个等待审判的囚犯,阿三水兵垂头丧气地在甲板上走动。
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艘锈迹斑斑的“维克拉玛蒂亚号”号航母。
它勉强靠泊成功,飞行甲板上稀稀拉拉停着几架直升机和老旧的米格-29K。
与旁边现代化线条流畅的霓虹舰艇形成了惨烈而讽刺的对比。
这艘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国家象征,如今更像是一个充满悲凉意味的博物馆展品。
岸上,混乱更是达到了顶峰。
好不容易踏上坚实陆地的阿三撤离人员,惊魂未定,又陷入了新的无序。
樟宜基地划出的临时安置区早已人满为患,帐篷不够用,许多人只能露宿在码头或仓库屋檐下。
卫生条件急剧恶化,垃圾堆积如山,刺鼻的气味弥漫在空气中。
食物、饮水和药品的分配点排起了长龙,并引发了无数激烈的争吵和抢夺。
阿三残存海军的管理体系几乎完全崩溃。
高级军官们忙于和霓虹方面扯皮,激烈地追究撞船责任,双方互相指责,阿三声称是霓虹舰艇突然转向,霓虹则咬定是阿三舰船失控。
并为了争夺有限的维修资源和优先补给权而吵得面红耳赤。
中下层军官和水兵则纪律涣散,许多人不顾禁令擅自离开岗位,在混乱的安置区内疯狂地寻找失散的亲人。
或是干脆加入抢夺物资的行列,试图为自己和家人多囤积一点生存的希望。
“这是我们霓虹提供的物资!必须按照我们的分配方案来!优先保障技术人员和作战人员。”
一名霓虹后勤军官站在一个物资发放点前,用扩音器对着汹涌的人群怒吼。
但他微弱的声音很快被淹没在争吵,哭喊和咒骂声中。
冲突不可避免地升级。
一群情绪激动的阿三水兵,因为不满自己所属部队的补给被排在后面,与负责维持秩序的霓虹士兵发生了推搡,进而演变为肢体冲突。
双方从拳脚相向发展到举起枪托互殴,直到霓虹紧急出动了一支全副武装的小队。
鸣枪示警,才强行驱散了闹事的人群,并扣押了几名带头的阿三士兵。
现场一片狼藉,留下了几滩血迹和散落的物资。
竹下中将站在“出云”号高高的舰桥上,冷冷地俯瞰着码头上的这场闹剧。
他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但紧握的拳头和微微颤抖的腮帮暴露了他内心的厌恶疲惫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
时间正在一分一秒地流逝,每多停留一分钟,北部特区那无形的威胁就更近一分。
“将军,扫雷作业已经重新部署。
我们和新南坡方面的扫雷艇正在重点清理通往南海东口的航道。
但根据水雷的智能性和布设密度,初步估计至少需要24小时,甚至更久。”
参谋长拿着最新的报告语气沉重说道。
竹下猛地转身,声音嘶哑,
“太慢了!不能再等了!”
“告诉扫雷部队,我给他们18小时!18小时后,无论结果如何,舰队必须出发。”
他深吸一口气,做出了一个冷酷的决定:“还有,通知阿三海军指挥官,鉴于迈索尔号损坏严重,修复需要大量时间和资源,我们无法等待。”
“建议其船上所有非必要人员,以及他们携带的所有重要技术资料,立即转移到我们空余的民用船只上。”
“他们的舰队进行缩编,状态最好的几艘跟随我们编队,位置在编队最后方。”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码头上那些混乱的阿三人群,补充道:“如果跟不上,就让他们自行寻找安全航线,我们爱莫能助。”
在绝对的利己主义和生存压力面前,所谓的盟友,不过是随时可以舍弃的累赘。
这道命令,无疑是将大部分阿三残存海军和依附于他们的普通民众,推向了自生自灭的境地。
经过一天多紧张(且持续伴随着小规模冲突)的补给和初步维修,联合舰队——或者说,现在是以霓虹舰艇和运输船为核心、剔除了大部分累赘的新编队——准备再次起航。
航线上,做出了重大且屈辱的调整。
原计划直接穿越南海中心,展示存在并最短时间返回的航线被彻底放弃。
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更远更耗时、海况也可能更复杂的“避险”路线:离开新北坡后,向东南方向航行。
经由纳土纳群岛以北水域,绕道进入广阔的菲猴海,然后紧贴着菲猴东海岸北上,最终返回霓虹本土。
这条航线几乎绕了一个大圈子,极大地增加了航程和时间成本,但在竹下和太约参谋们看来,这是唯一可能避开北部特区在南海中心水域预设伏击圈的选择。
“但愿这条路上,没有那些该死的惊喜了。”
竹下望着东方海天相接处那阴沉沉酝酿着风暴的云层。
他心中没有丝毫的轻松,只有一种前途未卜的沉重。
他并不知道,在广南新宁基地的指挥中心里,他这支伤痕累累舰队的每一个动向,都被严密监控海洋的监视卫星牢牢锁定,清晰地显示在林禹和顾影疏面前的巨大电子沙盘上。
.............................................